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2010年第5O卷筮44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宋存峰 ,秦伟 ,焦力群 ,朱风水
(1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经脑血管造影 证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00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中应用抗栓塞远端保护装置,球囊预扩张狭窄部位,释放颈动 脉自膨支架。结果所有支架释放定位准确,残余狭窄<30%,围手术期出现1例脑出血,1例急性血管形成。临床 随访l例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声示支架远端再狭窄。结论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 动脉狭窄安全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支架;手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43;R81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0)44 100 2
约25%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粥样硬化病 变导致…,颈动脉狭窄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干预
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
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经皮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作为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变得更加安全和有
效 J。本文回顾性分析自膨支架治疗100例颈动
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4月~2009年12月
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00例,其中男76例、女24
例,年龄50~79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8
例,脑梗死40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状狭窄12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
查,头颅MRI或头颅CT检查。所有患者均经全脑
血管造影证实为颈动脉狭窄,均为中一重度狭窄
(50%~99%),其中颈动脉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
窄68例。狭窄位于颈总动脉末段及颈内动脉起始
段9例,单纯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86例,双侧颈内
动脉狭窄4例,对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
1.2术前准备术前3~5 d口服阿司匹林300 mg
+氯吡格雷75 mg,1 7欠/d;术前6 h禁食、禁水。术前
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四项、心肺功能评价。
1.3 CAS手术过程局麻(有对侧颈内动脉闭塞
者全麻);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置人8 F动脉
鞘;全身肝素化;以0.035英寸泥鳅导丝导引8 F导
引导管至患侧颈总动脉狭窄处近端;将抗栓塞远端
保护装置(保护伞)于路图下小心通过狭窄处至狭 窄远端3~4 em处释放,固定;顺保护伞送入超高压
扩张球囊(狭窄远端正常直径X狭窄长度)进行预
扩张;撤出球囊,送入颈动脉支架(支架直径≥狭窄
100 两端直径较大端1~2 mm,长度≥狭窄两端正常管
径之间距离+3~4 mm或用锥形支架),以跨过狭
窄、支架长度略大于狭窄长度并完全覆盖斑块为原
则;透视下释放支架;撤出支架输送系统,复查造影
证实支架形态及狭窄扩张情况,位置正确,5例后残
余狭窄>30%,进行超高压球囊后扩张,终残余狭窄
430%。血流通畅后撤出远端脑保护装置;再次行
支架段和颅内血管造影,了解治疗效果。
1.4术后处理监测生命征和神经功能变化;术后 严格控制血压2—3 d,平均血压<130/90 mmHg,术
后2 h拔除动脉鞘,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75 mg,1次/d,共服用3个月,6个月后改为阿司匹林
100 mg,1次/d,终生服用。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置入,狭窄部位恢复
正常管径者59例,其余41例残余狭窄小于30%。
并发2例患者植入支架后同侧颈外动脉闭塞,1例
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头痛、支架对侧偏瘫,颅脑CT
示:小灶出血(支架同侧),考虑为过度灌注性脑出
血。1例术中出现急性血栓,复查彩超示支架侧自
颈总动脉起始部至颈内动脉血栓形成。3例出现心
动过缓或低血压发生。2例出现穿刺处血肿。无术
中脑栓塞及血管痉挛。术后随访3个月~2 a,97例
患者未再出现缺血症状发作;1例随访12个月时再
发TIA,颈动脉彩超示支架远端重度狭窄。1例发现
支架内再狭窄,但未出现缺血症状。
3讨论
CAS治疗颈动脉狭窄作为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
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受合并症影响小、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特别适合颈动脉重度狭窄、高龄 山东医药2010年第5O卷第44期
不能耐受CEA的患者 。本组患者采用CAS治疗
颈动脉狭窄,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部位明显好转,
术后TIA症状消失,近期随访未有卒中 现。
本组患者1例术后出现脑出血,考虑为过度灌
注综合征,可能与情绪波动血压控制不良有关,围手
术期高血压也是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的危险因素。经
给予积极的降压及其他对症治疗病情未明显加重。 1例患者自颈总起始部到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全程
血栓形成,分析原因:①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②其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支架放置的过程中
撕破颈内动脉内膜、斑块暴露于血流中引起触发血
栓形成;③支架可能未完全覆盖撕裂斑块;④患者缺
血症状能渐好转,与其颈动脉狭窄时间长,颅内供血
区已有部分代偿有关。3例病患者出现术中及术后
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与刺激颈动脉窦引起迷走神经
反应有关,给予对症处理后无一例发生卒中事件。
随访1例出现TIA,彩超示支架远端重度狭窄,可能
与支架未完全覆盖斑块或血管内膜撕裂处有关。
颈动脉狭窄CAS术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
造成栓塞也是重要并发症之一,应用抗栓塞远端保 护装置可有效避免。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CAS治疗颈动脉狭窄越来越成熟,且随着
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和术者操作经验的提高,加之
术中应用抗栓塞远端保护装置,颈动脉狭窄内CAS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当。近
年,他汀类药物在治疗缺血性卒中方面显示了很好
的疗效,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颈动脉狭窄的脑
卒中风险。因此我们在临床T作中必须充分考虑这
些因素,从而给患者最合理的治疗。
参考文献: [1]Mohler ER 3 rd.Carotid stenting for atherothrombosis[J].Heart, 2007,93(3):1147—1151. [2]梁辉,杨期东,高小平,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 化性狭窄l6例报道[J].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667一 l688. [3]高谦,彭晓新,程志远,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常见问题 及对策的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6,8(10):1362—1363. [4]Samuelson RM,Yanlamoto J,Levy EI,et a1.Tile argument to sup- port broader application of extracranial camtid artery stent technology [J].Circulation,2007,116(14):1602—1610. (收稿日期:2010-04.17)
热毒宁对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病程的影响
张宝林,李宁,刘萍
(滨州市中心医院,山东滨州251700)
摘要:目的探讨热毒宁对重型手足1:3病(HFMD)患JLII ̄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病情转归等的影响。方法将68 例重型HFMD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另选择26例健康婴 儿作为正常组。检测患儿治疗前后WBC、血糖(Glu)、TNF— 、IL一18、IL一10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正常组 比较,重型HFMD组WBC、Glu、TNF一仅及II 一18增高,IL—l0降低(P均<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 显改善(P均<0.O1),治疗组TNF— 、IL一18、IL一10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均<0.01)。治疗组热退、皮疹、151腔溃疡消 失、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恢复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J1)。结论热毒宁可提高重 HFMD患儿免疫功能,
较快缓解临床症状,有效缩短病程。 关键词:手足151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0;热毒宁 中图分类号:R722.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0)44-0101-02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
见传染病,以肠道埃可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
病毒16型(CA16)最常见,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2010年4~8月,我们对部分收治的重型HFMD住
院病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并观察其对患儿免
疫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现将结果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68例重型HFMD患儿均符合卫生
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型病例的诊 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7个月~4岁
8个月,从发病到确诊重症时间为(3.19±1.67)d。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