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4000吨海岛纤维无纺布及600万平方米高档PU革项目1、产品性能与用途以辽化聚酯切片及可溶性聚酯为原料,利用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技术生产海岛短纤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高档针刺无纺布为基布,再用辽化生产的已二酸制备出聚氨酯合成革浆料,经浸渍等一系列加工工艺生产高档PU革,主要用于汽车、家具、箱包、服装等领域。
2、市场概况我国是制革用革大国,目前有450多条干湿法PU革生产线,产量达15亿平方米/年,居世界首位。
但我国的PU革产品绝大多数为中低档产品,目前采用海岛纤维无纺布做基布生产高档PU革的厂家只有8家,产量约3000万平方米,仅占合成革总产量的2%左右,大量需求还要进口。
据海关统计,我国每年进口海岛纤维PU革5000多万平方米。
预计到2008年,我国在汽车、服装等方面的高档PU革需求量为1.5亿平方米,缺口在1亿平方米左右,市场潜力巨大。
以海岛超细纤维作底布的超细PU合成革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产品,几年后将会形成类似目前普通革的市场局面,同时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下游制品业的要求提高,许多应用领域内的消费需求将随着PU革档次的提高和差异化功能的增加而越来越大,如汽车革、家具革和球革等。
3、工艺技术该项目拟选择日本定岛技术,采用普通聚酯和可溶性聚酯共轭纺丝,生产海岛短纤维,再经梳理成网生产针刺无纺布做为基布,经PU湿式浸渍、碱减量处理、染色、银面加工、PU干式压膜等工艺生产海岛纤维PU革。
主要设备见附表。
4、效益总投资5亿元,其中设备投资3.7亿元,土建投资8000万元,流动资金5000万元。
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润1.5亿元年产5万吨尼龙66浸胶帘子布项目1、产品性能及用途尼龙66浸胶帘子布是由尼龙66工业丝(1400分特/210孔,相对强度7.35厘牛/分特)经加捻(初捻)、合股加捻(复捻)制成帘子线,再以帘子线作经线,用中支棉纱作纬线织成的布,由于经线排列稀疏,状似帘子,故称帘子布。
为了使帘子布能与橡胶紧密地粘合在一起,帘子布在出厂前必须进行浸胶烘干处理,这就是所谓的尼龙-66浸胶帘子布。
帘子布是充气轮胎的骨架。
尼龙-66浸胶帘子布被广泛地应用于载重汽车、拖拉机、马车、自行车的轮胎之中。
2、市场概况目前我国尼龙-66浸胶帘子布为河南平顶山神马集团垄断,其市场能力达13万吨(包括锦纶66工业丝),预计到2010年我国对其需求量将达到20万吨/年以上。
3、工艺技术采用连续缩聚直接纺丝工艺路线,工艺流程如下:尼龙66盐水溶液→ 蒸发→ 予热→ 闪蒸→ 后缩聚→ 纺丝→ 初捻→ 复捻→ 织布→ 热拉伸定型→ 浸胶烘干→ 包装→ 帘子布4、效益该项目总投资为10亿元,其中建设投资9.2亿元,年销售收入16亿元,年均总成本13.5亿元,年利税2.5亿元。
年产1万吨1,6-己二醇项目1、产品性能及用途1,6-己二醇外观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甲醇、乙酸丁酯、正丁醇、微溶于乙醚。
是一种应用领域较宽的醇类,主要用作新型聚酯、涂料、粘合剂、密封剂和增塑剂等的原料。
具体用途可分为三个领域。
聚氨酯领域:聚氨酯高弹体广泛用于合成橡胶、弹性纤维、合成革等。
1,6-己二醇能应用于聚酯树脂,用来对聚氨酯高弹性体进行改性。
改性后的树脂,其机械强度、耐水性、耐热性、耐氧化性均很优异。
聚酯领域:由于1,6-己二醇不饱和聚酯碳链比其它短链醇的不饱和聚酯更难水解,而且柔韧性较好,所以能改善树脂的耐碱性能,提高其与玻璃纤维的粘合力。
在饱和聚酯方面,1,6-己二醇与4,4-二甲酸基二苯基磺酸得到的聚酯,具有高拉伸强度,高弹性,优异的耐溶解性和耐膨胀性,特别适用于照相用片基。
而1,6-己二醇与对苯二甲酸的聚酯适用于聚酯纤维的处理。
1,6-己二醇还可以考虑应用于聚碳酸酯,以其为主体与碳酸二甲酯反应得到的聚碳酸酯,这种聚碳酸酯可以制成纤维和薄膜。
合成树脂添加剂领域:使用1,6-己二醇的增塑剂与低分子量的增塑剂相比,均具有优良的耐挥发性、耐喷油喷霜性、耐迁移性和耐低温性,能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和环氧树脂等材料中。
2、市场概况目前国内高级环保型涂料及粘合剂等主要依赖进口(约占90%以上),这为1,6-己二醇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
自2000年以来,国内市场对1,6-己二醇的需求不断扩大,截止2005年国内市场的年销售量已经超过1万吨,而且在持续增长。
由于1,6-己二醇可用于环保型涂料及粘合剂,随着世界各国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1,6-己二醇在全世界的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1,6-己二醇有着潜在的市场前景。
曾有用户在辽化研究院中试装置刚刚开车成功时就提出要包销全部产品。
3、工艺技术1,6-己二醇工艺技术,目前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
2005年,辽化研究院与大连化物所合作成功地开发出己二酸二甲酯加氢催化剂,并建成国内第一套1,6-己二醇工业中试装置,一次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
该试验装置包括己二酸酯化制取己二酸二甲酯和己二酸二甲酯中压加氢制取1,6-己二醇。
中试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先进,己二酸二甲酯转化率接近100%,1,6-己二醇的选择性达到95%以上,产品1,6-己二醇纯度可达99.5%以上。
目前辽化研究院已完全掌握了生产1,6-己二醇的核心技术,并正在编制1,6-己二醇万吨级工艺包,即将完成。
该项技术酯化部分包括己二酸或混酸在固体酸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酯化,生成己二酸二甲酯,经精馏得精己二酸二甲酯,即精己二酯,甲醇经蒸馏回收利用。
精己二酯中压催化加氢技术是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加氢产物1,6-己二醇经减压精馏得到纯1,6-己二醇产品。
加氢所需氢气是通过氢压机增加至约60kg/cm2,进入加氢反应器,加氢过程为连续,氢气经循环氢压缩机循环使用,通过氢气在线分析,补充新氢、排除废氢。
主要设备有酯化釡、甲酯回收塔、己二酯精馏塔,两台氢压机、加氢反应器、1,6-己二醇精馏塔等。
4、效益总投资98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6900万元,土地及厂房投资61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
年销售收入35000万元,年利税8410万元。
年产1000吨熔纺氨纶项目1、产品性能及用途氨纶的学名是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国际上通称Spandex。
它是由德国拜尔公司于1937年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纤维,美国杜邦公司于1959年实现了氨纶工业化生产,并定名为莱卡(Lycra)。
氨纶的性能与橡胶相仿,如伸长率可达500%,弹性恢复率为95%,但氨纶的强度、耐油性和染色性均优于橡胶丝。
氨纶在早期仅在泳装、妇女胸衣、部分内衣、袜子(袜口、连裤袜)、罗纹口、部分运动服等方面使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包覆纱,针织和纺织等对氨纶应用技术的改进,氨纶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并且用量剧增,氨纶纺织品已成为国际时尚消费品。
2、市场概况我国对氨纶的需求量增长迅猛,1997年的表观消费量只有0.6万吨,2000年已超过2.5万吨,2005年约为8.6万吨。
目前我国对氨纶的需求量超过14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万吨/年。
现在国内氨纶生产能力最大的是山东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其产能约为2万吨/年,其次是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产能在1.8万吨/年,第三是江苏双良特种纤维有限公司,产能为1.73万吨/年。
2007年我国的氨纶产量估计为17万吨(含出口氨纶3万吨)。
3、工艺技术氨纶的生产工艺技术分为干法纺丝、湿法纺丝、化学反应法纺丝和熔融法纺丝四种,其中干法纺丝占氨纶市场份额的90%,湿法纺丝和化学法纺丝生产的氨纶占市场份额的7%,熔融法纺丝仅占3%。
熔紡氨纶虽然市场份额低,但是由于其能耗低,不需要溶剂、无环境污染、投资低,倍受青睐,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态势。
熔紡氨纶的优点是耐水解和耐氯性好,适合织造游泳衣,并且它不残留溶剂可用于弹性绷带等医疗领域,但其耐热性略逊色于干法氨纶,不可织涤纶包覆纱。
熔紡氨纶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添加剂↓TPU切片→干燥→螺杆熔融挤压→ 混合→纺丝→ 骤冷→ 上油→卷绕→氨纶。
4、效益本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5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
年均销售收入9000万元,生产成本8500万元,利税500万元年产2.5万吨聚氨酯合成革浆料项目1、产品性能与用途聚氨酯合成革是聚氨酯革的一种。
聚氨酯革还包括聚氨酯人造革。
根据国家标准对合成革和人造革的命名原则,引申定义为:以天然皮革的组织为标准,以无纺布为底基,浸渍聚氨酯或以聚氨酯为主的改性树脂而成的塑料制品为PU合成革;凡用经纬交织的纺织品作为布基的,用聚氨酯或以聚氨酯为主的改性树脂涂覆而成的塑料制品为PU人造革。
相比之下,PU合成革在物理结构和使用性能方面较PU人造革更为接近天然皮革。
聚氨酯合成革属于聚氨酯弹性体一类,具有光泽柔和、自然、手感柔软、真皮感强的外观,具有与基料粘接性能优异、抗磨损、耐挠曲、抗老化等优异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具备耐寒性好、透气、可洗涤、加工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是天然皮革最为理想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制鞋、箱包、家具等行业。
2、市场概况(1)国外市场概况聚氨酯合成革:1963年,美国DuPont公司研究成功聚氨酯合成革,其外观、物性、手感等接近天然皮革,胶层是一种多孔性强韧的聚氨酯皮膜,其基材是聚酯纤维。
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家也相继投产,从70年代开始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80年代以来,聚氨酯革在西欧、美国、日本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产品的不断增加,产品品种也不断更新换代。
(2)国内市场概况聚氨酯合成革:1979年,中国第一条聚氨酯生产线在广州投产。
1983年山东烟台合成革厂(即现在的烟台万华)从日本引进聚氨酯合成革生产线技术及设备。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合成革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整体平均每年都保持在15%~20%的快速增长,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人造革合成革的生产大国、使用大国。
目前我国共有人造革、合成革企业2000多家,上千条生产线,有干法生产线516条,湿法生产线364条,压延线200条左右,还有30余条超细纤维生产线等生产家。
我国合成革的生产厂家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大中城市。
浙江、江苏、广东地区的生产企业占了全国的80%左右。
作为PU 合成革的原料-PU浆料发展迅速可观。
但从产品档次看,我国PU 合成革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随着超细纤维合成革、防水透气革等产品的开发及使用,我国PU革的高档品种也在逐步增多,进而拉动了消费量的增长。
仅聚氨酯超细纤维革,近两年我国就新建了10多条万吨/年以上的新装置。
合成革浆料2004年消费量为53万吨,2005年达到65万吨,年增长率36%。
超细PU革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产品。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下游产品业的要求提高,许多应用领域内的消费需求将随着PU合成革档次的提高和差异化功能性的增加而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