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

二 妇女盆底康复篇

第一章 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包括一组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以盆腔器官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为常见问题。

女性的盆底象吊床一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底器官,维持我们的性生活快感、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正常人在妊娠、肥胖、咳嗽、便秘、泌尿生殖感染、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轻者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不适,重者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影响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家庭不和谐。

二、盆底肌肉是如何造成损伤的

1. 怀孕时,随着胎儿的增大,子宫重量的增加,长期压迫骨盆底部,造成盆底肌肉受压,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

2. 妊娠时,体内内分泌的变化。分娩时松弛激素的释放。产道过度伸展、扩张及损伤,再次使阴道及盆底组织松弛,盆底肌张力下降,造成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影响各脏器的位置和功能。即使剖宫产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情况。

3、随着年龄增长,盆底组织本身也有松弛老化倾向。

三、孕产期减少盆底肌损伤的保健措施

1、多喝水、多吃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

2、孕期避免持久增加腹压的活动,尽量不要憋尿,控制体重增加,防止巨大儿。

3、如有咳嗽、便秘都要积极治疗,否则会增加骨盆底的压力,加剧盆底肌松弛,造成盆底功能障碍。

4、产褥期应避免过早过剧的收缩腹肌。

5、产后要保证必要的营养支持,如果因为害怕产后肥胖而过分节制饮食,会造成肌肉缺乏必要的营养素而变薄,力量变弱,影响其对盆腔脏器应有的支持作用。

四、产后盆底功能损伤系统保健措施

(一)充分监测评估

孕期和产后,监测、评估盆底肌损伤程度,并及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及治疗,是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的首选办法。

产妇在分娩后42天需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情况做全面检查评估,如果盆底肌肉群恢复不良,要及时进行治疗。产后3个月是做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增加治疗难度,而且尿失禁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重。

(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

1、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患者, 可以通过手术纠正,解决解剖结构的异常,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其临

床症状的目的。但是手术疗法并没有使受损伤的盆底肌肉、神经得到真正的纠结,且其长期疗效上不满意。

2、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

盆底肌锻炼是指有意识地对以对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加强盆底肌肉及尿道肌肉的力量,提供其对压力作用的反应性收缩力,这种方法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对产后大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效果不理想。

电刺激疗法:是采用仪器进行神经生物电兴奋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将电极探头放置在阴道内,通过传递不同的电流强度,刺激盆底神经,使盆底肌肉有规律的收缩,增强其程度和弹性,改善或恢复其功能,同时也能反射性和抑制膀胱异位兴奋性,使急迫性尿失禁得到部分或完全控制。

生物反馈疗法:是对阴道收缩力进行测定,同时将压力反馈通过肌电图或压力曲线显示给患者,使患者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状态,并参与到治疗当中,以指导更准确地掌握收缩方法。

第二章 妇女产后康复

一、产后康复:即产后恢复治疗技术。它是根据妇女产后身体变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针对妇女产后乳房、卵巢、子宫、盆底、阴道、形体等变化进行全面而主动的健康恢复治疗。

二、产后康复技术适用范围

1. 子宫复旧 顺产、剖宫产、人流、药流和孕中期流产。加快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

2. 乳腺疏通 产后24小时乳汁淤积,乳房肿胀,有硬块,通过产后康复的治疗,可以达到疏通乳腺管,使乳汁通畅,预防乳腺炎,还可以针对奶少的产妇促进乳汁分泌

3. 产后疲劳 无论剖宫产、还是顺产的产妇,通过产后康复的治疗,都可以放松全身,加快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度、减轻肌肉疼痛。

4. 内分泌调节 使子宫活性恢复,复位完全,减少产后附件炎症发生;恢复卵巢功能,同时有助于色素的减退;

5. 腹部塑形 可以加快皮肤弹性恢复,减少脂肪囤积,结缔组织恢复弹性,恢复皮肤紧张度和弹性,减轻妊娠纹。

6. 腿、臀塑形 收紧腿部皮肤,美化臀型。

三、产后康复治疗方法

(一)低频脉冲治疗仪:是一项新兴的产后恢复治疗技术,它主要是利用低频脉冲电极片与人体相应的部位接触

后,产生机械震荡和节律运动,通过表皮神经的传输功能,改善区部血液循环和肌肉收缩,达到全面而主动的康复治疗

(二)手法推拿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第三章 乳腺保健:

一、青春期乳房保健措施

青春期是乳腺发育的重要时期,不宜含胸及过紧束胸;保持乳头,乳晕清洁;选择能托起乳房而又宽松的胸罩。

二、妊娠期乳腺保健:

妊娠期受雌、孕激素影响乳腺管、乳腺泡进一步发育,孕期乳房增大,这个时期应该选择合适、宽松的胸罩;妊娠6个月开始每天用清水清洗乳头;乳头凹陷者孕4-6月内进行乳头牵拉;妊娠晚期不宜刺激乳头,以防早产;

三、哺乳期乳房保健

哺乳期乳房主要功能是泌乳,需保持乳房清洁、干燥,首次哺乳应用肥皂液及温开水清洗乳房及乳头;以后每次哺乳应用温开水擦洗;提倡早吸吮和按需哺乳,保持乳腺管通畅

四、育龄妇女乳腺自我检查

一看:两手自热下垂,看双乳大小、形态是否对称;双乳头的位置是否等高,有无乳头回缩、皲裂、溃烂及乳头溢液;乳晕色泽的深浅是否均匀,外形是否圆;皮肤有无炎症,水肿,橘皮征等;

二摸:手放于脑后,另一手将食、中和无名指并拢,用三指的第一节指腹来触摸另一侧的乳房,有无肿块;

三按压:第一步,螺旋、滑动、前进的方式,检查整个乳房,可从乳房外上方开始从外到内螺旋式前进,右侧依顺时针方向,左侧依逆时针方向,从外圈起至少3圈,每一圈应有重叠,直至乳头,再逐步向腋窝方向触摸有无肿块。可分两次,一次轻压感觉皮肤下的改变,一次重压感觉深总乳房组织的改变;第二步,用拇指、食指轻捏乳头看看有无分泌物:第三步,用拇指、食指拉起乳头,并往下按压,检查乳头下方有无硬块;第四部,一边的乳房检查后,再以相同方法检查另一边的乳房;第五步,触摸锁骨上方、胸骨中线、肋骨下缘及腋下有无异常,尤其是淋巴结的肿大。

乳房的自我检查时间最好每月自我检查一次,每年由乳腺专科医师检查一次,包括触诊、乳腺B超、钼靶X线。

五、推荐定期检查人群

有乳腺癌家族史;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史;从未生育的;第一胎足月妊娠35岁以上;月经初潮年龄不足12岁或超过55岁绝经;绝经后体重超重;使用外源性雌激素等的妇女。

六、乳腺保健小贴士

1.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少吸烟和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食多吃白菜、海带和豆制品。以及各类坚果、西柚、番茄、椰菜花都是很好的乳房保健食品

2.平时应该穿有钢托、承托性好的内衣,以不使乳房有压迫感为宜,平时活动时也要注意避免外力碰撞乳房。

3.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中学会自我疏导和调节,放松情绪、劳逸结合;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散散步、跳跳健美操,保持健康的生理环境,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4.最重要的是,一年接受一次乳腺专科检查,乳透、B超都行。超过四十岁的妇女需要每一到两年增加一次钼钯照相,看有无恶性肿瘤产生的迹象。

5.学会呵护乳房: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运动,扩胸运动,按摩乳房都是不错的健胸运动。

第四章 孕妇学校

孕妇学校主要是为了帮助准妈妈、准爸爸们了解妊娠、

分娩的相关科学知识,做好产前的检查,保护孕妈妈安全度过妊娠期、顺利分娩。

一、孕妇学校授课内容

1、先进的生育理念和生态模式。

2、家庭和谐:和谐的家庭环境是生育健康宝宝不可缺少的条件。

3、胎教方法:孕产期心理引导,生活习惯的培养及音乐、语言、环境。

4、孕期运动:有氧运动、球操、肌肉锻炼及膈肌的被动训练方法。

5、孕期起居:孕期适宜的姿势及生活、工作的方法。6、孕期饮食:合理搭配、均衡营养,有效控制自己及宝宝的正常体重。

7、盆底肌肉:盆底肌肉的锻炼有助于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程,防止分娩时阴道肌肉的撕裂及产后阴道的松弛,预防尿失禁、子宫脱垂。

8、分娩时减轻疼痛的方法;放松节省体能方法;配合助产的技巧。丈夫学习按摩的技巧和帮助妻子顺利分娩的能力,使有趣、幸福而又有疼痛的分娩成为一个增进夫妻感情、共同完成分娩、共同生产新生命、共同拥有新生命奇妙旅程。

9、全面了解产后心理、生理及病理变化。积极预防产后忧郁,产后饮食合理搭配、均衡营养产后盆底肌肉恢复,产后

康复按摩。产后运动及形体恢复,产后避孕及性生活指导,乳房的保养及母乳喂养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