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

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

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护理的体会
【摘要】将56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采用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

结果干预10d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护理干预前后大部分患者sas、sds明显降低。

提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产妇;抑郁症;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多学科的重视,妇产科也不例外,尤其是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我们对2009-12月至2010-12月56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产科住院病人56例,均为足月初产妇,意识清醒,查体合作,无严重智能障碍、精神症状(障碍)或阳性家族史,产前无妊高征、心脏病或其他内科疾病。

年龄(24~33)岁,平均28. 5岁。

其中自然分娩24例,剖宫产32例。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

1.2护理方法
(1)全面准确评估产妇情况收集资料。

包括经济状况、家庭婚姻关系、心理状态及分娩情况、婴儿健康状况,评估产妇的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

严密观察产妇言语、动作、
行为以及非语言情绪反应,针对不同的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2)指导产妇饮食的营养和均衡,膳食要清淡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高蛋白。

指导家属给予产妇清淡营养且色香味俱全的饮食,适当补充使产妇心情愉快的食物,如巧克力或甜点等。

(3)以温馨、关心的态度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必要的精神安慰和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感情交流,并帮助产妇协调好家庭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帮助和提高她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尽快消除心理负担,从精神抑郁中解脱出来。

(4)预见性的做好出院教育,出院时进行计划生育、产后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宣教,并告知其联系电话,按时随诊。

对情绪不稳定、可疑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出院后定期家访,随时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

(5)产后恢复训练。

运动前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穿着宽松衣服,排空膀胱,移走枕头在硬板床上进行适量的运动。

(6)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宣教及相关知识宣传,为产妇提供信息,讲解产后知识和产后母体生理变化及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和如何为婴儿更换尿片、衣物,从而帮助她们学习如何照顾婴儿,如何护理自己。

鼓励同室病友相互交流并请有经验、恢复好的产妇介绍自身体会。

1.3调查方式以调查表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抑郁症程度,调查表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

问卷由专人发放,先向患者讲解调查
的目的、意义,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发放问卷,充分讲解问卷中各条目内容及填表要求,使被调查者对问卷中各条目完全理解后填写。

问卷当场完成后收回,由专人统计整理,针对患者抑郁程度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由专人负责。

2结果
2.1研究结果本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治愈40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显著变化的6例,说明初产妇产后抑郁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

护理干预前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对照见表1。

表1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照表
3讨论
3.1产后抑郁的影响产后抑郁通常在分娩后2周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的健康过分担忧,常因此而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和嗜睡状态。

而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经产妇。

因此,产后抑郁对婴幼儿的危害甚为严重,可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成长与行为、认知、情感的发展,甚至成为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之一。

另外,产后抑郁可能对婚姻、家庭和社会产生影响。

3.2产后抑郁的处理目前对产后抑郁的处理通常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笔者在临床护理中注意到,产妇和家属因担心抗抑郁类药物进入乳汁而不愿服药。

我院对轻、中度产后抑郁的初产妇在心理支持的基础上指导放松技巧和产后恢复训练,症状较重者加用三
环类抗抑郁药。

通过对两组施行护理干预我们认为,产后使用放松技巧和产后恢复训练等干预措施是消除肌肉、精神紧张,缓解疲劳,使身心恢复平静的一种有效方法,还可以使初产妇良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增强自信心,消除焦虑及烦躁的心境。

因此,加强社会支持,密切观察初产妇的情绪变化,进行放松技巧训练,对其产后抑郁症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燕杰,钟友彬.产后抑郁症[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0,16(1): 13.
[2]苏健.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 5(1): 5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