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油页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东油页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东油页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东**油页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油页岩露天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单位:广东**油页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评价单位:**设计研究院

2009年11月 1. 总 论 1.1项目由来 茂名油页岩露天矿开采的矿田为金塘矿田,位于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0°49′00″-110°53′35″,北纬21°42′17″-21°45′00″,本项目是广东省矿电联营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项目的实施将缓解广东省能源短缺的局面,对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项目承办单位广东**油页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编制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要求,在报告书报送相关主管部门评审之前,应编写公示简本,向公众公布,待广泛征集公众意见之后报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1.2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区域环境特征,确定环境保护对象为影响范围内的民房及水井、农田、林地、池塘、水库、公馆、新圩支渠及分渠、小工厂、白沙河、小东江。 1.3执行标准 依据关于广东**油页岩发电项目油页岩露天矿环境保护标准及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问题的复函,本项目应执行的环境标准如下:

(1)声环境 露天矿区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

施工期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2)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类标准。

露天排土扬尘执行《茂名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57-2003)无组织排放源的监控浓度限值,即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浓度限值1.0mg/m3。

(3)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Ⅲ类标准。污废水排放执行《茂名市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56-2003)的一级Ⅱ时段标准。

(4)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排土场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Ⅱ类处置场标准。

1.4工程概况 1.4.1 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广东**油页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油页岩露天矿 建设地点: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见图1-1。 承办单位:广东**油页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规模:油页岩露天矿6.00Mt/a 项目投资:6217.61万元 建设性质:新建 1.4.2矿田境界 金塘矿田境界平均长度(走向):6.30km。平均宽度(倾向):1.44km。面积:9.09km2。开采深度:40m~130m。 1.4.3储量 金塘矿油页岩地质储量为202.79Mt,油页岩可采储量为198.29Mt。

1.4.4建设项目组成 (1)采掘场 金塘矿田采掘场地表境界平均长6.30km,平均宽度1.91km,占地面积9.09km2(包括现有采空区)。首采区达产时总占地面积1.946km2。

(2)排土场 没有外排土场,利用已停产的采空区和本露天矿采空区作为内排土场。油页岩矿内排土场容积349.58 Mm3。

(3)生产辅助工程 油页岩露天矿生产辅助工程全部新建,包括储矿场、组装场、机修车间、停车场、调度室,等,除储矿场外,其余工程位于工业场地内。详见表1.4-1。

(4)公用工程 公用工程详见表1.4-2。 (5)运输系统 剥离物和油页岩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其它由露天矿外部道路、矿本部外部道路和组装场外部道路运输。

表1.4-1生产辅助工程组成及特性表 顺序 项目 占地面积km2 备注 功能 一 地面生产系统

1 储矿场 5.00 地面 储存破碎后的油页岩,容量170kt,在储矿场前设备用仓(有缓冲作用) 二 工业场地 14.21 地面

1 组装场 5.28 地面 组装轮斗挖掘机、单斗挖掘机、自卸卡车等采、运、排机电设备

2 机修车间、停车场 1.81 地面 承担露天矿采掘、运输及工程机械的低级保养和临时事故处理,不承担零配件的加工任务, 3 调度室 0.25 地面 储存乳化炸药、导爆索、雷管 4 变电所 0.16 地面 电源取自电厂内高压变电站

5 爆破器材库 1.60 地面 存放乳化炸药、导爆索、雷管 6 加油站 0.25 地面 加油站储油由电厂油库供应

7 材料库 1.22 地面 包括材料库内设备品备件库、设备器材库、油脂库和材料棚, 8 加水站 0.25 地面

9 矿本部 0.56 地面 工段办公室、倒班宿舍利用原露天矿,新建职工食堂 10 大修预留地 0.79 地面

11 建筑物之间零散用地 2.04 地面 合计 总计 19.21 表1.4-2 公用工程组成及特性表 顺序 项 目 规模或占地 备 注 功 能

一 供水工程 1 日用消防水泵房 含生产、生活水泵、室内消防水泵、潜水泵

接至市政管网,管路长4500m

2 加水站 0.50 供水 二 排水工程 至市政管网排水管路100m 工业场地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至场外冲沟汇入小东江IV类水体段 1 沉淀池 处理机修间废水 2 化粪池 处理调度室等生活污水

3 油水分离器 处理机修间废水 三 供电工程 1 变电所 1.00 电源取自电厂内高露天矿供电 压变电站 四 行政福利设施 1 调度室 0.21 1.4.5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共有3个采区,分别为西采区、中采区和东采区。西采区为首采区,开采顺序自西向东开采,依次为首采区、中采区和东采区。达产时采掘生产区位于西采区,内排位于中采区、东采区的采空区。

2建设期环境影响

2.1建设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2.1.1施工扬尘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区人口稠密,施工区周围60m范围内居民会受到施工扬尘污染,因此,施工前需在境界周围设置防尘围挡,装满散装物料的施工运输车辆应遮盖帆布,避免露天堆放散装物料,确需堆放的应加以覆盖,以减轻居民受到扬尘污染影响。

2.1.2施工污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油页岩露天矿建设期一年,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废水。

施工人员产生的粪便污废水经地埋式一体化处理后外排,污泥定期用吸泥车送至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施工前合理安排施工场地,优化施工组织程序,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可避免施工废水的自由排放,杜绝施工用水的跑、冒、滴、漏,建设期的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污染。 2.1.3矿坑排水对小东江的影响 原露天矿的采空区现积水约3000万m3,可研设计经处理达标后排至小东江,排放工期为100天,即外排量为30万m3/d(3.47m3/s)。

本次评价选择这四种水质,应用完全混合模式对处理后坑内积水对小东江的影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原露天矿采空区积水经处理后排至小东江,小东江水量将有明显增加,有9.8m3/s上升至13.27m3/s,COD水质将由0.325 mg/L上升至1.89mg/L,氨氮指标由0.34mg/L下降至0.26mg/L,总氮指标由1.67mg/L下降至1.50mg/L。排水对小东江水质的影响不大,不会因坑内积水外排导致小东江水质超标,氨氮、总氮等指标有所改善。主要影响是造成小东江水量的短期增加。总的分析表明积水外排对小东江水质起到改善作用。

2.1.4建设期地表水影响预测结论 建设临时污水池,加强管理,优化施工组织,并在辅助附属设施投入使用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期初期污水经一级处理后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有一定影响。建设期末期完善工业场地污水处理设施后,对周围地表水环境不造成污染,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与生产期相当。 由于坑内积水水质较好,外排对小东江水质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在短期内造成小东江水流量增加。

2.1.5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工业场地施工噪声主要来自铲车等设备的发动机噪声,机械挖掘土石噪声、搅拌机的材料撞击声,装卸材料的碰击声、拆除模板及清除模板上附着物的敲击声,此外就是开挖基础桩孔的爆破声。

首采区施工噪声主要为轮斗挖掘机及单斗挖掘机的噪声,自移式破碎机噪声,带式输送机电机噪声,排土机噪声等。由于本工程建设地区土质松软,无须爆破,因此,建设期无爆破噪声。

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与消减措施,故噪声传播较远。经预测,首采区剥离阶段夜间影响范围较大为16m,松木山距矿田境界最近民宅噪声值经预测为昼间42.8 dB(A) 夜间38.1 dB(A)。

工业场地施工阶段噪声影响范围白天为32m。夜间影响范围可达100m,主要影响村庄为罗村。罗村距离工业场地最近民宅在地基施工阶段噪声预测值为昼间46.8 dB(A) 夜间42.3 dB(A),结构施工阶段噪声预测值为昼间50.1 dB(A) 夜间48.6 dB(A)。

2.1.6施工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主要为施工垃圾、拉沟剥离土岩、临时污水处理厂污泥。施工垃圾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剥离土岩主要为第四系土层,黄牛岭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