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3种方法比较

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3种方法比较

论著・临床论坛 £¨INESF 0MM{lNI Tv D0CT订 S 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3种方法比较 宋锁林 756300宁夏省隆德县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总结老年转子间骨折手术 治疗的临床经验,提高老年转子间骨折的 手术治疗水平。方法:手术治疗老年转子 间骨折62例,包括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 固定16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2例,股骨 重建钉固定14例。结果:无骨不连、无骨 折愈合前死亡病例,功能优良率解剖板治 疗组83.3%,动力髋螺钉治疗组9O.6%, 股骨重建钉治疗组100%。结论:正确的 围手术期处理是老年转子间骨折手术治 疗的安全保障;应根据患者的健康及骨折 类型选择固定的方式。 关键词 老年 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术 手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 1. 28.】】6 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老 年患者常并存各种疾病,非手术治疗需要 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心肺功能下降,褥 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而手术治疗 具有能让患者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好和并 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多数医师的共识。 但对于采用何种固定方式,尚有不同意 见。2003年3月~2009年6月采用不同 的手术方式治疗高龄的转子间骨折62 例,取得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2例,男25例,女37例; 年龄6O一76岁,平均65岁。合并内科疾 患者57例(92%);其中合并冠心病24 例,陈旧性心梗17例,高血压病32例,糖 尿病6例,致伤原因:摔伤46例,车祸16 例。按AO分类A1型15例,A2型28 例,A3型19例。受伤距手术时间1~16 天,平均10天。 手术方式:根据病情,进行围手术期 处理及相关术前准备,选择股骨近端锁定 解剖板固定16例(A1型6例,A2型10 例),动力髋螺钉(DHS)固定32例(A1 型4例,A2型15例,A3型13例),股骨 重建钉(Gamma钉)固定14例(A1型4 例,A2型2例,A3型8例)。均术中摄片 或于C型臂x线透视下完成手术操作。 结果 本组62例均随访1~8年,无骨不愈 合及延迟愈合病例,无骨折愈合前死亡病 例。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髋内翻畸形,发 生切口感染2例,经控制血糖、换药后痊 愈;股骨距轻度短缩畸形2例。5例患者 术后1~2年死于原有内科疾病;4例患 者术后2~5年死于其他疾患;术后功能 恢复情况依行走步态、有无疼痛、关节功 能、生活处理能力等方面分为优、良、可、 差4个等级:①优:行走步态正常,患肢无 疼痛,关节功能基本正常;②良:轻微跛 行,患肢无疼痛,关节功能轻度受限,生活 能自理;③可:患肢轻微疼痛,扶单拐行 走,生活基本自理;④差:患肢疼痛,行走 困难,生活不能自理。 本组术后功能评价,见表1。 讨论 手术时机: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 人,患者由于高龄,并存很多慢性疾病,手 术风险大,因此在术前必须行相关围手术 期治疗,且手术争取伤后在1周内完成, 这样能在一个亚急诊状态下既避免2次 打击使病情加重,又争取到尽快恢复患者 肢体功能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机会。 内固定方式选择:由于患者年龄大、 基础疾病多,手术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全 身情况、骨折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 方式。笔者在本组病例中分别采用股骨 近端锁定解剖板、股骨重建钉、DHS 3种 方式,各有利弊:①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 应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治疗股骨转子 部骨折,优点是手术操作创伤小、时间短, 手术及麻醉相对安全。缺点是固定于股 骨头颈部螺钉对骨折端既无加压作用,也 无相对滑动作用,稳定性不够,受力后螺 钉有切割股骨头且穿出股骨头进入关节 的危险。因此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适用 于那些A1、A2型骨折的患者,A3型骨折 因闭合复位较困难,笔者不主张用股骨近 端锁定解剖板。本组均术中摄片,功能优 良率达87.5%。②股骨重建钉(Camma 122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 1年第28期(第13卷总第289 JtJ] 钉)固定:股骨重建钉固定由于具有手术 创伤小、轴心型固定、对骨折愈合于扰小、 控制头颈部旋转性能好、固定方式更符合 生物力学原理、近端锁钉对股骨大转子也 有固定作用等优点,因而不失为固定转子 部骨折的理想装置。对于老年转子部骨 折而言,由于普遍伴有骨质疏松,应用股 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时存在钉远端交锁孔 处应力集中,易发生骨干骨折的危险,在 选用股骨重建钉固定时宜选用较长的主 钉,以延长髓内钉的工作长度,使远端锁 钉接近关节,以缓冲、分散应力,避免应力 集中,从而降低骨干发生骨折的危险。但 应用于大转子粉碎的A2型骨折时,插入 髓内钉后易使骨折分离,不利于骨折愈 合…。本组应用股骨重建钉14例,病例 均为A1和A3型骨折,功能优良率 100%。③动力髋螺钉系统(DHS):DHS 最突出的优点在于结构牢固、具有滑动加 压功能,其独特的设计能将作用于股骨头 的力分解为使骨折移位的内翻剪切力和 使骨折相嵌插稳定的压缩力,从而增加骨 折部和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髋内 翻畸形的发生,适合于各型转子间骨折的 内固定。对于老年转子部骨折而言,尤其 是粉碎性骨折,术后应晚负重,以免因骨 折疏松或粉碎程度较重而发生股骨颈短 缩畸形。本组应用DHS固定32例,发生 股骨颈短缩畸形2例。所有粉碎骨折的 病例均用单个或多个拉力钉辅助固定,收 到较好的疗效,功能优良率90.6%。应 用DHS固定的缺点是手术创作较大,应 慎用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高龄患者。③ 围手术期处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老年人 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骨强度下降,转子 间骨折发生率较高。转子间骨折位于关 节外,骨折后出血和肿胀明显,较早手术 治疗是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带来各种并发 症的有效措施。但老年人往往存在各种 并发症,为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减少手术并 发症,患者在人院后往往需进行全面检 查,有异常指标者还需要进行相应治疗和 调整。老年人的整体康复并不在于手术 方式的选择,而与高龄、各种合并症、重要 脏器功能状况密切相关,老年人转子间骨 

折住院患者主要合并症有心血管疾病、2 量 叠≥ 子宫腺肌症2O例临床病例分析 彭利华 435121湖北省大冶市灵乡镇灵乡卫生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 1 28.1l7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症 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但其临床 漏诊率甚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O例子 宫腺肌症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提高子宫腺 肌症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1月因各种妇 科疾病行子宫切除的标本146例,单纯病 灶挖出的子宫腺肌瘤标本6例。146例 患者病理确诊有子宫腺肌症18例,子宫 腺肌瘤2例。本研究对此20例子宫腺肌 症及腺肌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子 宫腺肌症的诊断标准按陈忠年等的标准 进行评定 。 结果 发病情况:本组病例占同期子宫切除 标本的13.7%(20/146)。20例中,已产 妇19例(97.5%),未产妇1例(0.5%); 原发不孕1例(0.5%),继发不孕4例 (20%);有剖宫产史2例(10%),人工流 产史8例(40%),有放置宫内节育器史1 例(0.5%),诊断性刮宫史1例(0.5%); 以及行双侧输卵管通畅检查和双侧输卵 管结扎史分别为1例(0.5%)和1例 (0.5%)。就诊年龄大多在30~50岁 (87.3%),其中患者年龄28~68岁,平均 41.5岁。 症状:20例中,有子宫增大15例 (75%),痛经11例(55%),月经过多或 月经紊乱14例(70%),无症状3例 (15%)。16例子宫增大者中,4例子宫 <孕12周;单纯子宫腺肌症元1例超过 孕l2周,而子宫增大超过孕12周的2例 患者,均合并子宫肌瘤。 术前诊断:本组术前诊断有子宫腺肌 症(或腺肌瘤)12例(51%),子宫内膜异 位症3例(15%),而单纯误诊为子宫肌 瘤5例(25%)。20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 检查,提示有子宫腺肌症(或腺肌瘤)11 例(55%),而误诊为单纯子宫肌瘤者,竞 达5例(25%)。 病理特点:本组标本在大体描述中均 不详细。在较详细的9例中,病变分布部 位以子宫后壁均匀弥漫多见,占43.8%。 而子宫前壁、底部及双角则较少。2O例 中,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单纯子宫腺肌症 (或腺肌瘤)6例(30%),合并子宫肌瘤8 例(4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 (20%),合并卵巢肿瘤5例(25%)。 讨论 发病率: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各家 报道差异较大,占全子宫切除标本的 10%~88%。本组5年内有子宫腺肌症 2O例,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146例的 13.7%。由于本症的确诊仍需病理组织 学,而本症的病理诊断标准目前又尚未完 全统一,故而建立统一的诊断标准,对本 症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发病原因和机理:本症的发病原因和 机理仍不十分清楚,从本文资料看,95% 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后遗症 等,一般都存在多年。部分康复效果不好 的患者往往并存2~3种内科疾病。因此 术前应对各种并存疾病进行相关治疗,以 创造适宜的手术条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 发生。要提高老年人的整体康复水平,除 了适应证的掌握、有经验的医师熟练的操 作技术与合理的内固定方法选择外,多科 室的协作、配合,术前、术后周密的治疗与 康复计划,都是老年转子间的骨折治疗取 得满意效果的有力保障 j。 参考文献 1刘新成,赵天云,王满宣.老年转子部骨折 的手术治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9: 的本症患者有分娩史,提示妊娠可能与本 症的发生有关。本研究中,人工流产和放 置宫内节育器史分别占40%和0.5%。 共有80%的患者曾有宫腔手术(或操作) 史,说明宫腔手术可能是本症发病的诱发 因素。因在妊娠或宫腔操作(或手术) 时,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及浅肌层,引起炎 症性疾病,促使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 肌层内生长而发病。本研究资料还提示, 10%的患者有剖宫产史,0.5%的患者有 绝育史。关于剖宫产而诱发本症已为人 们所接受。行双侧输卵管结扎后,月经期 可使两侧子宫角部压力增高进而诱发本 症。因此说明,妊娠或宫腔操作或手术可 能是促使本症发病的关键因素。虽然本 研究资料显示,本症大多发生在30~50 岁的生育期妇女,且常合并子宫肌瘤等雌 激素相关疾病,但这可能是在妊娠、宫腔 操作或手术等情况下而促使本症发生的。 诊断和诊断方法:近年来,随着阴道 B超的开展,对本症的临床诊断不断提 高,但其临床诊断符合率仍然较低。本研 究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仅有54.9%,B 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也只有55.O%。因 此,本症的确诊仍需病理组织学检查。在 B超检查的同时,仍需结合病史、临床症 状及必要的盆腔检查。 参考文献 1周应芳,麦永嫣,郑淑蓉.子宫腺肌症的发 病原因和诊治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5,30:502—505. 2陈忠年,杜心谷,刘伯宁.妇产科病理学.上 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35—138. 3刘伯宁,陆丽华.子宫腺肌症临床误诊原因 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1993,9:315—316. 972—974. 2文良元,黄公怡,孙海滨.老年转子部骨折 Camma钉与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的比 较.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9:963—965. 一一一:.. -.;一:一・一一_一一一_.一一-一一一_墨 ・竺・竺 堡 墨堕墨一_ _一一 一_-i一 .兰 查一一 — — 一一一 竺一一一一i i 一一一一一f三一一一_一兰一一一- 糍 近端锁定解剖板i j 嚣 8囊 蠹 i誉 鬻l 嚣鏊 i。熬 l6誊i i 一劝 螺钉囊 鬻 l8黎豢 jj 誊 3 i誉 鬻 囊 ii 股骨重;若钉 i 9 5 囊囊 o1 鬟 i薯o 62 i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28期(第13卷总第289期)1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