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复习题(参考答案版)

针灸复习题(参考答案版)

针灸复习题一、选择题。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CA.《黄帝内经》B.《阴阳十一脉灸经》C.《针灸甲乙经》D.《针灸资生经》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2.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A A.阳明、少阳、太阳B.少阳、太阳、阳明C.太阳、阳明、少阳D.少阳、阳明、太阳E.太阳、少阳、阳明3.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哪一组是错误的?C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C.手三阳经从手走腹(胸)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4.下面经脉表里络属关系哪对是错误的?DA.手少阴——手太阳B.足厥阴——足少阳C.手阳明——手太阴D.手少阳——手少阴E.足太阳——足少阴5.十二经脉中,肝经与肺经的交接部位在:AA.肺中B.心中C.肝中D.胸中E.胃中6.腧穴可分为:A(P16)A.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B.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C.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D.十二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E.十四经穴、特定穴、阿是穴7.五输穴中以所入为:EA.井B.荥C.输D.经E.合8.下面的骨度分寸哪项是错误的?E A.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B.歧骨至脐中8寸C.两乳头之间8寸D.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6寸E.膝中至外踝高点13寸9.下列哪一组是肺经穴?BA.中府、太渊、列缺、曲泽B.中府、鱼际、列缺、尺泽C.中府、太渊、尺泽、曲泽D.太渊、少商、孔最、合谷E.少商、鱼际、商阳、孔最10.下列募穴中哪一个是心经的募穴?DA.中府B.中极C.天枢D.巨阙E.期门11.下列哪一组是胃经穴?E A.足三里、迎香、解溪、承泣B.上巨虚、丰隆、阳陵泉、下巨虚C.犊鼻、梁丘、天枢、大横D.天枢、足三里、梁门、昆仑E.承泣、厉兑、解溪、足三里12.胸正中线旁开四寸是:C A.肝经B.脾经C.胃经D.肾经E.肺经13.下列穴中相距3寸的是:D A.大陵——内关B.曲池——手三里C.太渊——列缺D.上巨虚——下巨虚E.神阙——上脘14.内踝高点3寸,骨内侧面后缘是:DA.光明B.绝骨C.复溜D.三阴交E.蠡沟15.阴郗穴位于:DA.神门穴上1寸B.神门穴上1.5寸C.神门穴上2寸D.神门穴上0.5寸E.神门穴下0.5寸16.治疗乳少的穴位是:BA.养老B.少泽C.天井D.少海E.少冲17.肝腧穴位于:CA.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C.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D.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E.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8.下列哪个穴位是“四总穴”之一?BA.丰隆B.委中C.委阳D.飞扬E.合阳19.照海穴在特定穴中属:D A.八会穴B.俞穴C.络穴D.八脉交会穴E.原穴20.下列穴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DA.间使B.大陵C.劳宫D.内关E.曲泽21.治疗心、胸、胃之疾的八脉交会穴穴组是:AA.公孙——内关B.内关——外关C.列缺——内关D.照海——公孙E.中脉——内关22.下列哪一组是三焦经穴?B A.中渚、阳池、关冲、少泽B.外关、阳池、支沟、耳门C.中渚、后溪、天井、支正D.天井、关冲、阳谷、阳溪E.支沟、偏历、腕骨、天井23.下列哪一项穴位有通便的作用?CA.飞扬B.承山C.支沟D.阳谷E.小海24.胆经的合穴是:DA.足临泣B.侠溪C.丘墟D.阳陵泉E.绝骨25.肾经的起止穴是:DA.至阴、中府B.涌泉、极泉C.涌泉、至阴D.涌泉、俞府E.俞府、隐白26.下列穴中既是合穴又是八会穴的穴位是:AA.阳陵泉B.委中C.足三里D.曲池E.中脘27.位于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中是:BA.行间B.太冲C.厉兑D.陷谷E.侠溪28.下列哪组穴称为“四关”穴?C A.合谷、阳陵泉B.太冲、二间C.合谷、太冲D.合谷、行间E.太冲、中渚29.在下列经脉中,起于中焦的经脉是:DA.任脉B.督脉C.冲脉D.肺经E.心经30.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经脉是:B A.任脉B.督脉C.冲脉D.胃经E.脾经31.有离、入、出、合特点的经脉是:B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奇经八脉D.十二皮部E.十二经部32.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BA.五输穴B.原穴C.络穴D.背俞穴E.募穴33.属于近部取穴的例子的是:A A.中脘治疗胃脘痛B.足三里治疗胃脘痛C.合谷穴有止痛的作用D.至阴穴纠正胎位E.内关治疗呕吐34.手太阳小肠经的起、止穴是:E A.中府、中冲B.天池、中冲C.睛明、至阴D.睛明、厉兑E.少泽、听宫35.八会穴中的筋会是:DA.章门B.中脘C.膈腧(俞)D.阳陵泉E.膻中36.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是:C A.天柱B.风府C.哑门D.风池E.完骨37.然谷穴归属于:CA.胆经B.肝经C.肾经D.膀胱经E.督脉38.胃经进入人体腔是从:A A.缺盆B.腹部C.胸部D.腰大肌E.胫部39.耳门穴归属于:CA.小肠经B.胆经C.三焦经D.大肠经E.胃经40.属于肝经的俞穴和募穴是:E A.中府、肺俞B.肺俞、巨阙C.中极、膀胱俞D.大肠俞、天枢E.期门、肝俞41.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的是:DA.中冲B.关冲C.少冲D.少泽E.后溪42.肩胛下角相当于:CA.第8胸椎B.第12胸椎C.第7胸椎D.第3胸椎E.第11胸椎43.心经的络穴是:DA.鸠尾B.长强C.大包D.通里E.飞扬44.昆仑穴归属的经脉是:D A.胆经B.肾经C.脾经D.膀胱经E.胃经45.捻转补泻法的补法操作是:B A.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B.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C.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轻D.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重E.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46.平补平泻法用于:CA.脏腑病B.经脉病C.不盛不虚证D.虚中夹实证E.内脏下垂47.直接灸法又可分为:CA.艾炷灸、艾条灸B.艾条灸、白芥子灸C.化脓灸、非化脓灸D.化脓灸、疤痕灸E.非化脓灸、无疤痕灸48.使用电针疗法时,通电时间一般为:BA.5分钟B.10~20分钟C.30分钟D.40分钟E.50分钟49.皮肤针的操作使用的是:A A.腕力B.肘力C.臂力D.指力E.压力50.三棱针的操作方法是:D A.经刺、点刺、挑刺、围刺B.点刺、围刺、挑刺、散刺C.经刺、散刺、点刺、平刺D.点刺、挑刺、刺络、散刺E.经刺、挑刺、斜刺、点刺51.最早记载“角法”的是:B A.《肘后备急方》B.《五十二病方》C.《针灸大全》D.《针灸大成》E.《阴阳十一脉灸经》52.治疗肺系、喉咙、胸膈之疾的穴组是:AA.列缺、照海B.照海、太溪C.列缺、临泣D.照海、公孙E.列缺、公孙53.肝经实证,采用本经“母子补泻法”,应泻:CA.太冲B.曲泉C.行间D.大敦E.中封54.扭伤的取穴原则,一般多采用:EA.循经取穴法B.辨证取穴法C.俞募配穴法D.上下配穴法E.近部取穴法二、名词解释。

1.一源三岐: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岐”。

(P8)2.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八条。

(P8)3.六合: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从腘部分出,入走肾与膀胱,上出于项,合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足厥阴经别从下肢分出,行至毛际,入走肝胆,上系于目,合于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足太阴经别从髀部分出,入走脾胃,上出鼻頞,合于足阳明胃经;手太阳、手少阴经别从腋部分出,入走心与小肠,上出目内眦,合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手厥阴经别分别从所属正经分出,进入胸中,入走三焦,上出耳后,合于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手太阴经别分别从所属正经分出,入走肺与大肠,上出缺盆,合于手阳明大肠经。

(P10)4.五输穴:十二经别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

(P23)5.闪罐: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

(P161)6.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

(P27)7.行针: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

(P145)8.循经取穴:全身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均有一定的路线,在针灸治疗时可以在与患病局部相同的经脉上选用远隔患部的穴位,这种取穴的方法即循经取穴。

(网络上的定义,课本未找到。

哪位高手找到了记得告诉我哦!)三、简答题。

1.腧穴的治疗作用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P17)(1)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

如眼区周围的晴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经穴均能治疗眼疾(胃脘不周围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经穴均能治疗胃痛;膝关节周围的鹤顶、膝眼等奇穴均能治疗膝关节疼痛;阿是穴均可治疗所在部位局部的病痛等)。

(2)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有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得颈部和头面部病证,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足三里穴不仅能治下肢疾患,而且对调整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作用)。

(3)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

所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

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以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内关可治心动过缓,又可以治疗心动过速;又如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既可使原来处于弛缓状态或处于较低兴奋状态的胃运动加强,又可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进状态的胃运动减弱。

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

(P17)2.试述阴郗、阴市、阴谷三穴的位置、归经以及三穴所属经脉的络穴在主治上的异同。

阴郄(P54):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归手少阴心经。

阴市(P45):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归足阳明胃经。

阴谷(P76):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归足少阴肾经。

三穴所属经脉的络穴分别是通里、丰隆和大钟,该三穴在主治上面的共同点是都能治疗与所属经脉相表里的两经病(络穴的作用)、局部病(一切腧穴所具有的近治作用),三穴主治的不同点是:通里可治○1心悸、怔忡等心病;○2舌强不话,暴喑;○3腕臂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