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传动系统特性

机械传动系统特性

(3)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根据操作指令的要求在动力源的带动 下,完成预定的操作。 考虑灵敏度、精确度、重复性、可靠性
2. 摩擦
摩擦力: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产生相 对运动时,其接触面间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
静摩擦力 库仑摩擦力 粘性摩擦力
动摩擦力
2. 摩擦
摩擦对机电一体化伺服系统的主要影响: 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引起系统的动态滞后
母的接触刚度和传动刚度。
3. 爬行
消除爬行现象的途径(实际做法)
② 减少摩擦力的变化
a.用滚动摩擦、流体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如采用滚珠丝杠、 静压螺母、滚动导轨和静压导轨等。从根本上改变摩擦面 间的摩擦性质,基本上可以消除爬行。
b.选择适当的摩擦副材料,降低摩擦系数。
c.降低作用在导轨面的正压力,如减轻运动部件的重量,采 用各种卸荷装置,以减少摩擦阻力。
J

JS i2
3. 爬行
①、推力<最大静摩擦力 ②、推力>最大静摩擦力 ③、推力>动摩擦力 ④、推力<动摩擦力
静止 运动 加速运动
减速运动 静止
3. 爬行
由上述分析可知,低速进给爬行现象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① 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之差,这个差值越大, 越容易产生爬行。 ② 进给传动系统的刚度K越小、越容易产生爬行。 ③ 运动速度太低。
和产生系统误差;在接近非线性区,即低速时产 生爬行。
3. 爬行
当丝杠1作极低的匀速运动时,工作台2可能 会出现—快一慢或跳跃式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 爬行。
3. 爬行
匀速运动的主动件1,通过压缩弹簧推动静止的运动件3,当运动件3受到 的逐渐增大的弹簧力小于静摩擦力F时,3不动。直到弹簧力刚刚大于F时,3才 开始运动,动摩擦力随着动摩擦系数的降低而变小,3的速度相应增大,同时 弹簧相应伸长,作用在3上的弹簧力逐渐减小,3产生负加速度,速度降低,动 摩擦力相应增大,速度逐渐下降,直到3停止运动,主动件1这时再重新压缩弹 簧,爬行现象进入下一个周期。
6. 谐振频率
输入信号的激励频率等于系统的谐振频率,系统会产生共振不能正常工作。
对于闭环系统,要求机械传动系统中的最低固有频率(最低共振频率) 必须大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
对于机械传动系统,它的固有频率取决于系统各环节的刚度及惯量,因 此在机械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降低惯量,提高刚度,达到提高传 动系统固有频率的目的。
1. 机械传动系统特点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应包括如下三大部分机构:
(1)传动机构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的传动机构不仅仅是转 速和转矩的变换器,而是已成为伺服系统的一部分。 考虑与伺服系统相关的精度、稳定性、快速响应等特性
(2)导向机构 其作用是支承和导向,为机械系统中各运动装 置能安全、准确地完成其特定方向的运动提供保障。 考虑低速爬行现象
8. 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物体转动时惯性的度量。
转动惯量越大,物体的转动状态就越不容易改变。
(1) 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 轴的分布有关。 (2) 同一刚体对不同转轴的转动不同,凡是提到转动惯量,必须指明它是对哪个轴的才 有意义。
8. 转动惯量
传动系统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转动惯量过大产生的影响有: •电动机的机械负载增大 •机械传动系统响应变慢 •系统的振荡增强,稳定性下降 •系统的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等。
一般要求机械传动系统最低固有频率ωOI≥300rad/s,其他机械系统 ωOI≥600rad/s。
7. 间隙
机械传动装置一般都存在传动间隙 例如“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丝杠螺母传动间隙、轴承的间隙及联轴器的传动间 隙等”,这些间隙是造成死区误差(不灵敏区)的原因之一。
对于伺服机械传动系统,由于传动精度是重要的指标,应尽量减小和消除间 隙,保证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响应比临界阻尼或过阻尼系统快,而且还能更快的达到稳定值。但在ξ<0.5 时,系统虽然响应更快,但振荡衰减的很慢。 系统设计时,一般取ξ=0.5~0.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刚度
刚度:使弹性物体产生单位变形所需要的作用力。
对于机械传动系统来说,刚度包括零件产生各种弹性变形的刚度和两个 零件接面的接触刚度。
对于伺服机械传动系统,增大系统的传动刚度有以下好处: (1)可以减少系统的死区误差,有利于提高传动精度; (2)可以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有利于系统的抗振性; (3)可以增加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d.提高导轨的制造与装配质量,采用导轨油等都可以减少摩 擦力的变化。
4. 阻尼
阻尼是系统的固有特性,而不仅仅可以认为是材料的特性,对于一个振动 系统,我们定义所有消耗系统机械能的因素都为阻尼。
例如: 空气等流体对于速度的衰减; 材料本身内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装配体中两个相连的零件的摩擦和相互剪切(例如螺栓链接处我们认为有阻尼) 等。
4. 阻尼
阻尼比大小对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有不同的影响: (1) ξ=0时,系统处于等幅持续振荡状态,因此系统不能没有阻尼,任何机电系统
都具有一定的阻尼。 (2) ξ>l称为过阻尼系统;ξ=1称为临界阻尼系统。这两种情况工作中不振荡,但
响应速度慢。 (3) 0<ξ<1称为欠阻尼系统。在ξ值为0.5 ~ 0.8之间(即在0.707附近)系统不但
3. 爬行
消除爬行现象的途径(实际做法)
① 提高传动系统的刚度
a.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各传动件或组件的刚度, 减小各传动轴的跨度,合理布置轴上零件的位置。如适当 的加粗传动丝杠的直径,缩短传动丝杠的长度,减少和消 除各传动副之间的间隙。
b.尽量缩短传动链,减小传动件数和弹性变形量。 c.合理分配传动比,使多数传动件受力较小,变形也小。 d.对于丝杠螺母机构,应采用整体螺母结构,以提高丝杠螺
但转动惯量的适当增大,对改善低速爬行是有利的。
8. 转动惯量
(1) 圆柱体转动惯量(kg m^2)
J 1 mR2 2
式中 m——质量,单位kg; R——圆柱体半径,单位m。
齿轮、联轴器、丝杠和轴等接近于圆柱体的零件都可用上式计算(或估算) 其转动惯量。
8. 转动惯量
(2) 丝杠轴折算到电动机轴的转动惯量(相邻两轴,后轴向前轴转动 惯量的折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