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观察_黄春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观察_黄春江
临床医药实践
2010 年 6 月第 19 卷第 6B 期
·741·
可能。我们采用的这种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此类患者可能出现的 严重并发症,而且费用较低,有一定的意义。与马建仓等报道的 方法结果相近[3]。 3.4 疗效评价 根据我院17例患者的跟踪分析,短期(3年内)未再发上消化道 出血,腹水消失或减少,术后1~2月查肝功能及血常规各项指标 即基本恢复正常,说明此手术方法不仅能止血,还能增加肝脏的 血流供应,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及其功能恢复。同时该方法还能 消除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白细胞数量达到正常水平,升高患 者免疫活性物质。据王洪波等[4]报告:脾切除术后1月免疫球蛋白 IgG及补体C3、C4均升高;IgG能激活补体,发挥强大的吞噬、 杀菌、中和毒素能力。因此,脾切除还能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 力,也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适 应证范围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09年3月于我科就诊的耳鸣耳聋患者80
·742·
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喉科学》教材[1]。将纳入患者随机 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 龄20~62岁,平均(43.2±1.53)岁,病程1 d~2 a,双耳发病者 17例,单耳发病者23例,突发性耳聋及突聋后遗听力障碍者共25 例,噪音或炮震性聋4例,药物中毒性聋2例,外伤性聋2例,感 染中毒性聋2例,原因不明者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 18~57岁,平均(41.7±2.13)岁,病程2 d~1 a,双耳发病者19 例,单耳发病者21例,突发性耳聋及突聋后遗听力障碍者共22 例,噪音或炮震性聋2例,老年性耳聋2例,药物中毒性聋1例, 外伤性聋3例,感染中毒性聋3例,原因不明者7例。所有患者经 耳科检查,排除外耳,中耳,内耳及颅脑器质性疾病。治疗前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 义,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西比灵5 mg,口服,每晚l次,维生素B1片20 mg, 维生素B12 0.5 mg,每日3次。1个月为l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辩证施治加用口服中药及针刺 治疗。将耳鸣、耳聋分为外感风热,肝火上炎,痰火郁结,脾胃 虚弱,肾精亏损辨证治疗。外感风热用银翘散加减,肝火上炎用 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火郁结用温胆汤加减,肾精亏虚用耳聋左慈丸 加减,脾胃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取 穴为听宫、听会、太阳、翳风。外感风热者配合谷、风池;肝火 上炎者配太冲、足临泣、阳陵泉;痰火郁结者配丰隆、劳宫、中 脘;脾胃虚弱者配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肾阴虚者配太溪, 肾阳虚者配肾俞。隔日1次,1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耳聋痊愈:听阈(250 Hz,500 Hz,1 kHz,2 kHz,5 kHz5 个频率听阈的平均值)小于25 dB;显效:听阈提高25 dB以上;有 效:听阈提高15 dB以上;无效:听阈提高不足15 dB;②耳鸣用 纯音听力计7个频率(125 Hz,250 Hz,500 Hz,1 kHz,2 kHz, 4 kHz,8 kHz)的纯音窄带噪音和白噪音对患者耳鸣进行音调匹配 和响度测定,对治疗前后患者耳鸣该频率的响度进行比较,减轻 50%为显效,耳鸣减轻但响度减少低于50%为有效,耳鸣未减轻 为无效。
收稿日期:2010-03-07
2 结
果
作者简介:黄春江,现在云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工作。
文章编号:1671-8631(2010)06-0742-02
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黄卓荣,孟庆翔,莫卫华,李敏红,夏少玲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广东 广州 510080)
摘要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 1月-2009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10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者行手术矫治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106例患者中随 访3个月时总有效率为97.17%;术后6个月时总有效率为95.28%;术后1 a总有效率为88.68%。治疗后3月与6月总有效
率的有效措施。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应配套诊疗技 术的进步,结合文献报道及我们对手术患者的观察,过去列为手 术禁忌证的肝功能childC级病例,也可以通过术前充分的保肝支 持治疗、改善肝功能,在肝功能有较好的储备和代偿能力的情况 下,把握手术时机,术后再辅以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同样能较 为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3.2 术前准备 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细致的操作,也对手术效果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术前准备包括纠正贫血,纠正低蛋白血症, 补充维生素K1;血小板计数过低者予输注血小板等;对于肝功 能失代偿患者,应用保肝药物,补充支链氨基酸等。我们对其中 1例患者出现术后腹腔内广泛出血死亡后分析认为,若术前将其 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得以较好的纠正,充分的保肝支持治疗以改善 凝血功能,术后发生的腹腔内大出血应可避免。术前应用抗生素 和纠正低蛋白血症对预防腹腔内感染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 childC级患者来说,术中操作应更加轻柔,因其脾大,组织脆, 血管曲张充盈明显,凝血功能差,很小的出血创面也会出血不 止。我们采用原位脾切除法,先结扎脾动脉,使其自然皱缩,再 游离脾脏。这样,一方面减少了血液的丢失,另一方面也能减少 创伤,降低胰尾及胃肠道损伤的可能,增加了手术的可靠性,减 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3 门静脉血栓的防治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胃底贲门周 围血管离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门静脉系的血栓形成,可 以加重肝细胞损害,增加门静脉压力,导致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
收稿日期:2010-03-02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观察
黄春江,周家璇,尹文艳,刘 勇,纳荣芳,谭凌翔,秦 琼,吴敏曼,张 玲,杨世珍
(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云南 昆明 650021)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的疗效。方法:将纳入80例耳鸣、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 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为1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 疗组痊愈9例,显效22例,好转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6例,有效13例,好转7例,无效14例, 总有效率6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临床疗效确 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刺;中药;耳鸣;耳聋 中图分类号:R764.43 文献标识码:B
3 讨
论
耳鸣耳聋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治疗原发疾病; 二治疗耳鸣、耳聋所引起的非听觉症状。耳鸣、耳聋在中医古籍 中早有记载,《寿世保元》中曰:“耳者属肾,而开窍于少阳之 部,通会于三阳之间,坎离交则聚气以司聪以善听也。关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 贯于脑。”[3]《内经》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景岳全 书》 提出:“耳鸣当辨虚实。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 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厚味素多痰 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耳鸣实证主要有外感风 热、肝火上炎、痰火郁结,虚证主要有肾精亏损,脾胃虚弱。与 耳关系最密切的经脉有胆、三焦、小肠经,其经络循行均过耳, 且其病均可导致耳鸣、耳聋[4]。听会可疏导少阳经气,听宫为小 肠经穴,为局部取穴,刺之可疏调经气,和太阳、翳风均为治疗 耳鸣耳聋的要穴,远近配穴起协调作用。外感风邪加合谷、风池 以疏表邪;肝火上扰加太冲、足临泣、阳陵泉清泻肝火;丰隆为 胃经络穴,中脘为胃募穴,又为腑会穴,能运脾胃之气,有化痰 健脾之功;肾开窍于耳,肾虚则精气不能上输,故取肾之背俞穴 肾俞;肾经原穴太溪以补肾固精;脾胃经之合穴足三里、阴陵 泉、三阴交可共起补益脾胃之功。我科采用辨证治疗耳鸣耳聋患 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 结合治疗耳鸣耳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广州中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0:69-70. [2] 陈小宁.养血熄风汤治疗老年性耳鸣耳聋60例[J].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04,13(6):797-798. [3] 史 军,高 蓓.耳压法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神经性耳鸣41例[J]. 国医论坛,2004,19(2):38. [4] 张舒雁,杨金发.风府穴为主治疗耳鸣51例[J].中国针灸, 2004,24(1):2.
作者简介:胡志刚,现在渭南市白水县医院工作。
文章编号:1671-8631(2010)06-0741-02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进一步探讨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 血的外科治疗措施[J].中华外科杂志,1981,19:193-193. [2] 杨 镇,裘法祖.门静脉高压症外科临床技术操作指南[J].腹 军,苏清华,等.前列地尔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血 部外科,2003,16(2):123-126. [3] 马建仓,赵 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24-526. [4] 王洪波,周宁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 变化及其与脾组织免疫细胞的关系[J].消化外科,2004, 3(4):286-290.
耳鸣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有响声的一 种主观感觉,是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耳聋是指不 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 鸣发展而来。它是由耳蜗、听神经及听觉中枢病变引起的,属于 西医感音神经性聋及突聋病范畴,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目前
国内外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采用中 西医结合治疗耳鸣耳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Jun. 2010,Vol 19 No. 6B
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22例,好转4例,无效5例,总有效 率87.5%;对照组痊愈6例,有效13例,好转7例,无效14例, 总有效率6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