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演变看历史资料的时候,面对着五花八门的民族名称,什么柔然啦,鲜卑啦,扶余啦……,我脑袋中就一个字:乱!——这都哪儿冒出来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工科生纯粹的半拉子历史爱好者,本着“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把对我们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几个民族的历史简述一下就OK,至于有想深入研究的同志,详情请自己百度。

在春秋之前,北方的夷狄对我们华夏民族影响不大,而百越啦,东夷啦,他们都是被我们影响的。

而春秋到秦汉其势力范围变化不大,所以我们从秦朝开始。

民族的形成跟相同的生活方式有关,而相同的生活方式则来自相同的自然环境。

在最早有历史记录的时候,东北地区主要有三个民族,即东胡,濊貊(hui mo四声),和肃慎。

图中的夫余是濊貊后来的历史称呼。

肃慎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靠狩猎和渔猎为生。

在松嫩平原上有肥沃的土地,濊貊人即扶余人则以农耕为主。

在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游牧的就是东胡人。

再往西,辽阔的蒙古草原上就是匈奴人的活动区域。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

《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

”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

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

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

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

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

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

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

公元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

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公元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

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公元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

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

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

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

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刘渊子刘聪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

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与鲜卑(乌桓)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

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

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

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

428年北魏俘赫连昌。

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

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

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

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

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

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

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和山东等地。

同为游牧民族,为了争夺草原和水源,东胡和匈奴互相征伐。

最后,匈奴人在冒顿单于带领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把东胡逼进了大兴安岭里面。

在那个时候,大兴安岭北麓(lu四声)被称为鲜卑山,而南段被称为乌桓山。

东胡人就因此分裂成了鲜卑和乌桓两个民族。

匈奴人走后,蒙古草原上的权力真空很快被填补。

在大兴安岭蛰伏了几个世纪的鲜卑人很快就取代了匈奴,87年鲜卑崛起,在2世纪时继承匈奴领地,称雄塞北。

4世纪西晋灭亡后,陆续在华北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

439年北魏统一华北,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

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

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

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

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青海建立的鲜卑别支吐谷浑汗国则维持到663年为吐番汗国所灭。

三国时期在乌桓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崛起。

游牧在中国北方。

为什么乌桓不出来呢?跟匈奴一样,乌桓惹毛了汉人,被曹操灭了,乌桓人被拉到河南,河北学种地了。

西边争地盘争得火热,肃慎人也没闲着,不过他们是向东发展,还把名字改成了挹娄(yi四声lou二声)。

注意北边,丁零人出现了。

丁零人历史也很悠久,一直居住在匈奴北边的贝加尔胡地区,被匈奴人压制着,没有什么发挥空间。

现在他们开始南迁。

后来西晋大乱,已经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造反,在汉人的土地上建立了少数民族的王朝。

而当时中国气候逐渐转冷,草原不再丰饶,北方的少数民族在这个时候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其数量不断增加大,有取代汉人之势。

当时,民族矛盾激化。

汉人不堪欺凌,汉族将军冉闵颁布《杀胡令》,号召汉人起来复仇驱逐胡人。

胡人很快被杀了几十万,三百多万迁入的胡人又迁出中原,中国北方才重新姓了炎黄。

虽然冉闵很快被胡人联军打败,但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少数民族统治者加快了汉化进程。

除了前秦短暂统一北方,其余时候都是各族在混战,直到鲜卑人建立北魏。

鲜卑人,就是在匈奴面前退居大兴安岭北麓的东胡人,占领了蒙古草原后开始南下,参加了中原大混战,冉闵就是鲜卑人杀的。

有一部分鲜卑人留在了大兴安岭成为室韦人,而进了蒙古草原却没随大部队南下中原的被称为柔然。

历史重复了,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掠夺中原王朝,而中原王朝不断反击游牧民族,只不过这次游牧的是鲜卑拓跋部,而统治中原王朝的也是鲜卑拓跋部。

鲜卑的一支,吐谷浑部在在西边南下,过了陕甘之后,爬上了青藏高原,定居在青海湖地区。

源出鲜卑。

原为人名,后演变为族名和政权名。

史载辽东鲜卑酋长涉归庶长子名吐谷浑,嫡子名慕容廆(音伟)。

涉归分户700(另作1700家)给吐谷浑,与慕容廆分部游牧。

4世纪初,涉归死,慕容廆代父统摄部落,逐步形成慕容部。

后因二部马群相斗,慕容廆迁怒及人,吐谷浑统领本部部众西迁阴山。

西晋永嘉(307年~313年)年间又迁徙至枹(音服)罕(今甘肃省临夏桴罕山)与甘松间游牧,占据从洮水西南至白兰(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兰山一带)的数千里之地。

西北诸族又称其为阿柴虏。

到吐谷浑之孙叶延作酋长时,因对汉文化有浓厚兴趣,依《礼记》,以吐谷浑为氏并作为族名。

期间,在小兴安岭,长白山狩猎的挹娄改名勿吉,并灭了在东北平原农耕的夫余。

而丁零,也称为敕勒(chile四声),不断扩张地盘成了一个占地辽阔的大国。

北魏破了柔然之后,柔然东西南北迁徙,一部分西迁,去西方捣乱然后留在那儿,一部分内附被同化,一部分并入新兴的游牧民族,东北迁一部分到了外兴安岭,并入室韦,东南迁的一部分到了辽河上游,形成契丹。

草原上的权利真空这次是谁填补的呢?突厥!突厥人哪儿来的?突厥人很早以前也是匈奴人,只不过当匈奴人在大漠纵横驰骋的时候,这一支留在了阿尔泰山,也就是突厥山,也就是今天新疆的阿尔泰山,自然隔离的时间长了,一个新的种族都能出现,何况是新的民族!后来柔然人称霸草原的时候,突厥人成为柔然的奴隶,专门负责打铁。

后来柔然被灭。

突厥人抓住时机,迅速占领了蒙古草原,成为一大汗国。

一直徘徊在草原北部的丁零,又称敕勒,铁勒,高车,臣服于突厥。

突厥文化对铁勒产生了深远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北方还有一汉人王国,即高昌,这是当年汉魏时候的西凉驻屯军后裔建立的国家。

后来依附于西突厥。

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不过很快被宇文氏北周和高氏北齐取代。

高氏北齐也是汉人王朝,不过是鲜卑化了的汉人。

宇文氏的北周鲜卑王朝被外戚汉人杨坚取代,成为大隋。

隋灭了陈,统一了全国并成功分裂了突厥。

勿吉开始称为靺鞨(mò hé)。

突厥的命运和匈奴一样,被唐朝打击之后,一部分西迁到西边捣乱去了,一部分内附,被同化。

铁勒人和唐联盟,打败突厥后拿下了整个草原。

铁勒的薛延陀部实力强大,后来经常骚扰唐朝边境,唐朝就和同为铁勒的回鹘(huí hú)灭了薛延陀。

回鹘也有游牧民族的通病,占领了草原之后同样骚扰大唐,最后也同样西迁,被同化,在被铁勒道行军总管薛仁贵打败后,十几万人被坑杀,实力严重衰落,后来被北边的黠戛斯(xiá jiá sī)灭掉,回纥(huí hé)西迁到了新疆建立高昌国,成了今天的维吾尔人的祖先。

这也就是为什么新疆是个维吾尔族的自治区的直接原因。

中原王朝战乱不休的时候契丹人从辽河流域出来打败黠戛斯,征服室韦(蒙古)和靺鞨(女真),成了蒙古草原新的霸主。

历史不再重演,因为没有了一个强势的中原王朝。

由于中原王朝的孱弱,汉人已无法推动蒙古草原的历史更迭。

女真,蒙古先后崛起,直至元朝。

元朝时契丹已经汉化,被元朝政府视为“汉人”,从此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实体登上历史舞台。

此后民族分布基本不再变化。

明朝时,蒙古分裂成鞑靼(dádá)和瓦拉,女真被明朝并入国土。

后来女真成为满族,发动叛乱灭了明朝,征服了蒙古,新疆,西藏。

附上简图室韦蒙古室韦鲜卑柔然契丹东胡鲜卑东北诸夷扶余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匈牙利氏匈奴羯西北诸夷突厥(生活在阿尔泰山的匈奴别支,主体被铁勒和汉族所灭其余西逃形成今天的土耳其)丁零(原住在贝加尔湖地区匈奴别灭后南迁)敕勒铁勒薛延陀(唐和回鹘所灭)维吾尔族回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