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和测算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和测算

第31卷农业现代化研究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辛岭,蒋和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本文通过设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评价模型组测算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2008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得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东部地区加快向技术集约型和资金集约型转变,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地区在确保国家农产品供应安全的基础上,走技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西部地区应走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劳动、技术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现代化水平测算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275(2010)06-0646-05Setting up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Calculation Development Levelof China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XIN Ling ,JIANG He-ping(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China)Abstract :We set up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use the methods of expert evaluating and layer analyzing,establish model and calculate the development level from 1980-2008,we know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is trending up,but the level in the east region is higher than the central region,the central region is higher than western region.We believe that increasing the devotion to the agriculture,the eastern region changes toward the technique intensive type and funds an intensive type,leading to carry out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e central region tends to technique,labor intensive type on the base of insur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safety,the western region should tend to the labor,technique intensive type of save water agriculture,the ecosystem agriculture and the special features agriculture.Key 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calculation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基金项目: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化的理论、道路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号:07AJY020);2009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农业现代化专题研究》(项目批号2009YWF4-06)。

作者简介:辛岭(1971-)女,内蒙古包头人,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现代化的研究;蒋和平(1956-),男,湖南永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农业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0-09-08,修回日期:2010-09-28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进行定量测算,从而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做出判断,对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首先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指标体系要遵循以下规则:①指标的系统性。

要全面考虑农业现代化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通过指标的综合,全面体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②指标的综合性。

既要考虑典型指标,也要兼顾关联性指标;③指标的重点性。

重点体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④指标的代表性。

选取能够反映各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内容。

⑤指标的可比性。

指标设置既要符合各地的实际,又有一定可比性。

根据以上原则,借鉴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1-4],参考了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评价农业现代化的指标和衡量标准,参照数据的可获得性,经过各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4项准则指标和12项个体指标,用其评价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①反映农业现代化投入水平方面的指标组,主要表现为土地、资金、动力、科技以及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源的投入水平。

②反映农业现代化产出水平方面的指标组,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产出水平的指标。

③反映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组,主要表现为恩格尔系数、农业劳动力就业率等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指标。

④反映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组,主要表现为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图1)。

2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评价方法及模型2.1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评价方法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因此,选取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中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1)专家评价法。

请专家根据经验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和各基础指标的标准值,以及优化方向,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加权累加,从而计算出各级指标的量化值。

这种方法虽然第31卷第6期2010年11月Vol.31No.6Nov .2010农业现代化研究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第6期辛岭等: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难免会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是,若能收集到大多数专家的意见,经过正确的统计处理,就会降低主观随意性的干扰。

所以,它是目前农业经济科学研究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即AHP法)是把复杂问题分为若干有序的层次,然后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数值,构造判断矩阵,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计算出每一层次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进而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法算出最终结果。

这种方法将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克服了专家评价法的主观随意性,是比较先进并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

2.2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评价模型在已设计出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对各项指标进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评价模型组。

该评价模型组合包括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测评总模型(AT)及其分模型。

属于一级子系统模型的有:农业投入子系统模型B1、农业产出子系统模型B2、农村社会发展子系统模型B3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字系统B4。

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评估模型组的构成和数学表达式如下:AT t=W1B1+W2B2+W3B3+W4B4=ni=1ΣW i B i式中,Bi 为一级子系统指数,Wi为各级子系统权重,Tt为评价区域,t为时期。

3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及阶段划分正确划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阶段需要根据一定的衡量标准作为依据。

针对目前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中都没有出现对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衡量标准的划分,在借鉴农业现代化评价标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报告为参考,以我国东部发达省份农业的现状为实际参考依据,确定了以下衡量标准(表1)。

根据以上标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可以分为起步、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

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AT<0.4;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0.4≤AT<0.8;农业现代化成熟阶段:AT>0.8。

4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和分析我们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79-200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79-2009年)、《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79-2009)、《中国国土资源年鉴》(1979-2009年)《全国农村统计资料》(1979-2009年)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采用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值,然后代入评价模型,对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

4.1全国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程度评价(1)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

从表2可以看出,1980-2008年30年间,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变化的趋势整体是上升的,2008年全国指数达到0.45,比1980年的0.22上升了135%。

总体上升速度较快,说明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从整体上看已处于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

但是,我们也看到,1980—2008年的30年中,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虽然其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但其中1980—1995年,其总体发展呈缓慢上升的趋势,15年间综合发展指数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13%;1996—2008年间,其总体发展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3年间综合发展指数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27%。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曲折,这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20世纪70年代末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变小,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比如,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变缓,水利设施建设停滞不前等。

90年代初,中国农业小规模生产的缺点逐渐显现,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低,效益不高,影响我国农产品生产竞争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劳均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单位耕地面积总动力数有效灌溉率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恩格尔系数农业劳动力就业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森林覆盖率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投入水平图1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系列标准指标名称权重劳均农业资金投入(元/人)6.186.285.806.557.3611.646.269.056.2611.7213.759.155000-75000.8-1.230-609-1869-8512000-250009100-1350037500-525004800-960055-4045-2015-25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5000<0.8<30<9<69<12000<9100<37500<4800>55>45<15>75001.4-2.460-90>18>85>25500>13500>52500>9600<40<20>25农业现代化成熟阶段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单位耕地总动力数(kw/hm2)有效灌溉率(%)农业人均GDP(万元/人)劳动生产率(元/人)土地生产率(元/hm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恩格尔系数农业劳动力就业率(%)森林覆盖率(%)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647第31卷农业现代化研究力;加上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因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