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19918

高血压19918

原发性高血压一、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二、成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级(≥18岁)(单位:mmHg)类别收缩压(+20)舒张压(+10)正常血压 <120 <80正常高值 120-139 80-89高血压1级(轻度) 140-159 90-992级(中度) 160-179 100-1093级(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性任何年龄的成人。

三、病因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

(1)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

(2)A.饮食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有关,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但是同一地区人群中个体间血压水平与摄盐量并不相关,摄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主要见于对盐敏感的人群中。

钾摄人量与血压呈负相关。

饮食中钙摄人对血压的影响尚有争议,多数人认为饮食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高蛋白质摄人属于升压因素,动物和植物蛋白质均能升压。

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或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值较高也属于升压因素。

饮酒量与血压水平线性相关,尤其与收缩压,每天饮酒量超过50g乙醇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

B.精神应激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高血压也较多。

高血压患者经休息后往往症状和血压可获得一定改善。

(3)其他因素1.体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体重常是衡量肥胖程度的措标,一般采用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m2)(20~24为正常范围)。

腰围反映向心性肥胖程度。

高血压患者约1/3有不同程度肥胖。

血压与BMI呈显著正相关。

肥胖的类型与高血压发生关系密切,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

2.避孕药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用时间长短有关。

35 岁以上妇女容易出现血压升高。

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一般为轻度,并且可逆转,在终止避孕药后3~6个月血压常恢复正常。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 SAHS是指睡眠期间反复发作性呼吸暂停。

有中枢性和阻塞性之分,后者主要是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咽部有狭窄的病理基础,如腺样和扁桃体组织增生、软腭松弛、腭垂过长、舌根部脂肪浸润后垂以及下腭畸形等。

SAHS患者50%有高血压,血压高度与SAHS病程有关。

四、症状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

约l/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一般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得关联,因高血压性血管痉挛或扩张所致。

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

高血压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其他原因的头痛,往往与血压高度无关,例如精神焦虑性头痛、偏头痛、青光眼等。

如果突然发生严重头晕与眩晕,要注意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过度降压、直立性低血压,这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减退者容易发生。

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

另外,有些症状可能是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所致。

五、并发症1.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嗜铬细胞瘤发作、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

在高血压早期与晚期均可发生。

危象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痉挛动脉(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视网膜动脉、冠状动脉等)累及相应的靶器官缺血症状。

2.高血压脑病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

临床表现以脑病的症状与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

3.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参阅神经科教材。

4.心力衰竭5.慢性肾功能衰竭6.主动脉夹层六、诊断●高血压病人的初次体检应尽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血压。

两侧血压对比核实,取较高侧的数值。

如果两侧血压的差值大于20毫米汞柱,较低的一侧有可能是肱动脉以上的大血管特别是锁骨下动脉发生了狭窄,狭窄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阻塞。

2、身高、体重及腰围。

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正如俗话所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3、用眼底镜观察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动脉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外周小动脉的病变程度,外周小动脉硬化程度越重、心脏的负荷越重。

4、有无颈部血管杂音、颈静脉怒张或甲状腺肿大、腹部血管杂音及肿块、周围动脉搏动等,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5、心肺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等,了解有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高血压病人的常规检查包括以下内容:1、血尿常规。

如果出现贫血、血尿、蛋白质等,应考虑为肾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病导致了严重的肾功能损伤。

2、血生化。

如血钾、血钠、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血钾低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肝肾功能的检查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降压药物,血糖血脂的检测可以了解有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3、心电图。

有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有无高血压病所致的心肌肥厚、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有条件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进一步选作以下检查:1、动态血压24小时监测。

此检查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能揭示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

2、超声心动图检查。

该检查能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七、高血压治疗原则1.改善生活行为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

①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

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

②减少钠盐摄人:膳食中约80%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所以应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

③补充钙和钾盐: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400~500g,喝牛奶500ml ,可以补充钾1000mg和钙400mg。

④减少脂肪摄人:膳食中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

⑤戒烟、限制饮酒:饮酒量每日不可超过相当于50g乙醇的量。

⑥增加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

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 ~5次,每次20~60分钟。

2.降压药治疗对象①高血压2 级或以上患者(>160/100mmHg);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③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患者。

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3.血压控制目标值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

根据临床试验已获得的证据,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SBP)140~150mmHg,舒张压(DBP)< 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舒张压降得过低可能抵消收缩压下降得到的益处。

4.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互之间有关联,80%~90%高血压患者有血压升高以外的危险因素。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在血压升高以外的诸多因素中,性别、年龄、吸烟、血胆固醇水平、血肌酐水平、糖尿病和冠心病对心血管危险地影响最明显。

因此,必须在心血管危险控制新概念指导下实施抗高血压治疗,控制某一种危险因素时应注意尽可能改善或至少不加重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降压治疗方案除了必须有效控制血压和依从治疗外,还应顾及可能对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等的影响。

八、血压的测量把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但能延缓靶器官的损害,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冠心病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而经常、准确地了解血压值及波动情况,是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

由于血压的特点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

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诊所偶测血压(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

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

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

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

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

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

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

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

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自测血压自我测量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

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

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

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

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

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不推荐使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

自测血压时,也以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

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

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