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

201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

龙岩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一、理想信念教育(一)教育目的认识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教育要点1.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认识和理解二者的内涵,作用和辩证关系。

2.社会义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践行。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

4.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

开展红·土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

利用红·土文化,充分挖掘当地优秀文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三)教育内容1.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学习中央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专题教育(富强、民主)2.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专题教育开展“新古田再出发”专题教育开展“发扬革命传统探寻前辈心声”暑期社会实践3.开展客家文化教育开展“品味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专题教育开展“走进客家祖地体验客家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四)教育载体1.主题教育活动。

把握时代脉搏,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2.社会实践活动。

紧跟社会形势,瞄准社会热点,组织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党史和国情教育。

3.新媒体资源。

充分发挥各种新媒体教育资源,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具体举措1.通过学习研讨、交流座谈、观看热点解读视频、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开辟专栏、新媒体传播、图片展、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2.通过参观遗址、探访先辈、拍摄主题片、主题讲座、实践体验、海报宣传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教育,可将之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中。

二、爱国主义教育(一)教育目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优良传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改革创新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育要点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熟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人物。

2.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学习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培养学生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与宝贵经验,培养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精神。

5.爱乡教育。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动员学生积极投身到美丽家乡建设中。

6.爱校教育。

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意识,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育内容1.开展爱国教育“爱我中华”专题教育(振兴中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专题教育(爱国)民族精神教育国旗护卫队队伍建设2.开展爱乡教育“爱我闽西”专题教育“生态文明”专题教育(“清新福建”、“生态龙岩”)3.开展爱校教育“爱我龙院”专题教育“龙院精神”学习(校史校情、校标、校训)(四)教育载体1.主题教育活动。

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新媒体资源。

以新媒体资源为依托,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五)具体举措1.通过利用各类纪念日和重要时间节点进行专题教育、利用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讲话”“向国旗敬礼”活动、组织参观革命遗址、客家祖地、开展网络红色祭扫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新媒体传播等形式开展爱国教育。

2.通过学习福建精神、生态文明和环保知识宣传、参观闽西革命遗址客家祖地、美丽闽西摄影大赛、话家乡爱龙岩、闽西精品旅游、新媒体传播等形式,开展爱乡教育。

3.通过领会“校标”“校训”校园道路和建筑物等文化内涵、参观校情校史展览馆和苏区陈列馆、发现最美龙院、校园微视角、净化美化校园、最美毕业照、文明离校倡议书、感恩母校、微博话题等形式开展爱校荣校教育。

三、公民道德教育(一)教育目的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育要点1.开展道德教育。

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开展节水节粮节电教育,培养勤俭节约意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感恩),培养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对父母的养育应怀有感恩之心,对师长的教诲应有感恩之意,对社会的救助应存有感恩之情;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教育学生“走好人生廉政教育的第一步”。

2.开展文明教育。

开展“六项文明”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道德文明素养,争作文明大学生;开展“文明行为教育周”、“校规校级教育周”教育,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遵规守纪意识;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倡导一种安全、整洁、人和、向上的宿舍环境;开展“网络文明”专题教育,遵守网络文明。

3.开展法制教育。

开展“青春美·法相随”专题教育,加强检校资源共享,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大学生法律信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专题教育,提高学生民主、法制意识;开展“网络法制”专题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三)教育内容1.道德教育公民基本道德教育节俭养德教育(“三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专题教育(感恩)大学生廉洁教育2.文明教育开展“六项文明”教育开展“文明行为教育周”教育开展“校规校级教育周”教育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开展“网络文明”专题教育3.法制教育开展“青春美·法相随”主题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专题教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开展“网络法制”专题教育(四)教育载体1.主题教育。

围绕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2.社会实践。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目的,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3.新媒体资源。

发挥新媒体资源的育人功能,大力推进公民道德教育。

4.榜样教育。

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努力挖掘先进事迹,大力宣扬榜样人物。

(五)具体举措1.通过海报宣传、新媒体传播、主题讲座、知识竞赛、观看视频、树立典型、实践体验、团体活动等形式,开展道德教育。

2.通过海报宣传、新媒体传播、文明督查、专题学习、主题讲座、文明评选等形式,开展文明教育。

3.通过新媒体平台,开设“网络法制”、“网络文明”专栏、发起相关话题讨论、案例教育、主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网络文明与网络法制教育。

四、学风建设(一)教育目的积极弘扬才溪乡调查“求真务实”和客家“耕读传家”的精神,以“三个转变”和“五个减少”为建设目标,以“主动学习、自觉探索”为目标,以“学习习惯养成”为抓手,以“文明考风”为主题,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努力提高学习成效。

形成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团结协作、诚实守信、比学赶超”的优良学风,着力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

(二)教育要点1.开展励志教育。

开展先进典型示范教育,促进全校优良学习氛围的形成;开展励志大讲堂,邀请优秀校友、教授等对学生进行励志示范。

2.开展诚信教育。

开展“文明考风诚信考试”主题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心态,杜绝侥幸心理,提高诚信应考的自觉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专题教育,倡导考试诚信、学术诚信;开展反面典型教育,加大学生违纪处分处理力度,坚持以考风促学风。

3.开展学风建设。

开展“星级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加强班级的建设,掀起班级争先创优热潮;实施“一院一品”工程,结合专业特点,以促进学风建设为目标,提升学院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教育内容1.励志教育先进典型示范教育(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励志大讲堂(优秀校友讲座、讲授沙龙等)2.诚信教育“文明考风、诚信考试”专题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专题教育(诚信:考试、学术)反面典型教育(违纪处分)3.学风建设开展“星级文明班级”评选实施“一院一品”建设召开学风表彰大会(四)教育载体1.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奖助学金、先进个人、先进集体、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争先创优,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

2.主题活动。

开展励志教育,举办励志大讲堂,用先进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优良学风养成。

开展诚信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新媒体宣传、参观监控室、重温《学生指导手册》等方式,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提高诚信考试的自觉性。

3.榜样教育。

树立典型,挖掘优秀学生团体和个人的优秀品质和典型事迹,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励全校学生坚定理想、刻苦学习、奋发有为、成长成才。

(五)具体举措1.通过开展校史与学校传统教育,学习龙院精神,深刻理解“厚于德、敏于学”的实质内涵,继续从校训、校史中挖掘从严治学的深厚内涵和典型事迹,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2.通过评优评先树立先进典型、学习优秀大学生和大学生团队、一院一品建设等形式开展励志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通过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大会、学风表彰大会、主题班会、晚点评,发送微博、微信、飞信等形式,开展“文明考风、诚信考试”为主题的期末考试宣传动员;组织学生重温《学生指导手册》,组织学生代表参观多媒体集控中心等形式开展诚信教育。

4.通过“星级文明班级”评选、“两早两晚”活动、“无手机课堂”创建、“无人监考”班级创建、学风表彰大会等形式开展学风建设。

5.通过举办“教授沙龙”、“名师讲坛”、名人讲座和报告会等形式,邀请在校的教授、名师和校外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政府领导人和杰出校友到学校作报告和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自觉成才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