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的应用效果

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的应用效果

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我院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60例与正常体检人80例作为对照组,都选择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

结果:经过观察,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 的阳性率为100.0%,检测ena的阳性率为96.7%。

而对照组的ana 和ena阳性率分别为3.3%%和6.7%。

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免疫调节异常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的应用为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间接荧光免疫;ana;ena;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
(2012)06-0363-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身体的大多数组织和器官,我国发病率约为
50/10万,高出世界平均发病率一倍多[1]。

近年来国内外资料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正在急剧增加[2-3]。

ana和ena是一组针对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这些自身抗体的存在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在常规检测中,ifa法检测ana和ena耗时较长、需专门设备及经验较丰富的技术人员读取结果[4]。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蛋白质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纯化抗原技术和elisa技术也得到相应发展,间接荧光免疫elisa法操作更为简单且易实现自动化。

本文为此具
体探讨了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实验对象: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我院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60例(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男18例,女42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为4
2.87
±2.51岁。

同期选择正常体检人80例作为对照组。

1.2诊断方法:都选择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ana的检测:将患者血清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1∶10稀释,加到hep-2细胞服肝细胞抗原基质复合片上,37℃温育30分钟,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复合片3次,每次5分钟。

将荧光2抗加到基质片上,37℃温育30分钟,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次,将抗原基质片用缓冲甘油封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如果实验基质没有明显的荧光染色,或没有可以辨认的荧光模式,则为ana阴性。

反之则为阳性,须进一步将血清进行1∶40,1∶160,1∶320倍稀释后进行检测,以确定抗体的最后滴度。

根据荧光模式的不同,可初步提供自身抗体针对靶抗原的特异性,为进一步检测提供信息。

抗ena抗体的检测:将患者血清用标本稀释液做1∶10稀释后,滴加到反应板上,盖上抗原载片,与摇床上室温孵育30分钟,用缓冲液浸洗15分钟,用干净的吸水纸将载片上的水轻轻擦掉。

将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滴加到反应板上,与摇床上室温孵育30分钟,用缓冲液浸洗巧分钟,加底物溶液到反应板上,盖上
抗原载片,于摇床上孵育巧分钟。

最后用蒸馏水冲洗抗原载片并吹干,相应的抗原线呈现清晰可见的蓝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a=0.05。

2结果
经过观察,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的阳性率为100.0%(60/60),检测ena的阳性率为96.7%(58/60)。

而对照组的ana和ena阳性率分别为3.3%(2/60)和6.7%(6/60)。

具体见表1。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多因素引起的,通过遗传物质,性激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大量自身抗体。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尚不能治愈,但是近年来,由于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的广泛应用,能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使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存率有了很大改善[5]。

抗dsdna抗体和抗sm 抗体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血清学指标,虽然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不利于早期诊断。

而间接荧光免疫使用包被稀有抗原及增加其它相应抗原包被量后,使elisa法检测结果更准确,更全面,可缩短报告时间,节约成本,也不会丢失荧光模型信息,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