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准扶贫个人典型材料

精准扶贫个人典型材料

精准扶贫个人典型材料【篇一: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案例】“第一书记”心里的“熬煎事儿”2月14日,扶贫“第一书记”祁于的双脚再次迈进他担任第一书记的省级贫困村—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尕镇塘沙三村。

记得初来咋到时,还怀揣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条“理儿”,这位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地方税务局副局长也曾意气风发地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孰料随着驻村的时间一天天累积,他头脑中越积越多的困惑就再也没让他内心稍事消停。

那是初冬时节,祁于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初次来到塘沙三村,当他驾车缓缓驶入村里,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副景象:村里村外本就不多的耕地一块块撂了荒,田间地头一排排枝叶凋零的核桃树在风中不停地颤抖着,上下村落一座座破旧的院子扎眼地裸露在村头里弄。

驻村后,祁于在村党支部书记马哈尕和村主任马成良的大力配合下,分别从组织座谈、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三个环节入手,展开近一个月的精准识别工作,筛选出33户贫困户共150人,并在全村范围公示5天,在无任何争议的情况下,拟定他们为精准扶贫对象,并逐户建档立卡。

至此,村里的精准识别工作算是圆满完成了,但是老祁却得了“失眠症”,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在贫困户扎堆儿的塘沙三村,非亲眼目睹,贫困户的贫困程度竟让人难以想象。

靠什么手段帮扶这些贫困户?怎样才能剜了他们的“穷根”?在面对繁琐复杂的精准扶贫工作时,迷茫的老祁甚至几番打起了退堂鼓。

那段时间,第一书记祁于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四处奔走,先后筹集资金,为33户贫困户发放清油50桶、面粉50袋、大米250千克;给村里的52名贫困学生购买棉衣、棉鞋、手套、帽子等物品。

考虑到村里没有医疗卫生室,贫困老人就医难,12月中旬,在第一书记的求助下,省陆军第四医院专门组织派出的医疗救助队来到了塘沙三村,在流动体检车内给80名村民进行包括b超、x光、心电图、血常规等项目的免费体检并免费发放了价值5000元的药物。

缓解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这让老祁郁闷多日的心情些许缓解了一些。

65岁的马元福老人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老两口抚养着2岁的孙子,因无力承担家里的重活儿,日子已经过得有些“山穷水尽”了。

马元福家破旧不堪的院内是两间加起来不足30平方米的土房,整个房屋墙面充满裂缝,仔细观察能看出这间房子已经走了形。

走进屋里,由空心砖垒砌的土炕上铺着一张破了个大洞的旧毛毡,炕尾的窗帘是一条破床单,炕头摆着一台老式彩电,电视柜是一个倒扣的大纸箱子,掀起电视机后方墙面挂着的那条破旧门帘,里头是一间黑漆漆的小屋子,堆着一堆土豆。

老祁介绍道,马元福一家很少有牛羊肉吃。

“平时的三餐吃洋芋和腌菜,家里的米面油还是扶贫工作队前一阵送来的”,马元福自己说道。

因为他的糖尿病,低保补助金还不够支付他的药费。

临走时,老祁安慰马元福说,可以为他申请危房改造项目,不料,马元福的回答却是:“我可没能力负担危房改造所需要的自筹资金,这房子还是不盖了”。

对此,老祁感慨道,“像这样的贫困户,我们该怎么扶?”塘沙三村贫困面大,致贫原因各有不同,这愈发令祁于感到困惑与苦恼,如今的精准扶贫需要“精准滴灌”,于是,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后,老祁瞪着一双大眼睛,满脑子都是精准施策的“招数”,但真正站得住脚的却又寥寥无几,这让他总是翻来覆去夜不成寐!驻村已经4个多月了,第一书记祁于与工作队成员一门心思为贫困户脱贫找出路,也因此赢得了村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尤其那33户贫困户,纷纷为他们的工作点赞。

尽管这样,祁于还是愁眉不展,“输血式扶贫的老法子治得了标,却治不了本,可真要为33户贫困户每户找到一条脱贫的路子,实话很难”,老祁显得有些无奈。

经过几个月的实地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他的思路是,组织村里的贫困户,将土地、劳力、资金作为股份参股,在村里成立一家专业饲草加工合作社,因地制宜进行玉米秸秆的精深加工和成品饲草的销售,将村里撂荒的土地都利用起来,把扶贫项目的扶持资金都集中起来配合合作社的运作,成品通过政府的指导和帮扶进行销售,盈利之后,不仅可以按照占股多少进行分红,还能帮助村里不少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资金是最大的难题啊!”老祁说,这时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迷茫,但下一刻,他的脸上却又表露出坚决的神情,他斩钉截铁地说,“不管是要项目也好,贷款也好,只要我们认定让贫困户脱贫这个目标,就是再难的事情,也一定能够办成!”这几个月下来,他为76岁的空巢老人补卓玛卡把户口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迁到了塘沙三村,并把她列入了村里的贫困户。

眼下,他正张罗着四处拉赞助,帮马元福老两口在今年盖上新房,让二老安度晚年……而在老祁为33户贫困户设立的一摞摞精准识别的台账里,则分别记录着每家每户精准施策的意见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已越来越完善。

“自打当了村里的第一书记,熬煎事儿的确一件接着一件,但能为贫困群众办些实事,心里总感觉很踏实!”老祁说。

【篇二:雨禾乡川口村精准扶贫工作亮点材料】雨禾乡川口村精准扶贫工作亮点材料川口村基本情况川口村现辖7个社,373户,人口1732人,全村共有耕地9900亩(其中:退耕还林4400亩),人均耕地面积5.7亩,全部为旱地。

全村共有低保户107户、335人(其中:a类15户26人,b类54户164人,c类29户117人,d类9户28人)。

建档立卡贫困户182户、739人,贫困覆盖面48.8%, 2015年计划预脱贫53户、226人。

有10%左右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或接近2800元的脱贫标准,但收入不稳定;有50%左右的贫困户普遍存在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的“四缺”问题(其中,缺项目的占贫困户的15%,缺资金的占16%,缺劳力的占12%,缺技术的占13%);因特殊原因致贫的达到40 %左右(其中:因学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4%,因病致贫的占10%,因建房致贫的占4%,因婚致贫的占5%,因赡养老人和照顾孩子致贫的占4%,其他原因致贫的占3%)。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川口村认真学习省、市、区、乡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六个精准”要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争取2015年减贫226人。

- 1 -一是精准开展政策宣传。

村“三委”成员与乡调查小组一起深入各社和农户宣传省市区乡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和白天忙农活的实际,上门逐户面对面向群众宣传讲解,帮助他们了解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村社干部与乡调查小组深入7个社逐户调查,全面掌握基本情况。

按照“入户调查,以社评议,三委商议、乡级审核”的原则,经过三次公示确认,最终确定了全村贫困户,共182户739人,并完善了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账,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

三是精准梳理需求清单。

通过认真梳理,川口村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和其他等五个方面的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平整魏家沟社土地2500亩,上川口机修梯田600亩,硬化上川口社到夏家台社道路3.6公里,硬化上川口社到魏家沟社道路3公里,沙化上川口到阳屲台、孙家岘社到阳山台、孙家岘到魏家沟、夏家台到阳山台、夏家台到孙家岘、夏家台到冯家梁共27.5公里,建设上川口川排洪渠1.9公里,建设上川口川淤地坝1座,维修32户群众自来水入户设施,安排16户群众进行危房改造,完成进城务工购房搬迁40户,为种养殖大户解决生产用电,实施太阳能入户90-95- 2 -户,建设垃圾池28个,实施上川口到魏家沟、上川口到夏家台道路绿化,安装太阳板路灯102盏;富民产业培育方面,成立种养殖合作社1家,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家,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及各种杂粮5000亩,土地流转达到4500亩,发展菊芋种植,在退耕还林林地建设万只散养鸡场,养殖猪646头,羊500只,牛30头,带动更多群众发展养殖业;能力素质提升方面,培训两后生40人次,种养殖技术培训600人;公共服务保障方面,维修、改建原村部为幸福养老院,解决孤寡老人生活问题,配臵村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维修山刘舞台、新建三义舞台,建设信用社金融服务点,为群众协调妇联小额、创业、草食畜牧业贷款363万元,完成宽带进村委会;其他方面,配臵6套广播器材。

四是精准细化目标任务。

根据村级和贫困户的需求,制作了扶贫攻坚作战图,包括村社基本情况、产业及社会事业发展、减贫任务及脱贫时序进度表、组织机构和结对帮扶花名册,根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任务,实行“倒逼”法,时间倒排程序,目标倒排进度,任务倒排时限,做到各项工作任务一目了然,推进不拖延,扶贫见成效。

同时,将扶贫攻坚作战图在醒目位臵上墙,使各项帮扶措施及落实情况全部臵于“阳光”下,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五是精准推进帮扶措施。

针对梳理出的需求清单,村“三委”加强与帮扶单位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大力整合各类资金599.7万元,用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投资20万元,在阳山 - 3 -台实施机修梯田500亩,已完成;二是投资38万元,新建上川口至魏家沟排洪渠2.2公里,已完成;三是投资15万元,硬化村级办公阵地大院2160平米,已完成;四是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65万元,实施上川口至阳凹台道路沙化6.7公里,已完成;五是投资16万元,新建幸福养老院1座,已完成;六是投资197万元,实施上川口至阳山台道路硬化3.6公里,已完成;七是投资45.1万元,实施孙家岘至阳山台道路沙化6公里,已完成路基平整,正在铺设涵管;八是投资165.6万元,在阳凹台、夏家台和稍沟边实施机修梯田2400亩,已完成前期测绘,正在招投标;九是投资38万元,建设三义舞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 4 -【篇三:扶贫开发典型案例】潜山县扶贫开发典型案例发布时间:2014-04-20 17:18:46来源:潜山扶贫办阅读次数:944特色产业舞龙头,对症扶贫阔步走徐建平一、案例背景潜山县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万亩,宜林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9.2万亩。

县域地形地貌复杂,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9.2%,中部的丘陵区占全县面积的23.9%,东南部为圩畈区,地势平坦,河湖穿插,耕地集中,占全县总面积的16.9%。

全县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村为158个。

2004年年末总人口5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万人,占总人口91.4%。

由于我县山区面积较大,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数量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