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起小学生风疹爆发疫情的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一起小学生风疹爆发疫情的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1 / 3
一起xx风疹爆发疫情的分析
风疹疫苗在2008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前很少有儿童接种,一旦有传染源
侵入就会引起大面积传播。2011年4月9日~16日,共和县某民族寄宿制小学
发生一次出疹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诊为一
起风疹疫情爆发流行。本次风疹疫情在出现首发病例后短短8d时间内,发患者
数就达77例之多,这与多年来易感人群的聚集有较大的关系,这次疫情由于学
校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同时,县疾控中心对未发病学生及时有用开展麻
风腮疫苗应急接种,使这次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有用的控制,未出现二代
病例,现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该校为一所师生以藏族为主的民族寄宿制学校,全校共有学生422人,教
师21人,后勤16人,3个年级8个班。

2诊断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0年颁布的诊断标准判定,采用麻疹爆发的定
义,21d内持续发生≥5例风疹或在集体单位中持续发生≥3例即视为爆发。

3材料及方法
3.1流行病学资料来自病例个案调查表,血清标本为采集急性期血标本,离
心、分离血清,冷藏送检。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
麻疹、风疹IgM抗体,海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实验室完成检验[1,
2]。

3.2流行病学调查
3.2.1该次疫情于2011年4月9日~16日共发病77例,罹患率16.78%。
首发病例多某,男,11岁,2年级1班学生,于4月9日早出现发热,之后发
生全身性出疹,体温(37.80C),某乡卫生院诊断为病毒性出疹性疾病,给予
对症和隔离治疗,该学生无外出史及类似病例接触史,基础免疫史不详。
2 / 3

3.2.2时间分布4月9日出现首发比例,4月11日发病35例,4月12日发
病9例,4月13日发病23例,4月14日发病5例,4月15日发病3例,4月
16日发病1例,无二代病例发生。

3.2.3班级分布1年级发病23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9.87%,2年级34例,
占总发患者数的44.16%,3年级19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4.68%,教师1例,占
总发患者数的1.29%。

3.2.4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此次疫情波及9个年龄段,其中7岁发病2例,占
总发患者数的2.60%;8岁发病8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0.39%;9岁发病14
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8.18%;10岁发病22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8.57%;11岁
发病2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7.27%;12岁发病6例,占总发患者数的7.79%;
13岁发病2例,占总发患者数的2.60%;14岁发病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
1.30%;25岁发病1例,占总发患者数的1.30%,为女性教师。主要分布在8~
13岁,以10~11岁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5.84%,男42例,女35例,男
女发病比例1.2:1,最大25岁,最小7岁。

3.2.5免疫史和即往病史核查学生所在乡镇卫生院免疫资料,发病学生均有
麻疹疫苗接种史,无风疹疫苗接种史,近3年无麻疹风疹流行史。

3.3临床表现与体征初期均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继而出现全
身性斑丘疹,皮疹为针尖样,压之退色,未留色素,所有病例均有颈部淋巴结
肿大,有程度例外的咽部充血,伴咳嗽和结膜炎,无并发症。

3.4实验室检测采集典型病例血清标本7份,检测早期麻疹IgM和风疹IgM
抗体,由海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监测实验室检验,结果麻疹IgM阴性,4
例风疹IgM抗体阳性。

4控制及预后
4.1隔离治疗所有出疹、发热的学生均安排隔离治疗,隔离期为出现症状到
症状消失后1w。对所有班级教室、宿舍、及物品采用阳光下暴晒等方法进行消
毒处理(教室利用学生放学后、宿舍利用学生上课时间),并加强教室,宿舍
及食堂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空气流通清爽。要求学校开展晨检
及午检,以便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及时有用治疗。
3 / 3

4.2应急接种县疾控中心积极组织疫苗,对未发病的学生迅速开展麻风腮疫
苗应急接种,登记345名,应种人数338人、实种人数338人,接种率100%,
接种期间未检测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接种的同时加强该校及周边乡
镇学校的疫情监测,掌握学生缺勤、缺课情况。

4.3加强开展康健教育组织全校所有班主任老师参加的“风疹防治宣传会“,
提高教师、学生的自我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大对疾病防治的宣传力
度,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保障学生的身心康健,加强计划免
疫工作的管理,努力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通过实施以上防控措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对学校教学秩序和学生康
健造成影响,疫情未向周边乡镇扩散。

5讨论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临床症状轻微,预后
好,人们对风疹的危害重视不够,易被忽视。临床上具有低热,轻度上呼吸道
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斑丘疹出现等特征。皮疹于发热1~2d后出
现,初见面部,日内布满躯干和四肢,大凡持续3d,故有“三日出疹“俗称[3]。
皮疹消退后无色素沉着,不脱宵,全身症状轻。风疹疫苗在2008年纳入国家免
疫规划以前很少有儿童接种,几乎无免疫屏障可言,一旦有传染源侵入就会引
起大面积传播。本次发病临床表现与体征均符合风疹特征,且实验室早期血清
风疹IgM抗体阳性,支持风疹爆发的诊断[4]。风疹疫情在出现首发病例后短短
8d时间内,发病学生就达77例之多,这与多年来易感人群的聚集有较大的关
系。

应急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风疹最有用的措施,这次疫情由于学校报
告早、诊断早、隔离早,同时,县疾控中心对未发病学生及时有用开展麻风腮
疫苗应急接种,使这次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这与
学校及疾控中心协调积极,卫生院排查上报及时及采取的防控措施行之有用等
措施是分不开的,本次疫情的处理为以后类似疫情的处置积累了丰盛的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