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马海 201356010

福利与保障制度在阿拉伯半岛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半岛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和部落负责老幼孤赛及伤残人的生活供养,穷人则可以从传统的施舍和好客风尚中受益。伊斯兰教创立后,福利制度的基础从血缘逐步向地缘转化,成为地方性、社会性的公益事业。70年代以来沙特政府实施的社会福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向全社会提供的福利,其中包括:

(1)对基本食品和商品的价格补贴。早在50年代,政府即开始对进口食品提供大量补贴。70年代中期以后,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使财政补贴扩展到许多基本商品。1975/76年度,政府的直接财政补贴达129亿美元.其中33亿美元为食品补贴。由于有大量补贴,当时一加仑汽油的售价仅为18美分。

(2)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以教育为例,沙特的各类教育全部免费。不仅如此,技校和大学的学生还可领取政府的补助,大学生每人每月为1000里亚尔,而且技校毕业生每人可以获得20万里亚尔的无息创业贷款。沙特也为残疾青少年开办了从小学到高中,技校的各类特殊学校。如“光明学校”(盲人学校)、“希望学校”(聋哑人学校)和弱智儿童学校。1986/ 87年度共有30所特殊学校,学生3200余人。

(3)住房贷款。无论需要与否,每个沙特公民都可以向政府申请住房无息贷款,数额为建房费用的75%,偿还期25年。房屋建成2年内开始偿还;提前1年偿还,可获10%的减免,如按期全部偿还还可获20%的减免,1975 —1984年,私营部门用住房货款建造的住宅达28.7万套。

(4)低税政策。这是一种间接福利。沙特政府不征个人所得税,1975年甚至取消了外国公民的个人所得税。之洲待人交纳的主要税收是天课(资产倾的2.5%).而且独资的沙特企业家自估资产.纳税多少完全取决于个人.只有沙外合资企业才由政府评估资产。

第二类是向特定居民提供的福利,其中包括:

(1)济贫贷款。由沙特信贷银行以优惠条件向低收入阶层提供。

(2)社会监护。根据政府规定.18岁以下孤儿和60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病人等均可享受政府的补助金或社会监护。实施社会监护的机构有康复中心幼儿园、孤儿院、养老院、1(教育失足青年)、残疾人疗养院和援助乞丐办公室等。社会保险总局也向伤残工人提供补助金、假肢及就业所需的再培训。

(3)社会保障。内容为向年老和永久伤残而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孤儿和无经济来源的单身妇女提供补助金,向暂时伤残公民、犯人家属、受天灾影响的个人和家属提供临时补助,向小企业创办人提供资本赌款,向居民提供生活补贴(每个单身家庭每年可领取1080里亚尔,每增加1人另加720里亚尔)。1987/88年度,根据社会保障计划享受补助的残疾人、孤儿和无经济来源的妇女共75.2万人,补助金额达137.7亿里亚尔,人均1.8万里亚尔。

(4)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包括雇工20人以上的私人企业及实施劳工法的国有企业和机构。内容包括残疾、老年和死亡补助,工伤和职业病补助,暂时伤残补助及生育补助,多子女家庭补助.失业补助,个体经济保护费等。1980年,享受社会保险的职工总数近70万。

除一般社会福利外,沙特政府还通过制订劳工法来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待遇。1947年.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劳工法,它适用于雇工10人以上的工商业及农业企业。劳工法规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六日工作周、工伤补偿、离职津贴和病假及节日工资照付(每年有巧天病假和10天法定节日),并禁止使用10岁以下童工。1969年,新劳工法问世,它比1947年法律作了更有利于工人的详细规定,例如每年享受全薪的病假增至30天,最低工作年龄提至13岁,实行最低工资,妇女可享有4周孕假和6周产假,雇主有义务雇佣不超过职工总数2%的残疾人。

沙特的福利机构不限于政府部门,一些得到政府支持的半官方或民间机构也积极从事福利活动,其中有社区发展中心、妇女组织和私人慈善组织等。沙特的社区发展中心始建于1960年,在阿拉伯国家中可能是最早的。它下设诊所、农业中心、扫盲中心、手工业中心、合作中心等分支机构.目的在于传播现代技术、文化知识并提供有关服务,同时促使人民形成独立自助的现代意识。到1980年,国内已有 24个社区发展中心,其中18个在农村。沙特的妇女组织为数众多.它们向贫困家庭提供免费食品、住房和补助金.为妇女开设语言、打字、缝纫等类课程,并提供医疗、幼托服务。

总之,沙特福利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秩序起了重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外籍人员也从沙特福利事业的发展中得到一定好处。他们因购买相对廉价的食品和日用品而节省了大笔费用,部分人还可获得济贫补助,其子女亦可就地上学。根据政府规定,其他海湾国家和也门公民的子女在教育方面与沙特公民享有同等权利.其他国家的合同劳工的子女上小学不受限制,在中学和大学中可以达到学生总数的10~15% 。

2011年3月,沙特国王周五宣布,将出台一系列社会福利保障措施,预计总额超1300亿美元。具体措施主要包括:针对全体公务员、军人额外给予2个月薪水;针对失业者每月补助530美元;调整公务员最低月工资至800美元;针对50万户家庭提供总额约660亿美元的住房补贴;3个月内建立反腐败委员会;拨款42亿美元扩建医疗卫生场所等。

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的情况如下: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险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一是社会保险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二是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三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四是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雇主)、劳动者(雇员)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中国为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权益,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城市孤寡老人、符合供养条件的残疾人和孤儿实行集中供养,对农村孤寡老人、符合供养条件的残疾人和孤儿实行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集中供养一般通过举办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疗养院、儿童福利院等福利机构进行;对于残疾人,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来兴办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企业,帮助适合参加劳动的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

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截至2001年底,全国有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3327个,收养了19.1万人;集体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3.5万个,收养66.8万人;民办社会福利机构934家,收养3.4万人;社会福利企业3.8万家,安置残疾职工69.9万人。此外,中国还通过发行社会福利彩票募集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2001年,福利事业共募集资金42亿元。

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一是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二是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业者、遭到不幸者;三是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四是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

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社会优抚安置目的是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是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社会优抚的基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

中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由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收入一直相对比较稳定,为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力,相比之下,中国虽然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社会福利制度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