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基层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前沿阵地,是面向基层,服
务群众的窗口。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不仅关系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
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执行,而且关系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大计,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国土资源部《2007年国土资源工作要点》将
“扎实推进基层国土资源所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作为
“‘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一
项重要任务,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前沿职能凸显重要。目前,基层国
土资源所的规范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制约规范化建设
的客观因素和问题。据资料显示,河北省共有基层国土资源所802
个,截止2008年,90%的县(市、区)局对基层所实行了垂直管理,
国土资源厅在重视“硬件”建设同时,积极开展了规范化建设。目
前,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有270个,占到34%,据统一实现
基层国土所规范化还有一定距离。
一、存在的问题 (一)阵地建设严重滞后。当前绝大部分基层
国土资源所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靠租借房子或由乡镇政府安排地
方办公,办公设施和办公环境比较简陋。
(二)改革创新观念不强。基层所极少数干部职工观念陈旧,
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依照旧模式和老办法办事,思想上缺乏新观
念、工作上没有新举措、难有新突破。
(三)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基层国土所的工作人员是从其
他单位划转而来,对土地管理业务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不是很熟
悉,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培训。加之
缺乏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在一定程度出现了业务断层的现象。
(四)应对发展与用地矛盾缺乏良策。目前城中村改造与新农
村建设如火如荼,不少村把新农村建设当作单纯的新村建设,仅凭
新农村项目规划就开始大肆“动土”,尤其建设中占用的多是耕地,
如不规范引导,将冲击耕地保护“红线”。另一方面,对城中村改
造或征地拆迁安置的村民进行建房冻结,而农民却大肆突击建房,
未批先建。更有甚者以列入城中村改造规划为幌子,“招商引资”
搞商品房开发,致使“小产权房”屡禁不止。针对这些问题,基层
国土所力量单薄,很难有效制止住,由此也带来“问责”的被动局
面。
二、对策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多策并举,不断改善和加强基层
所的规范化建设,充分保证基层国土资源所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
求,全面充分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
(一)健全组织机构。配备与当地人口、土地面积、经济发展
状况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设与人员数量及开展工作相适应
的固定的办公场所,配有必要的办公用具和交通工具,达到工作环
境整洁、优美。
(三)完善规章制度。国家把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
责任制作为调控的首要内容。强化土地管理责任的核心是严格保护
耕地。耕地保护压力大,基层国土所的工作不可有丝毫懈怠。为此,
首先是要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
田,把牢土地闸门,深入宣传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五不准”
规定,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依法查处和打击破坏耕地行为。建
立信息公开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并落实首问责任
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以及例会等制度。
(四)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国土所是区(县)局在基层的“桥头堡”, 基层国土所要当好
乡镇政府的用地参谋,协调,积极汇报,主动赢得乡镇政府的支持。
要经常与乡镇政府沟通联系,对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交流,达成共识。同时,要加强与城管执法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
定期研究土地违法案情,加强动态巡查,力争在第一时间有效制止
违法用地行为。
(五)完善执法体制,夯实基层国土队伍。
应该结合“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要求,开展业务培训,强
化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国土监察队伍,健全村级监察网络。发挥土
地监察信息员在信息收集、政策宣传、协助管理的作用。
(六)、强化国土所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建立基层所长例会制度,以保证下情上达,了然于胸。采取
“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横向联系,提高业务技能。通过
在职培训,强化国土所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各类自学考试、函授培训等学历教育,采取多种
途径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七)、建立激励机制,做到知人善任。
对基层国土所领导岗位实行公开、公平竞争。通过竞争上岗等
方式,大胆使用德才兼备、作风优良、在本职岗位上表现突出的优
秀同志,作为后备人才培养。严格把好进人关,通过“凡进必考”,
录用品德好、作风硬的年轻同志加入国土资源干部队伍。
(八)、做好信访接待,守住和谐稳定第一道岗。
基层国土所应该健全和落实土地信访接待制度,按照矛盾性质,
分级负责。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矛盾,由村里负责解决;村与村之间
的矛盾,由街办、国土所协同负责解决,做到矛盾不上交,确保及
时、稳妥地处理信访案件,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