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案例

本章三个审计案例包括:华兴公司负债融资审计案例、东安公司权益融资审计案例和瑞丰公司投资审计案例,涉及到筹资与投资两个方面。

案例一 华兴公司负债融资审计案例

本案例将重点研究负债融资核算中主要会计舞弊形式、审核方法及其审计调整,负债融资审计工作所形成的主要审计工作底稿等。

一、本案例特点与学习重点

1.本案例特点

负债筹资是企业传统筹集资金的方式,本案例中所分析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误与舞弊的形式是负债筹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并不是全部,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错弊,如: (1)混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的界限;

(2)未经批准擅自扩大或变相扩大债券发行规模;

(3)向证券管理机构和人民银行呈报虚假材料,募集债券时向社会公众和投资法人公布虚假的债券发行简章。

2.本案例的学习重点

学习本案例,同学应重点掌握银行借款合同和银行借款利息的审计容和过程。

二、本案例的关键容

(一)审计概况

1.审计人

立新会计师事务所。该事务所派出了以王英为组长及以王军、明、佳为组员的项目组。

2.被审计人

华兴股份。该公司主营业务是节能电光源、照明电器、仪器设备的开发、制造和销售;照明电器技术以及生产所需原材料和设备的销售及进出口国际贸易等。

3.审计时间和容

项目组于2002年2月10至3月5日对该公司2001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了审计。本案例主要反映负债融资的审计过程及相关问题。

4.审计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了解、调查、描述、测试与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控制测试。

(2)编制借款明细表并与有关会计资料核对,审阅借款的明细账,函证开户银行,核实借款的实有额,审查借款的使用情况、财务费用的列支情况、溢价发行企业债券的会计处理等情况。

(二)本案例需要关注的问题

1.长期借款利息的审计

(1)会计制度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利息,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所发生的,应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2)实际中的问题及本案例的情况

在实际中容易出现:

将应记入所购建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利息错误地记入财务费用,以降低在建工程成本,增大财务费用,减少当期利润;

将应记入财务费用的利息错误地记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以增大在建工程成本,减少财务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两种情况都是会计舞弊。

本案例中,属于第一种问题。

大家看表16-3:

表16-3 银行借款利息审计工作底稿

被审计单位:华兴公司 编制人及日期:王军

2002.2.16 索引号:H9-1

审计项目:财务费用 复核人及日期:王英

2002.3.1 页次:22 审计说明及调整分录 经审查,2001年12月31日的第90 号凭证分录为:借记“财务费用”300 000元,贷记“长期借款”300000元。其摘要为工程借款利息支出。经与原始凭证核对,并实际查验该工程,该工程尚未竣工。根据有关规定,该项工程借款利息支出在尚未完工并办理竣工手续之前应记入“在建工程”。华兴公司应做如下调整:

借:在建工程 300 000

贷:财务费用 300 000

审计结论:调整后借款利息金额可以确认。 会计期间:2001年度

2.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与债券面值总额差额的摊销的审查

(1)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其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与债券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在债券存续期间分期摊销。摊销方法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

若不摊销,则会影响当期损益和应付债券的准确性。

(2)本案例的情况

本案例,反映了审查被审计单位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债券票面金额的差额,没有在债券存续期间分期摊销。

审计人员王军在对应付债券业务进行审查时,了解到该公司于2001年1月1日以120万元的价格发行面值为100万元的五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12%。经审查,该公司2001年12月30日的第97号凭证的会计分录是:

借:财务费用 120000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120000

其摘要为计提应付债券的利息费用。经与原始凭证核对,是2001年1月1日以120万元的价格发行的票面利率为12%的面值为100万元的五年期债券。根据规定,溢价摊销应冲减财务费用。该笔业务的正确的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80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40000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120000

案例二 东安公司权益融资审计案例

本案例将重点研究权益融资的控制测试程序,权益融资核算中主要会计舞弊形式、审核方法及其审计调整,权益融资审计工作所形成的主要审计工作底稿等。

一、本案例特点和学习重点

1.本案例特点

权益融资与负债融资在融资途径和过程上有其不同点,表现在会计错误和舞弊的形式及其审查方法方面,也有其不同点:

权益融资中容易发生未遵守资本保全原则、无形资产投资超过企业注册资金规定的比例、多列或少列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等会计错弊形式。审计人员应通过审阅合约,核对有关所有者权益方面的账户和凭证来验证问题。

2.本案例学习重点

学习本案例,同学应重点掌握未遵守资本保全原则、多列或少列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等会计错弊形式及其测试过程和方法。

二、本案例关键容 (一)审计概况

1.审计人

北方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派出了以新为组长及以欣、红、丽为组员的项目组。

2.被审计人

东安股份。该公司属纺织工业化学纤维行业,其主营业务围是:聚酯切片及化纤、纺织原料及成品的生产及销售等。

3.审计时间和容

项目组于2002年2月12至3月8日对该公司2001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了审计。本案例主要反映权益融资的审计过程及相关问题。

4.审计方法和过程

(1)通过了解、调查、描述、测试和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控制测试。

(2)审阅了“实收资本”账户,审查了无形资产投资占企业注册资金比例,审查了受捐赠财产的账务处理情况,审查了盈余公积形成问题。

(二)本案例需要关注的问题

1.关于接受资产捐赠的审计

(1)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接受捐赠的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都应记入资本公积;

外商投资企业接受捐赠的现金,应按接受捐赠的现金与现行所得税率计算应交的所得税。

(2)本案例的情况

本案例反映了东安公司将接受捐赠的现金错误地列入“营业外收入”账,从而虚增了当期损益,减少了所有者权益。

请看表16-5

资本公积审计工作底稿

表16-5

被审计单位:东安公司 编制人及日期:欣2002.2.16 索引号:I3-1

审计项目:资本公积 复核人及日期:明2002.3.6 页次

截止日:2001年12月31日

审计说明及调整分录 经审查,2001年10月20日的第60号凭证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5000元,贷记“营业外收入”5000元。其摘要为接受捐赠5000元。所附原始凭证,一为捐赠协议,一为银行存款回执,证明确为捐赠。会计人员把应作为 资本公积的捐赠未列入“资本公积”账户,使利润虚增。东安公司应做如下调整: 借:营业外收入 5000

贷:资本公积 5000

审计结论:调整后资本公积金额可以确认。

2.关于盈余公积形成的审计

盈余公积是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的。

本案例中,欣审阅东安公司“盈余公积”总账下“一般盈余公积”明细账时,发现贷方一处记录摘要容为“收到股利收入”金额为200 000元,调阅了该笔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显示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00 000

贷:盈余公积 200 000

所附原始凭证为银行通知单,显示对方付款理由为“年底分派股息”。再查阅该公司“对外投资”账户,确有对外长期股权投资。据此,欣认为东安公司把本应作为投资收益的股利收入错入了盈余公积账。后查明,该公司为了少纳所得税,故意隐瞒收入。

案例三 瑞丰公司投资审计案例

本案例将重点研究投资的控制测试程序,投资核算中主要会计舞弊形式、审核方法及其审计调整,投资审计工作所形成的主要审计工作底稿等。

一、本案例特点和学习重点 1.本案例的特点

投资与筹资是紧密相连的,投资需要以筹资为基础。在审计工作中,对投资的审计也需要在筹资审计的基础上进行。

2.本案例的学习重点

学习本案例,同学应重点掌握投资成本核算合规性审计,以及权益法运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审查过程和方法。

二、本案例关键容

(一)审计概况

1.审计人

新化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派出了以华为组长及以颖、超、敬军为组员的项目组。

2.被审计人

瑞丰股份。瑞丰公司主营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及深度综合开发,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及食品、饮料的销售。

3.审计时间和容

项目组于2002年2月10至3月4日对该公司2001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了审计。本案例主要反映投资的审计过程及相关问题。

4.审计方法和过程

(1)通过了解、调查、描述、测试与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控制测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