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互通立交设计
1,基本苜蓿叶形立交
特点:1,此种立交是四路交叉的最基本形式,由于主线两侧都有交织段因而降低立交的疏散能力。
2,该立交的相关主线两侧均是双出口,在主线上行使的车辆会受到干扰。由于单侧设两个出口,流
出车辆需二次判断,且出口一般较近,流出车辆有误行的危险,需提前设置指路标志。 3,双入口有车辆追尾的危险。
5.
6. 7.
机荷高速处布置立交主线条件较差;
水源保护线、水库等限制; 不良工程地质路段;
市政院
SZMEDI
坂澜大道市政工程
水源保护、蓝线、生态控制线
现状及规划分析
水源一级保护线
蓝线 宝安龙岗界线
樟坑径 水库 岗头水库
岗头水库:一级线;
樟坑径水库:蓝线 生态线:坂李大道以北主要 为生态控制线范围
市政院
注:1,该立交为相邻象限双环枢纽立交,因为一侧存在交织,对相关匝道的通行能力有影响,说明该立交两环所承担的交通 量应该都较小,由于其它两条环形匝道被调整为半定向匝道,该型立交的疏散能力比基本型有较大提高。 2,由于对相关匝道的出入口进行了优化,使他们启闭与相关匝道,对立交区主线行使的车辆影响大幅度降低,进出主线 的车辆比基本型顺畅。因出入口的减少,从而提高了立交的使用安全性和疏散能力。
匝道可分主、次的变异半定向‘Y’形立交工程实例 (美国)
特点:匝道的主、次分明,平面指标高、低明显,占地较少, 土地利
用率高。造价低
B:
定向“Y”形立交
① ,特点: a,立交区的主线需分离且相关路段较长,主线占地较多,造价高 b,匝道的出、入口有左出、左入现象,不符合我国交通右进、右出 的主流形式和驾驶员的行使习惯,需及时提示以利安全。 c,左转匝道长度比“半定向‘Y’形”短,路径便捷,立交的疏散 能力比“半定向‘Y’形” 强。 d,立交规模及桥梁规模比“半定向‘Y’形”大,造价较高。 ②,适用条件: 1, 适用于转交通量大的枢纽立交及高速公路分岔工程上。 2,主线的占地并不非常紧张的立交。
障 碍 物
“A”形单喇叭立交
特点:该立交是典型的“A”型单喇叭立交,沟通象限明确,主匝道便捷,是常
用的一般立交形式。
道路选线-主要控制点和难点
工程方案
1. 2.
地形高差太大,最低70m,最高200多m; 樟坑径基地用地布局和标高的限制;
3.
4.
坂李大道以南段现状道路的限制;
全线高压线密布、纵横交错;
(4),苜蓿叶、混合苜蓿叶形立交 苜蓿叶、混合苜蓿叶形立交由于其形式简单,造价合理,交通流向明确, 各条匝道都便捷,因而成为世界通用的四路交叉公路立交基本形式。
①,特点: a,传统的苜蓿叶四路交叉是唯一一种只需一座跨线桥的全立交形式 b,传统的苜蓿叶立交存在交织,即便是设置辅助车道也可能严重制约立交的疏 散能力,若要在此基础之上提高疏散能力,可根据所承担的交通量需要改 造环形匝道使之成为定向或半定向匝道,从而成为“混合苜蓿叶形”,甚至 改成涡轮形。 c,传统的苜蓿叶立交不需要在匝道上设置桥梁,桥梁造价低 d,占地面积大,占地费用高,不能体现节约用地的原则。 e,因设置收费站分散且较多,因此不是收费立交的首选形式。 ②,适用条件: a,主要用于四路交叉的枢纽立交。 b,对主要匝道做必要的改形后成为枢纽立交的最常见的混合形式型立交。 c,用于枢纽立交时,一般不停车收费。否则一般需要配合主线拦截式收 费站,在匝道上设置分散式收费站已不多见。
半定向‘Y’形示例 1
A
B
条件:若各条匝道为多车道匝道,则图中的 A 、B 两点应按主线分、合流设计。 特点:立交疏散能力较强,是“Y”型立交的基本形式,但桥梁规模较大,匝道占地多,造价较高。
匝道可分主、次的半定向‘Y’形立交
特点:匝道位置可根据所承担的交通量大小适度调整,匝道高度适中,纵坡理想。
挡,有误行的危险。
变异“A”单喇叭型立交
地面建筑物众多,需大量拆迁,是 导致“A”型喇叭变异的主因
特点:该立交是A型单喇叭立交由于其应在象限有不可拆迁的建筑物而产
生的一种典型的变异形式。
(2),“B” 形单喇叭:驶出的车辆经环形匝道驶出主线 ①,特点: a,是三路交叉一般立交的代表形式 b,主交通流相关象限明确,主交通流流向明确,喇叭头方向与主交通 流方向易适应 c,流出车辆经环形匝道,安全性不如“A”。 d,形式简单,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立交造价较低 ②,适用范围: a,主要应于一般互通立交且各匝道转向交通流都相对较小 b,需要设置收费站,且追求集中收费的立交 c,由于不利于行车安全,要谨慎采用,特别是在主匝道上跨主线 时,环形匝道所承担的交通流应较大时不宜采用。
“A” 形单喇叭型立交的基本形式 适用交通量分布图 a,常用的“A”形单喇叭立交
特点
1,流入(左转)车辆走内环,较安全 2,主交通流相关象限明确,主交通流方向路径短,立交疏散能力强 3,收费站集中,造价较低,便于管理
b,变异的“A”形单喇叭立交
特点 1,可以在避开障碍物的前提下满足主交 通流的行使顺畅需求 2,主、次交通流均绕行较远,主交通流 相关象限错位。立交疏散能力较低
第二节
互通立交的基本形式
根据立交的平面形式,可将其常用的互通立交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2,2,1,喇叭形(单、双喇叭形),用于一般立交。 根据环形匝道与使出、驶入车辆的关系又分为“A”和“B”形单喇叭。
⑴,“A” 形单喇叭:驶入的车辆经环形匝道驶入主线 ①,特点: a,是三路交叉一般立交的代表形式 b,主交通流相关象限明确,主交通流流向明确,喇叭头方 向与主交通流方向易适应。 c,流入车辆经环形匝道比较安全。 d,形式简单,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立交造价较低。 ②,适用范围: a,主要应于一般互通立交且各匝道转向交通流都相对较小 b,需要设置收费站,且追求集中收费的立交 c,由于利于行车安全,一般应优先采用,但环形匝道所 承担的交通流应较小。
A:
半定向“Y”形立交
①,特点: a,立交区的主线不需分离,主线造价低、主线占地较少,但 匝道占地稍多。 b,匝道的出、入口均设在主线的右侧,符合我国交通右进、 右出的主流形式和驾驶员的行使习惯,有利于安全。 c,左转匝道长度比“定向’Y’形”长,车辆需一定程度的绕 行,立交的疏散能力比“定向’Y’形” 低,但高于“喇 叭”形立交,若用在转交通量过大的枢纽立交上要慎重。 d,立交规模及桥梁规模比单喇叭形大,但低于定向“Y”形, 造价高于单喇叭形,但低于定向“Y”形。 ②,适用范围: a,可应用于枢纽立交或转向交通量较大的收费一般立交。 b,是否设收费站均可。
2,单环混合苜蓿叶形
特点:1,环形匝道可根据所承担的交通量决定是否调整为半定向匝道,该立交为单环枢纽立交 2,由于相关环形匝道调整为半定向匝道,避免了在主线两侧设置辅助车道,消除了交织干扰,因
此,立交的疏散能力比基本型有较大提高,但各匝道的平面线型与其承担的交通量相符。
3,相邻象限有交织的双环形匝道--混合苜蓿叶形
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要点
市政市政设计研究院
第一章 互通立交与交通量分布
(关于交通量和立交、匝道的选型) 第一节 交通量分布与互通立交的关系 1,公路交通量的意义和重要含义:(1)准确性 (2)制约性 (1) , 准确性:公路交通量本身并无准确与否之分,只有是否可信之别 (2),制约性:公路交通量是确定公路技术标准和立交规模的主要依据 1,1,交通量分布图的重要性 交通量分布图是互通立交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关系到设置互通立交 与否和设置什么标准立交的关键所在,也是匝道设计标准的依据,是互 通立交设计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1,1,2 交通量分布图的重点要素: (1),交通量的大小----决定立交的形式和匝道的标准。 (2),交通量的沟通象限--决定立交的设置位 (3),交通量的方向----决定立交的主匝道位置。
适用交通量分布图
第二章 互通立交的分类和基本形式
第一节
公路互通立交的分类
互通立交按其基本功能可分为枢纽互通立交和一般互通立交 2,1,1 枢纽互通立交 高等级公路交叉时设置的互通立交为枢纽互通立交,其上的转弯运行 应为自由流,匝道上不设收费站,匝道端部不得出现穿越冲突。 2,1,2 一般互通立交 高等级公路与一般公路交叉时设置的立交,此种立交允许在匝道上设 收费站,除高速公路上的出入口以外允许有平面交叉。
SZMEDI
坂澜大道市政工程
主要节点方案-机荷高速公路立交方案
工程方案
市政院
SZMEDI
坂澜大道市政工程
机荷高速公路立交方案
推荐方案:单喇叭型(辅助车道 拉通)
工程方案
1. 优点:全互通、功能齐全、符合行车习惯;北侧交织段563m,南侧724m,满足最
小交织要求;较好适应地形,造价最省;和基地的布局结合最好;
试分析被交道路设置成曲线的可能原因
(3),“Y”形立交
①,特点:a,是三路交叉的典型形式。 b,主交通流流向明确,各方向交通量较均衡。 c,流入、流出的车辆直接或较直接。 d,立交匝道的线型指标均较高,疏散能力较强,安全性好。 e,匝道上的桥梁比喇叭形立交多,造价较高。 ②,适应条件:该种立交主要应用在枢纽和转向交通量较大的一般立交。 ③,分类:该立交分为:半定向“Y”形和定向“Y”形两种
“B”型单喇叭一般立交工程实例
“B”型单喇叭一般立交
注意:主匝道上跨 主线对视线的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