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挖掘地区红色和乡情文化加强高中生道德品质教育研究——以宁化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例

挖掘地区红色和乡情文化加强高中生道德品质教育研究——以宁化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例

2019·7教学文萃JIAOXUEWENCUI89

摘要: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加之富裕的

家庭条件使得今天的高中生怕吃苦,怕困

难,严重缺乏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同时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怀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亟待加强

教育引导。文章以宁化地区红色文化和客

家乡情文化为例,就加强高中生意志品质

教育,促进学生爱国爱家乡、奋发学习成

才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中红色文化乡情文化

硬颈意志品质

十九大为我们高高擎起新时代奔向

中国梦的旗帜,高中教育教学全面贯彻和

践行“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须着力加强学

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新时代主旋律,

将奋发竞争、不服输的意志品质教育与本

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和乡情文化内涵深度

融合,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不畏艰险奋发

勇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风范,通过多措

并举引导学生扎实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的

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红

色文化”和“乡情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受

到熏陶,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

攀科学高峰的道德素养。下面结合宁化深

厚的红色文化和辈辈相承的硬颈客家文

化,就有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

的价值观,具有奋发竞争、不服输的精神,

与同仁共勉。

一、宁化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与爱国

主义教育的切合

1930年1月毛泽东在闽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期间曾在宁化这片热土战斗

过,并写下了光辉的词章《如梦令·元旦》。

今天的宁化一中,即是当年的连冈中学,

1929年宁化第一位中共党员徐赤生在连冈中学成立了宁化第一个地下党组

织———党团混合小组,有10名进步学生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以后,许多连冈

学子在这个党组织的感召下,坚定信念,

践行“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与红色文化交融在一

起的还有宁化的客家文化,千年古县宁化

是举世闻名的客家祖地,客家文化积淀深

厚。在与自然和压迫的斗争中,客家人形

成了“硬颈毅行,崇文重教,尊祖睦族,爱

国兴家”厚重的文化和精神。为救国家民

族的危亡,为劳苦大众的谋幸福,中国共

产党人舍弃一切反帝反封建。不畏艰险、

吃苦耐劳、俭朴持家、爱国爱乡的客家文

化与红色文化是相通的。革命战争年代宁

化县13万客家人,从军参战达1.3万余

人,仅湘江战役牺牲的宁化籍指战员就达

6千余人,宁化之师被誉为“钢铁之师”。现代,宁化客家后裔慷慨解囊,支援祖国、

家乡的事业。客家医院、客家中学、崇正小

学、客家公祠等公益事业,均得助于海外

客属的捐赠。

就宁化本地区的高中德育教育工作

而言,深挖当地的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

资源,将红色基因和客家优良的传统运

用于教育教学中,摸索适合新时代青少

年心理特征的意志品质教育和爱国主义

教育新渠道,将这些教育要素通过课堂融

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之中,

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

高中生的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人生观、

社会公德、集体主义、革命传统、荣辱观及

生态文明教育,从而教育学生砥砺品格、

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

情操,使之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文明人。

二、融合红色文化和乡情文化加强德

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现在的高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

家中家长往往迁就,参加劳动锻炼较少,

在学校活动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

意志薄弱,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小小的

挫折就退缩。因此,在高中学校教育教学

中培养学生具有“硬颈”精神显得十分迫

切。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乡情文化资源,其为我们全面做好学生

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将老一

辈革命者和先辈们吃苦耐劳,不畏困难,

奋勇拼搏的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教育和

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吃苦耐劳、拼搏进取,

让学生在不断地克服困难中健康的成长,

消除他们的懒惰和恐惧心理,增强学习

的积极性和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自

身素质和修养。

1.启发引导提高学生认识。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正确

价值观和坚强意志品质对一个人成长的

重要性,学生才会在学习生活中一点点接

受和锻炼自己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同

时,还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在

性格品德方面存在的弱点,如,放任自己

我行我素,做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贪图

享受安逸,怕苦怕累,畏惧困难,经不起挫

折和打击等,深刻认识到自己如果不能正

视自身的弱点,不注意培养和磨练自己的

爱国主义义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将来是很

难在社会上立足的。教师让高中学生认识

到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

到激烈社会竞争的严峻性,激发自身的危

机感,进而促使其能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

和指导,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

目标而自觉地去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克服

困难。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

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可以通过邀请老红

军、老战士、老前辈、民俗艺术家给学生现

身说法,以生动具体的红色故事和本地杰

出的人物事迹启发学生深刻认识意志品

质对人一生的重要意义。以宁化地区高中

为例,可以邀请专家来学校为学生开展

“红色宁化”和“客家传统文化”讲座,让学生受到深厚“双重”文化的熏陶。同时,还

可以组织学生重走红军路,走访客家文化

馆等,进而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应

有负身上的责任和荣耀。

2.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发展

。挖掘地区红色和乡情文化加强高中生

道德品质教育研究

———以宁化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例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第一中学郑高香

(下转第91页)2019·7教学文萃JIAOXUEWENCUI91

高中学生在心理上具有争强好胜的

心理,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赞扬与

肯定,亦有维护集体利益,为集体争荣誉

的心理。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竞

争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努力程

度。在引入竞争机制时应采用个体竞争与

集体竞争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宁化地区

的高中可以开展“重走红军路与传承客家

情”主题征文大奖赛、演讲比赛、辩论赛,

开展红色主题年级、班级列队比赛,激发

他们学习红军精神,不辱前辈遗志,为集

体争光的热情。通过多种形式的竞争比

赛,全面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团

结协作,互相激励的意志品质。

3.着眼小事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是在千百件小事的锻炼

中逐步培养出来的,经常在小事上锻炼意

志品质,才可能在重大事情上表现出坚强

的意志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唱红歌、讲

先辈们为了建设美好家园、保卫家园表现

出来的“硬颈”精神,通过潜移默化地运用

红军长征或先辈们不惧艰难险阻创造美

好生活的事迹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锻炼高中学生的意志品质。

如语文课背诵古文,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要

限定时间必须背诵下来,哪怕吃饭时也要

背诵,早起晚睡也要坚持背诵。同样,在体

育课教学中,不仅要在风和日丽的天气进

行,在气候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要坚持,

帮助学生克服懒惰与天气造成的畏难情

绪。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越大,经受的

考验越多,意志就会磨练得越坚强,而这

种变化通过量的积累,就会逐渐形成影响

人终生的性格。

4.以模范榜样带动身边人。高中学生会、团委、班委会的学生都

是思想较进步、富有正能量且学习能力较

强的,同时他们大多是入党积极分子。高

中学校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可以充分利用

这些进步学生的榜样作用,组织他们深入

学习红色文化和家乡的乡土文化,然后通

过开展“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和“身边事感

染身边人”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爱国主义

教育水平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就宁化

地区高中学生来说,主要是组织学生干部

着重学习“红色宁化”知识,同时深入感悟

领会客家的“硬颈毅行,崇文重教,尊祖睦族,爱国兴家。”文化,然后通过“传帮带”

的形式带动全体学生德育素养得到有效

提高。

总之,高中学校德育教育对于学生

获得良好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主管部

门、学校教务部门和一线教师须因地制

宜通过深挖本地区红色文化和乡情文化

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价

值观、坚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爱祖

国、爱家乡、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优秀

品德和意志,进而全面提高学校的德育

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傅晓宇,王海稳.多维视角中的爱国主义内涵[J].理论月刊,2004(12).

[2]李明顾.略论爱国主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3]崔志胜.爱国主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意蕴[J].学术论坛,

2007(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三明市中

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挖掘红土地爱国

主义教育要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

观》系列成果,课题编号:smdy2018054。理论部分内容教学效果的提升。

其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这

是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对教师提出的一个

重要要求。因为这项技术学习的目的,就

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科学操作和应用方

法,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才

能视为对这项技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

掌握。学校方面除了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

训学习力度外,还应当为其创造良好的实

践学习平台。另外,为了促进教师明确自

身在实践学习中的不足,不断完善和提高

个人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可组织教师到

课程教学效果较好的兄弟学校进行观摩

学习,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搭建一个

有效的平台,从而帮助教师及时发现个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

针对性的改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除了从教学实施者的角度达到改善现阶段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方法外,

还可以从教学对象入手,改变目前的教学

现状,这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初中

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仍然是学生主

动并认真地投入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应

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确其在这门课程

学习中的相关学习需求,并在获得了资金

和资源支持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地完善和

丰富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激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考虑到农村地区的资金问题

对教学设备配备的限制,教师可灵活应用

分组式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计

算机设备,并注意结合课程内容提出相应

的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从而达到改变课

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计算机课程《图像的处理》

时,教师就可以按照不同的图像格式和小

组进行操作任务分配,最后再通过各小组

的交流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各种图像处理

技术。总之,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的限制,使得其教学

过程的推进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学校和教

师方面应当及时转变思想意识,提高对这

门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消除各方面的阻

碍,促进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农村地区

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宁琴英.浅析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J].教育科

学:全文版,2017(1):00234-00234.

[2]刘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7(1):00077-00077.

[3]张鹤云.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与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

导(教师通讯),2018(3).

[4]李洪全.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

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6).

(上接第89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