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浅析《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折射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摘要:本文通过对谭恩美《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分析,分别从语言差异、主客礼仪差异、思维差异和孝道文化差异四个方面来阐述母女间冲突产生的原因。小说中母女间的矛盾、冲突一直存在,直到女儿们到了为人母的年纪,母女间的关系才慢慢走向缓和融洽。所谓文化有国界但爱无国界。理解、真诚和爱是化解文化差异最好的良方。 关键词:母女关系 文化差异 冲突 融洽 Analysis of The Joy Luck Club in the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reflects the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 TANG X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Kunming University, YunnanKunming650214 , 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the essay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Respectively, in four aspects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language, differences of hosts and guests etiquette, differences of way of thinking and differences of filial piety. The conflicts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has always existed, until the daughters have grown up to the age of be mothers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slowly becoming in harmony. As the proverb goes cultures have borders but love without borders. Understanding, sincerity and love are the best remedy to resolv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Keywords: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cultural differences; conflicts ; harmony 《喜福会》作为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1989年一经出版,便在《纽约时报》上连续九个月成为销量冠军。整部小说共分4章,16个故事,围绕四对母女即吴素云和吴精美;许安梅和许露丝;龚琳达和薇弗莱·龚;映映·圣克莱尔和丽娜·圣克莱尔之间的冲突而展开。母亲们坚守着来自中国的传统意识,而出生在美国的女儿们信奉的却是独立自主和个人主义,随着女儿们的成长,由于代沟和文化差异,母女之间的互不理解不断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方面女儿们产生了对中国的文化困惑,觉得母亲们的经历都十分神秘;另一方面母亲们无法用有限的知识和蹩脚的英语来解释女儿们所好奇的一切,女儿们的不理解使母亲们感到十分沮丧,而母亲们不完整的表达又使女儿们觉得母亲说的都是神话。痛苦的过去在母亲们的心中挥之不去,在恐惧和不甘的驱使下母亲们想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女儿们的身上,这更加大了母女之间的裂痕。小说中的母女冲突反映了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的华人移民尤其是其后代所面临的两难境地。本文将从导致女儿们与母亲们关系不和谐、冲突的四个主要方面来分析。 一、语言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文化信息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身份。在《喜福会》这本小说里每一代人都被家庭纽带连接在一起,又因为不能良好的沟通而疏远。语言是笼罩在两代人之间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阻碍了母女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喜福会》中的母亲们要么说着蹩脚的英语,要么汉语式的英语或英汉叠加的语言,女儿们都在美国出生,接受的是美国的教育,说的是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语言差异导致母女不能顺畅的交流、沟通,这就导致了母女之间冲突的产生。 《喜福会》中的母亲们在美国居住多年之后依旧用汉语来表达她们重要的感情,比如小说第一章“千里鸿毛一片心”中吴精美这样回忆道“母亲总是用她的母语——中文叙述故事的开头,中国有句俗话: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梦想中的桂林,青山绿水翠微烟波,层层叠叠的山峦,白云缭翔,真是个世外桃源【1】7”这其实表达了精美母亲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怀念,而精美却理解不出母亲话里带有的情感,总觉得母亲的桂林故事不过是一个中国童话,而且故事的结尾一直是不一样的。《喜福会》中的四家人打麻将时轮流做东,当精美母亲表示上次在龚琳达家尝到的是赤豆汤,自己这一次要露一手煮一锅芝麻糊时,精美反问母亲这有什么稀奇,母亲自豪的说道“是没什么稀奇,他们差不多是一式一样的。”【1】5事实上素云的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他们是完全不同的”。而精美直到后来才理解“这是中国式的文字游戏,一种措辞技巧的卖弄——其实是在混淆两种根本相反的概念。在中国十分注意措辞和用词,即使是反对的意见,也要尽量使之婉转含蓄,不要显得太唐突的表现出来!”【1】5所以后来精美感叹到她和母亲之间的交流是这样的“妈妈虽然是用英语说,但我还是感到,我们用的是两种语言来对话,真的,我用英语发问,她用中文回答我,反正各人讲各人的,我们常常这样的”【1】21。《喜福会》这部小说中语言沟通困难的情况在每对母女之间都存在着,但相比之下,映映·圣克莱尔和女儿丽娜·圣克莱尔的沟通算是最困难的了,因为映映的丈夫是美国人,比起其他的女儿们,丽娜算是只有半个中国血统的孩子。因此圣克莱尔家庭的交流沟通是存在最大代沟的,随着丈夫在移民证上把映映的名字、生辰一改,映映从此就生活在了靠语气、手势、表情和眼神的帮助来交流的生活中,有时她要表达的意思实在说不出来了,只好由着丈夫南辕北辙地来翻译她的意思。女儿丽娜似乎也遗传了爸爸的性格。因此映映与女儿丽娜的交流就像丽娜阐述的“但是当我们母女俩单独相处时,母亲就用中文和我畅谈,那些父亲根本想不到的话。我完全能听懂这些字眼,但往往做出相反的更多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理解。”【1】94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方式,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文化。在美国文化里,情感的表达是比较直接的,所以说的话也是直截了当的。而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含蓄,所以即便母亲们爱女儿很希望女儿有所成就,但表达的方式永远不会是“I love you , my daughter ”。而是比较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是用打骂的方式来表达。因为不能拥有相同的语言文化,母女便被关在了顺畅情感沟通的大门之外,生活在美国使母亲们感到自己被英语这门语言的无形力量所包围,甚至与家人的交流都举止维艰,她们知道当她们用汉语说话时,女儿们会变得很不耐烦;当她们用支离破碎的语言讲述事情时,女儿们又认为她们很愚笨,在这种情况下,母女便进入了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矛盾必然越来越大。 二、主宾礼仪差异 在中国,群体文化是主导价值观。我们希望国家“政通人和”;称美好的婚姻为“天作之合”。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则强调个体主义,尤其强调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个体的特征与差异,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体现在饮食上。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这大概源于“饮食所以合欢也”的集体主义思想,强调一个“合”字。西方人请客吃饭奉行分餐制。首先是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这也表现了西方对个性的尊重。上菜后,人各一盘,各吃各的,各自随意添加调料。付账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账。 这一主要差异在《喜福会》中可以从薇弗莱带其男友里奇去母亲家里拜访时看出。 当薇弗莱把美国男友带回家拜见父母时,土生土长的美国男孩的言行举止在龚夫妻俩看来真可谓让人忍俊不禁。饭桌上薇弗莱特意递给里奇叉子,可他却坚持使用象牙筷,笨拙地把筷子探成字八形,结果还是把菜夹掉了。里奇还不顾别人大分量的从菜盘里夹食自己喜欢的食物,他不知道,在中国餐桌上,连续夹第二筷是十分失礼的。最糟糕的事情是里奇还当面批评了薇弗莱母亲的厨艺。在中国文化里表示对自己的成就或优点的赞美,往往都是以谦卑的方式来表达。就像有人夸自己的孩子长得漂亮时做父母的虽然心里很高兴,回答却是“哪里,哪里”!里奇因为不懂中国文化,所以当薇弗莱母亲端上了清蒸排骨和腌菜并自己开始抱怨菜太咸,做的太糟糕时,他便很自然的应承道“‘所需要的就是加点酱油’”[1]177。然后便顺手从调味盆里拣出酱油

瓶,直接倒进了排骨里。里奇在敬酒礼节上也犯了大错误,当别人都只是小口抿着尝时,他已连续饮了满满两大杯冰镇酒。当与薇弗莱父母道别时,里奇也是按照美国的文化来办的,他一边紧握住龚夫妇的手摇晃不已,一边像平时对待客户般拍打着龚夫妇肩头,嘴里直呼其名道“再见,琳达,龚丁,我们会再来看你们的。[1]177”在中国文化里,这样的道别方式是不能被接受的,尤其是对长辈。 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表示宴会开始。当有新菜上来,请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餐桌上可以谈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但对长辈一定不能直呼其名。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要求整个进餐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首先,不但要衣着整齐,往往还要求穿礼服,并要求坐姿要端庄。其次,进餐时不能发出不悦耳的声音。相互之间交谈要轻言细语,不能高声喧哗。这主要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里主宾礼仪的差异。 三、思维差异

人同源,却有不同的表现,人和人之间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形成了文化文明的差异, 由人们的思维方式及思维方式物化后形成的一系列的文化差异。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 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从东西方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来讲,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可以从汉英语言交谈过程中考虑问题的主题还是客体方面得到论证。中国人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