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与设计方案

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与设计方案

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其特征是:利用联栋大棚池塘设置小型网箱暂养,使红螯螯虾在进入加温温室前能有效适应当地水源水质条件,进行先期少量自然提温,入温室后采用雌雄同池分隔养殖,到达预定控制条件时,将分隔装置打开,使雌雄虾充分交配抱卵,待7080%雌虾交配完成后,将80%的雄虾取出专池养殖等待下一次交配,幼虾发育成熟脱离母体后,从底层孔洞落下,通过挡板驱赶,水流带出。

外联栋大棚用于排水蓄水净化,种植净水植物,同时在春季大量出苗时,可以有效利用用于池塘大规格苗种培育区,扩大培育场地,节省能源消耗。

本技术较传统温室人工繁殖提早出苗1个月时间。

权利要求书1.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其特征是:首先,修建联栋温室大棚,在温室大棚内修建繁育池,繁育池中设置自然提温区和人工加温区;人工加温区的进排水都取自自然提温区,自然提温区内水生植物净化区占50%,网箱暂养区占50%;水生植物净化区内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狐尾藻、金鱼藻、再力花,花叶芦竹和芦苇作为净化植物,净化植物群落间隔种植,保障整个繁育时间段,能保持较好的净化效率和水质环境;网箱暂养区内网箱呈之字形交替排布;其次,每年的11月中下旬,待外塘水温低于20摄氏度时,将外地或周边培育的红螯螯虾亲本筛选后,放入自然提温区网箱内暂养5-7天,使红螯螯虾亲本能对本地水质和环境有个初步适应,同时由于自然提温区水温上升幅度较小,较外塘高3摄氏度左右,使虾红螯螯虾亲本能有个自然的过渡过程;第三,人工加温区内修建完善的保温加温设施和设备,养殖用水取自自然提温区,该部分水温本身高于外塘水温,提温能量消耗少,红螯螯虾亲本放入人工加温区时水温保持和自然提温区水温一致,这时整体环境条件基本无大的改变;在人工加温区修建长条形越冬水泥池,水泥池上方架设不锈钢网养殖网,不锈钢养殖网下部形成残饵、排泄物兼虾卵收集通道;并采用雌雄同池分隔养殖,雌雄养殖区间用活动不锈钢网分割,水体环境相通,但雌雄虾不能接触;第四,越冬管理;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20摄氏度,三天投喂胡萝卜加配合饲料,一天投喂饵料碎鱼,投喂饵料碎鱼一天后,换水1/3,排出残饵,防止水质恶化;投喂量控制在3小时内吃完为宜,一天投喂1次;第五,强化培育;到次年的1月15日左右,1天投喂2次,1月30日,开始每7天,环境温度提高3摄氏度,到2月20日,环境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维持30摄氏度5天后,将雌虾和雄虾合并在一起养殖;保持环境光照10-12小时;第六,交配产卵;在3月初,大量雌雄虾交配,待80%雌虾已交配产卵后,将80%的雄虾取出越冬水泥池养殖,剩余雄虾与未交配雌虾继续交配,同时将环境光照时间降低到8-10小时;第七,幼虾收集;幼虾40天后成熟脱离母体后,从交配区下方的不锈钢网孔洞落下,收集后提前放入自然提温区内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培育结束后作为苗种出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人工加温区的面积占整个联栋大棚面积的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网箱采用3×5×1.5米网箱,网箱上方设置遮阴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温加温设施和设备为锅炉、空调或电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越冬水泥池采用2排2列,规格为4×40×0.7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泥池上方架设的不锈钢养殖网网规格为3×4×0.3米,上口略高于水面,四周设置防逃设施,网孔0.5×0.5厘米。

7.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一联栋温室大棚(1),该联栋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水温3摄氏度以上,并有足够的面积用于设置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之间通过加装阀门的管道或涵洞相连通;一自然提温区(2),该自然提温区(2)由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组成,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间隔设置且首尾连通,第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进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出水口相连通,最后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出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进水口相连通;一人工加温区(3),该人工加温区(3)用于红螯螯虾亲本的过冬和繁育,其中设有锅炉、空间或电加热之类的人工加温设备以及均温用的散热片;在人工加温区(5)中设有多个供红螯螯虾亲本过冬的长条形越冬水泥池(6),越冬水泥池(6)中架设有不锈钢网(7),不锈钢网(7)的四周设有防逃逸装置,不锈钢网(7)的下部形成一个通道,该通道供循环水、残饵、排泄物及幼虾通过,在不锈钢网(7)的中间还设有分割雄性和雌性红螯螯虾亲本以便分开越冬的隔档(8);一过渡网箱(9),该过渡网箱(9)供筛选后的外地或周边培育的红螯螯虾亲本暂养,它们呈之字形排列在过渡网箱放置区(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繁育系统,其特征是每个越冬水泥池(6)的下部设有幼虾收集口和排水口,幼虾收集口和排水口通过三通阀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繁育系统,其特征是越冬水泥池(6)排出的水经过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再通过一个降温池降温后进入自然提温区(2)中进行循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繁育系统,其特征是人工加温区(3)四周设有保温墙体。

技术说明书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红螯螯虾又叫澳洲淡水龙虾,四脊光壳螫虾,红螯光壳螯虾,学名四脊光壳拟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其个体较大,外形和海中的龙虾接近,但属于在淡水中生活繁殖的虾类品种,其肉质紧实滑脆、味道鲜美可口,是世界上经济价值较高的虾类品种之一。

红螯螯虾原产地澳大利亚北部,中国最早于1992年由湖北水产研究所引进红螯螯虾,其适温范围较广,为5℃~35℃,在适宜的水温及饲养环境条件下,红螯螯虾当年即可性成熟,一年内可多次交配产卵,自然条件下产卵期在春末夏初。

但红螯螯虾原产地纬度由于和江苏境内差异较大,其不能在江苏自然越冬繁殖,无法形成自然种群,苗种难以有效供给,养殖周期较短,商品虾养成规格较小。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红螯螯虾苗种出苗迟,导致生长周期缩短而影响品质和规格的问题,技术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及系统,相较传统的大棚繁育出苗提前1个月份以上。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方法,其特征是:首先,修建联栋温室大棚,在温室大棚内修建繁育池,繁育池中设置自然提温区和人工加温区;人工加温区的进排水都取自自然提温区,自然提温区内水生植物净化区占50%,网箱暂养区占50%;水生植物净化区内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狐尾藻、金鱼藻、再力花,花叶芦竹和芦苇作为净化植物,净化植物群落间隔种植,保障整个繁育时间段,能保持较好的净化效率和水质环境;网箱暂养区内网箱呈之字形交替排布;其次,每年的11月中下旬,待外塘水温低于20摄氏度时,将外地或周边培育的红螯螯虾亲本筛选后,放入自然提温区网箱内暂养5-7天,使红螯螯虾亲本能对本地水质和环境有个初步适应,同时由于自然提温区水温上升幅度较小,较外塘高3摄氏度左右,使虾红螯螯虾亲本能有个自然的过渡过程;通过网箱暂养,可有效将体质活力不好的亲本虾剔除不要,保证进入人工加温区的红螯螯虾亲本虾活力强、无病害。

第三,人工加温区内修建完善的保温加温设施和设备,养殖用水取自自然提温区,该部分水温本身高于外塘水温,提温能量消耗少,红螯螯虾亲本放入人工加温区时水温保持和自然提温区水温一致,这时整体环境条件基本无大的改变,无应激反应;在人工加温区修建长条形越冬水泥池,水泥池上方架设不锈钢网养殖网,不锈钢养殖网下部形成残饵、排泄物兼虾卵收集通道;并采用雌雄同池分隔养殖,雌雄养殖区间用活动不锈钢网分割,水体环境相通,但雌雄虾不能接触;第四,越冬管理;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20摄氏度,三天投喂胡萝卜加配合饲料,一天投喂饵料碎鱼,投喂饵料碎鱼一天后,换水1/3,排出残饵,防止水质恶化。

投喂量控制在3小时内吃完为宜,一天投喂1次;第五,强化培育;到次年的1月15日左右,1天投喂2次,1月30日,开始每7天,环境温度提高3摄氏度,到2月20日,环境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维持30摄氏度5天后,将雌虾和雄虾合并在一起养殖。

保持环境光照10-12小时;第六,交配产卵;在3月初,大量雌雄虾交配,待80%雌虾已交配产卵后,将80%的雄虾取出越冬水泥池养殖,取出的雄虾可暂养后期用于其他繁育池的亲本虾,同时有效降低交配繁育区域密度,防止抱卵虾与雄虾相互打架蚕食,造成卵粒脱落。

剩余雄虾可有效与未交配雌虾继续交配,同时将环境光照时间降低到8-10小时;第七,幼虾收集;幼虾40-45天后成熟脱离母体后,从交配区下方的不锈钢网孔洞落下,降温收集后提前放入自然提温区内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培育结束后作为苗种出售。

该模式苗种繁殖和大规格苗种供给较传统温室繁育模式提早至少1个月以上,成活率提高15%以上。

所述的人工加温区的面积占整个联栋大棚面积的20%。

所述的网箱采用3×5×1.5米网箱,网箱上方设置遮阴物。

所述的保温加温设施和设备为锅炉、空调或电加热装置。

所述的越冬水泥池采用2排2列,规格为4×40×0.7米。

所述的水泥池上方架设的不锈钢养殖网网规格为3×4×0.3米,上口略高于水面,四周设置防逃设施,网孔0.5×0.5厘米。

本技术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一联栋温室大棚1,该联栋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水温3摄氏度以上,并有足够的面积用于设置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自然提温区2和人工加温区3之间通过加装阀门的管道或涵洞相连通;一自然提温区2,该自然提温区2由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组成,植物种植区4和过渡网箱放置区5间隔设置且首尾连通,第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进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出水口相连通,最后一个植物种植区4或过渡网箱放置区5的出水口与人工加温区3的进水口相连通;一人工加温区3,该人工加温区3用于红螯螯虾亲本的过冬和繁育,其中设有锅炉、空间或电加热之类的人工加温设备以及均温用的散热片;在人工加温区5中设有多个供红螯螯虾亲本过冬的长条形越冬水泥池6,越冬水泥池6中架设有不锈钢网7,不锈钢网7的四周设有防逃逸装置,不锈钢网7的下部形成一个通道,该通道供循环水、残饵、排泄物及幼虾通过,在不锈钢岗7的中间还设有分割雄性和雌性红螯螯虾亲本以便分开越冬的隔档8;一过渡网箱9,该过渡网箱9供筛选后的外地或周边培育的红螯螯虾亲本暂养,它们呈之字形排列在过渡网箱放置区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