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滨州医学院实验室简介

滨州医学院实验室简介

滨州医学院实验室简介2015-02-03 12:15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简介一、概况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2011年6月获批成立,前身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和医学分子遗传研究所。

目前,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微RNA与肿瘤基因表达;(2)神经肿瘤生理与损伤;(3)表观遗传与肿瘤以及肿瘤分子病理与临床。

实验室成立以来,共承担各类课题6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厅局级科研课题18项,科研总经费500余万元。

近五年获得科研奖励及成果32项,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

二、学术队伍介绍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2人;均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教师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山东省优秀教师1名,滨州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3名。

谢书阳教授,博士,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滨州市杰出贡献专家,滨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长期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科研和教学工作,在生命科学小RNA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在《Hum Mol Genet》、《Haematologica》等国际刊物发表SCI 论文30余篇,担任SCI期刊《FEBS Lett》、《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NRR》等杂志审稿专家。

主持或承担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烟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美国Outstanding Postdoctoral Clinical Fellow Presentation Award等60余项奖励,被授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五四青年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韩锋产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神经生物学“泰山学者”设岗学科负责人,耳科遗传病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际耳鼻喉研究协会(ARO)会员,SCI 杂志《Laryngoscope》等审稿人。

1998年获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2007年至2011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遗传与耳鼻喉系做访问学者。

致力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遗传性聋分子机理与药物干预的研究,建立与鉴定了多种遗传性小鼠模型,发现并命名了小鼠耳聋基因位点erl (er long,耳聋),首次应用药物治疗小鼠遗传性耳聋并获得成功。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国际和省部级等课题8项,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诊断试剂第Ⅰ类新药证书2项,在《Pharmacogenomics J》、《Am J Pathol》和《Infect Immun》等杂志发表SCI 论文20余篇。

三、硬件状况实验室现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PCR室、细胞培养室、蛋白分析室等功能实验室,实验面积1400m 2,仪器设备总值为963.2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包括:毛细管电泳仪、二维凝胶电泳仪、液相色谱仪、实时定量PCR仪、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仪、化学发光仪、全自动荧光正置显微镜、倒置荧光显微镜等。

中药现代化与新剂型开发重点实验室简介一、概况中药现代化与新剂型开发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为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中药新型制剂与创新药物研发”为目的,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依托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在中药新型制剂及创新药物的产业化优势,构建中药学、药物化学、高分子材料学、药剂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科技研发平台,开展中药创新品种、新型制剂的研究。

具体研究方向:1.开展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研究;2.中药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

①开展微乳制剂研究;②开展固体分散技术、环糊精分子包合技术研究;③开展中药纳米制剂研究;3.中药及有效成分活性评价研究。

主持、参与在研课题40项,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省部级课题11项。

获得省级奖励3项、厅级奖励4项、市级奖励10余项、校级优秀成果奖多项。

已完成袋花忍冬、山牡荆、千年健、沙苑子、桑白皮等多种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

开展了海洋微生物、海洋动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寻找和发现结构独特新颖、作用强的先导化合物,并通过对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构效关系研究,从中发现具有治疗重要疾病的创新药物分子。

目前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等收录30余篇。

二、学术队伍介绍实验室负责人:?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王春华教授,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化学结构修饰、药物合成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前主持在研课题三项,省部级1项,厅局级2项。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二项。

学术骨干简介:本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28人,其中教授6人,泰山学者1名,副教授10人,博士22人,硕士6人。

团队成员均具有多年从事中药开发、中药活性组分及单体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活性评价研究;中药制剂、缓释制剂、靶向药物纳米传递系统的设计、合成等工作的相关经验。

实验室现聘请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内科专业首席专家晁恩祥教授为技术顾问。

三、硬件状况本实验室拥有药物合成研究室、天然药化研究室、药物分析研究室、药物制剂研究室、药理毒理研究室和细胞培养室5个学科研究室。

实验室具备完善的教学和科研实验条件。

目前实验室占地面积3000m2,拥有总价值为100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

包括液质联用仪(AB公司)1台、高效液相色谱仪2台,膜片钳、流式细胞仪、活细胞工作站、激光共聚焦、气相色谱仪2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台、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2台、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1台、荧光分光光度计1台、紫外凝胶成像系统、PCR仪、奥林巴斯CKX41-F32FL荧光倒置显微镜1台、全自动酶标仪、CO2培养箱、水迷宫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实验室开展高层次科研实验提供了保障。

另外围绕新型制剂载体及靶向材料、长效缓控释制剂、纳米靶向制剂及生物大分子创新制剂,与烟台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绿叶制药合作搭建药物研发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在纳米制剂、微球缓释制剂、脂质体研究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四、照片神经精神药理重点实验室简介一、概况神经精神药理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2013年12月获批。

实验室基础是学校代谢与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所,由“泰山学者”特聘专?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家路新云教授于2012年8月组建成立。

实验室目前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8人,硕士学位研究人员11人,在读研究生4人。

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

以神经精神疾病与代谢疾病的基础与临床、情绪障碍的神经环路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神经保护、重塑与再生为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已具备了从整体动物到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平台和技术力量,建立了神经精神行为、分子神经解剖、神经电生理、神经化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基金2项,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1项,滨州市科技计划1项。

获批烟台市百人计划1项,黄河三角洲地区人才项目2项。

2013年成功举办了泰山学术论坛——精神疾病专题,邀请了国内外神经精神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

二、学术队伍介绍路新云教授,实验室主任,“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现任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终身教授。

1987年毕业于滨州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获药理学博士学位。

1998-2003先后为密西根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博士后和博士后研究员。

2003年在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获得Tenure-track助理教授位置,于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并获得终身教职(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enure),于2013年获得正教授终身职位(Tenured Full Professor)。

路新云教授于2012年被聘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组建了滨州医学院代谢与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所。

主要研究神经精神疾病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首次发现了脂肪细胞分泌的两种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脂肪因子——瘦素和脂联素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促进神经元再生的活性。

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多项课题长期资助,担任NIH项目评审专家。

研究工作先后被Nature、Nature News、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Nature Reviews Neurology、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Journal Watch等作为科学新闻和研究亮点报道,并获得Falculty of 1000的推荐和点评。

郭明博士,实验室副主任,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有5年海外博士后研究经历,主要研究方向为瘦素受体信号传导系统在情绪行为调控中的作用,已发表SCI文章13篇,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王雪贞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美国留学两年,主要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障碍的病理机制,已发表SCI文章6篇,其中一篇以滨州医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 (影响因子15.19),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基金项目资助。

闫海静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方向为脂肪因子神经保护功能的分子机制,发表SCI文章7篇。

刘霞博士,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并有1年博士后研究经历,主要采用脑片膜片钳技术研究情绪和认知行为分子机理,发表SCI文章2篇。

李晨博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研究方向为抑郁障碍的表观遗传学,已发表SCI文章9篇。

崔明湖博士、张兰兰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北京大学,获得临床医学精神病学专业博士,主要负责情感、行为障碍的脑影像学和遗传学临床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