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资银行结课论文2

投资银行结课论文2

投资银行学结课论文——论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作用
众所周知,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传统的证券发行是以企业为基础,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

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

而资产证券化之所以得以迅速发展,必然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及优势。

一、增加资产流动性,改善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失衡。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变现的能力,我们知道货币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而贷款、应收款等则是流动性较差的资产。

如果将贷款、应收款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那么能够获得的收益是有限的,而且如果因此而放弃了其他投资机会,那么机会成本可能就会非常大。

资产证券化最基本的功能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发起人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贷款出售获得现金,或者以贷款为支持发行债券进行融资。

不管通过哪种方式,资产证券化使得拥有贷款等流动性差的资产的主体可以将流动性较低的贷款变成具有高流动性的现金,从而为他们提供一条新的解决流动性不足的渠道。

资产流动性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再获得资金的同时并没有增加负债。

如果资产所有者是出售资产,那么他减少了贷款这一资产,但是同时增加了现金这一资产,所以负债并没有增加。

因此,资产证券化再不增加负债的前提下,使得发起人获得了资金,促进了资金的周转,从而提供了资本的利用效率。

二、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优化财务状况
资产证券化对发起人的资产负债管理的提升作用体现在它可以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性。

以银行为例,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不匹配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动性和期限的不匹配;而是利率的不匹配。

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和期限不匹配,主要是因为银行的资产主要是贷款等中长期、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而其负债则主要是活期贷款等期限短、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因而两者不能很好地匹配起来。

如果发生挤兑等特殊情况,银行就无法支付,此时就会发生支付危机。

而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长期的、流动性差的贷款转化为流动性高的现金,从而解决流动性和期限匹配上的问题。

同时,如果银行的贷款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而存款为短期变动利率,则银行将承受利率风险。

每当短期利率相对于长期利率升高时,银行所赚取的利差(interest rate spread)将会受到侵蚀,而使银行利益受损甚至亏损。

通过证券化,银行的贷款就会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在利率上升时被迫以高利率负债支持低利率资产的风险。

三、银行可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来降低筹资成本。

传统的融资方式一般是以融资方的整体信用为支持的,但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而非产权融资,其信用基础是一组特定资产(抵押类或非抵押类),而非发行人的整个资产。

贷款、企业债券、股票等方式都是以发行人的全部资产和信用为支持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必须考虑发行人的整体信用和经营状况,而在资产证券化融资中,投资者只需考虑基础资产的质量就行。

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破产隔离机制的设计,再辅以信用增级等手段,使得发行的证券的信用级别独立于融资方的信用级别,大大提高证券的信用级别。

也就是说,即使融资方的信用级别并不高,资产证券化后的证券也可有比较高的信用级别。

信用级别的提
高必然使得投资者的要求回报率降低,所以融资成本就得到了节约。

另外,由于资产证券化可以使得证券的信用级别高于原有融资人的整体信用级别,原来可能因为信用级别不够而无法融资的融资人也可以获得融资的机会,这就使其融资渠道得到了拓宽。

信用增级通常还会带来一个差额收益,这个收益一般都是属发起人所得。

这样对发起人来说,既能获得收益,又能留住客户,是一个很大的吸引。

四、对于投资者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收益良好且稳定。

1.投资品种多样:
资产证券化产品根据投资者对风险、收益和期限等的不同偏好,对基础资产组合产生的现金流进行了重新安排和分配,使本金与利息的偿付机制发生了变化。

具体而言,资产证券化交易中的证券一般不是单一品种,而是通过对现金流的分割和组合,可以设计出具有不同档级的证券。

不同档级的证券具有不同的优次偿付次序,以“熨平”现金流的波动。

这就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和收益多样化的产品品种,为各种类型投资者分散风险,提高收益,创造新投资组合提供和巨大空间。

同时,对特定领域资产的证券化,其产品的标准化设计为投资者提供了进入原本不可能进入的投资领域的可能性。

2.更多信用等级合规投资:
由于组成资产池的是优质资产,且有完善的信用增级,因此所发行证券的风险通常很小(多数能获得AA以上的评级),而收益却相对比较高,并且在二级市场上具有很高的流动性。

资产支持证券可以为那些在投资品种上受到诸多限制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新的合意投资品,成为它们投资组合中的合规投资。

3.资本要求降低,投资规模扩大
一般而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权重比基础资产本身的风险权重低的多,比如,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而由联邦国民住房贷款协会发行的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持的过手证券却只有20%的风险权重,金融机构持有这类投资工具可以大大节省为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所需要的资本金,从而可以扩大投资规模,提高资本收益率。

我们可以看一个保险公司的例子:当一家保险公司购入一笔不动产,按照美国有关法规的规定,它必须保持相当于投资额3%的资本金来支持这笔投资;但如果保险公司购入的是一笔信用等级不低于BBB级的抵押证券,则其对资本金可以用来支持基础资产的数额将10倍于支持非证券化的不动产。

五、优化经济环境资源配置结构
而对于宏观的大环境来说,资产证券化也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资产证券化能够让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体的资源实现更有效、更优化的配置。

资本的优化配置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让资本的需求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花费尽可能少的成本找到资本,让供给者在短时间内出让资本并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二是让这个过程有效地进行;三是让这个过程能够持续地进行。

资产证券化很好地满足了资本优化配置的三个方面要求。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创新工具,通过这种新的金融安排,在资金的供需双方建立了新的沟通桥梁,提供了新的选择。

对资金的供需双方和整个金融市场和经济体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改进与创新。

资本优化配置的一层含义就是能够在整个经济体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能够在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资产证券化通过自身独特的流动性设计和标准化证券产品设计,使得市场流动性增强,资金来源大大拓展。

一个集中表现是资产证券化能为社会的各种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贷款资金:不论是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还是信用卡的借款人,都希望能够获得充裕而低利率的贷款,以维持其消费理财的需要,资产证券化正是解决贷款资金来源不足的最好方法。

资产证券化后,发起人可以将其债权出售换取现金,并以新取得的现金从事新的业务,如此周而复始,金融机构能不断由资金提供
贷款。

因此通过证券化,可以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作为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领域中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

运用了其将某些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方式,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对发起人而言,资产的流动性更强,融资更加低廉,风险资产更加减少,资产负债更易于管理。

同时对投资人而言,增加了投资途径和方向,也降低了资本要求,扩大了资本规模。

对于整个经济环境而言,资产证券化进一步的进行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了资源结构。

无论对发起人、投资人和整个经济环境,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益处和作用都不可估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