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区:大平原中部和北部.大平原中部冬季气温较高,是冬小麦区.北部冬季较长且较冷,只能种春小麦. 棉花带:北纬37度以南 玉米带:五大湖西南,小麦区以东. 乳畜带:玉米带以北的五大湖区,向东直到大西洋沿岸. 亚热带作物区:墨西哥湾沿岸 混合农业区:玉米带与棉花带之间 水果蔬菜灌溉农业区:落基山脉地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海岸山脉地区一.教学内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二.学习目标1、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2、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3、掌握分析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的区位因素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季风水田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种植历史和地位(重点)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分布区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中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生产历史约有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生产地位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高效记忆】联想法记忆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由季风水田农业的“季风”联想到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季风气候又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重点、难点)第1幅图表示了亚洲水稻的分布,其余3幅图分别从气候、人口、地形三个方面反映了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现总结如下: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或夏季热量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生产习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食物偏好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读图思考】(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量高。
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中,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3、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特点成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单产量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使单产量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水利工程量大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增加投入,兴修水利【方法技巧】图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单产高、商品率低的原因【方法技巧】季风区水稻种植业各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几个特点中,除水利工程量大是由水稻生产的特点和本地气候条件决定的以外,其他几个特点是相互依存的,而且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
如下图所示:【高效记忆】简化法记忆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可简化为“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即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和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跨越障碍】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都很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季风区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于地块小、水田作业的小型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也较高。
阅读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杂交水稻在我国累计推广了2亿多公顷,增产粮食3亿多吨。
因此,袁隆平获得了我国首届“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与创造奖”等。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l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知识点二:商品谷物农业1、商品谷物农业特点及分布(重点)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主要农作物、基本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如下表: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经营方式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我国的东北、西北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重点、难点)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本图以景观图并配以文字说明的方式阐述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应紧紧围绕这两个基本特征,分别分析这些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位条件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势平坦开阔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社会经济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市场广阔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因素地广人稀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高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在上述农业区位因素中,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
其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是大规模经营的条件,先进的农业科技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高效记忆】推理法记忆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方法技巧】根据区位要求分析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地区的特点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和分布,需要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以及地广人稀的区位条件。
因此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多分布在美洲、澳大利亚等新大陆,亚洲和欧洲分布较少。
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土地的开发程度低或尚未开发,为殖民者大规模开发利用、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提供了可能;而东亚、西欧等地区,土地开发历史比较悠久,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开发利用程度高,很少有进行商品谷物生产的条件。
案例3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率超过95%。
19世纪以后,美国横贯东西大铁路的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拓展,并开始进行商品性生产。
进入20世纪,世界人口猛增,世界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粮价大幅度上涨,促进了美国农业的现代化。
农业的机械化缓解了人少地多的矛盾;农业的生物技术革命、化学革命,以及经营管理革命,从培育杂交玉米品种,到化肥的增施,到提高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玉米、小麦、黑麦、燕麦等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玉米带面积不到美国耕地总面积的l/10,玉米产量却占全国的4/5。
小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
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例如,在商品谷物地域兴修水利,发展灌区,实行休耕和轮作,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稳产、高产;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活动题:1、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生产规模大。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
农场的面积一般都在几百公顷以上,大型农场可达数千以至上万公顷,从而可进行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2)商品率高。
美国的谷物生产规模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商品率高,中部平原的商品率超过95%。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
由于美国农场规模大,高度机械化缓解了人少地多的矛盾。
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4)交通运输便利。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促进了商品化农业的发展。
(5)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2、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人均耕地人少地广人多地少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生产规模大小机械化程度高低科技水平高低商品率高低经营方式家庭经营的大农场家庭经营,规模很小主要分布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所在国多为发达国家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所在国多为发展中国家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不同,各农业所产农产品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方式和粮食商品率的高低。
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玉米带和小麦区,其中小麦区又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小麦区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北部小麦区分布的是春小麦。
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如下表: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因素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工业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典型例题】例l.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解析: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主要是季风气候区,具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这里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可供开发的土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