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隔热涂膜玻璃新产品报告

建筑隔热涂膜玻璃新产品报告

“建筑隔热涂膜玻璃”新产品评估会文件评估组织单位: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评估日期:二〇一四年九月“建筑隔热涂膜玻璃”新产品评估会文件目录•建筑隔热涂膜玻璃新产品简要说明•建筑隔热涂料项目总结报告•建筑涂膜玻璃试制、生产总结报告•工程现场制作建筑涂膜玻璃总结报告•技术经济分析报告•产品标准•检测报告•用户报告•附件材料资料一建筑隔热涂膜玻璃建筑隔热涂膜玻璃新产品简要说明•简要介绍建筑隔热涂膜玻璃新产品由上海岑业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耀江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赛瑞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烟台佳隆纳米产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生产。

纳米透明涂层遮阳技术是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建筑节能改造关键技术研究”(2006AJ01A03-050)和海淀区科委“纳米节能涂料及其涂膜门窗的开发研究”(K20100027)支持下自主研发的,专为解决门窗、幕墙玻璃的隔热问题。

纳米透明涂层遮阳技术基于一些半导体材料(如ATO、ITO),由其制成的膜有很高的红外屏蔽效果和良好的可见光区透过率,利用材料的这种特性,通过在玻璃表面涂覆成膜,可阻隔太阳光谱中的红外线进入室内,以降低夏季建筑物室内的空调能耗。

同时开发针对门窗、幕墙的节能产品,在不影响建筑视觉效果前提下,实现建筑门窗隔热与采光两者的兼顾,从而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

•技术特点•可以在保证高透光率的同时达到很好的隔热效果;•涂料成膜后具有较好的耐久性、环保性;•可以用于既有门窗、幕墙玻璃现场改造;•涂料及涂膜玻璃生产设备投资小、成本低;•非常适用于南方地区门窗节能;•在北方地区通过采用中空复合的方式,可非常好的满足保温、遮阳、采光等综合性能要求;•涂膜隔热玻璃可以用于制作涂膜真空、涂膜夹胶玻璃等其它高性能节能玻璃。

•技术指标表1光学性能•适用范围适用地域范围:适用于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等有夏季遮阳、隔热要求的地区。

适用工程类型:既有建筑门窗节能改造、新建建筑节能门窗及其它需透明隔热领域。

适用工程部位:建筑外门窗、透明玻璃幕墙,汽车玻璃等。

资料二建筑隔热涂膜玻璃建筑隔热涂料项目总结报告一、产品生产技术路线:本项目在研制过程中,分为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涂料的制备,第二部分为保温隔热均匀涂装结构设计,其技术路线如下:1、涂料制备过程该过程分为三步进行,分别为:将ITO、六硼化物混合真空干燥2小时后,加入无水乙醇、KH-270偶联剂,利用氨水进行调节PH值并进行超声分散获得分散液后,加入三乙醇胺、TiO,利用球磨机研磨24小时获得ITO复合纳米浆料,以待备用;将透明类2树脂、丙烯酸酯、成膜助剂等在去离子水中反应,获得丙烯酸聚合树脂基料;最后将ITO复合纳米浆料和丙烯酸聚合树脂基料在剩余的乙醇溶剂中熟化反应后,获得最终产品。

整个制备工艺过程对环境友好,不产生废水等有害物质,不仅降低了对ITO纳米功能材料的消耗,而且还节能环保。

2、保温隔热均匀涂装结构设计通常建筑物的玻璃在进行涂装过程中,会考虑到隔热保温效果的同时,还提出了需要良好的透光率,因此对于涂装结构有设计要求。

项目产品从涂层膜和建筑物玻璃相结合,将涂料均匀涂于干净的玻璃表面,涂料能够自动流平,形成隔热保温的涂层膜,该涂层膜中内又形成涂层基体和隔热保温层两部分,两部分分别作用于玻璃吸附和隔热保温,使得整体涂装过程完整。

该涂层膜对光源中的紫外线、红外线等能够进行良好阻隔和反射,透光率达到70%以上。

3 涂布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3.1 生产线涂装:淋涂、滚涂3.2 既有建筑改造(现场施工):刮涂、淋涂、喷涂4、需要新购置的研究、开发设备5、产品涉及的环保污染治理措施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ISO14001:2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行,生产后剩余的部分液体可以进行直接再次利用于下一批次产品的生产,仅有少量冲洗冲洗废水通过开发区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统一处理。

二、项目总体技术方案1、项目总体框架和功能本产品通过成膜物质改性工艺、ITO原位聚合工艺、乳液聚合法基料树脂复配工艺和透明隔热复合涂料配方工艺等工艺技术相结合,采用ATO纳米浆料、各类透明树脂聚合物、混合溶剂和助剂等精心研制出的环保型透明玻璃隔热保温复合涂料。

本产品在制备过程中,舍去传统的水热法以氧化锡锑(ATO)为纳米基料和浓盐酸混合的制备工艺,采用铟锡金属氧化物(ITO)为复合纳米浆料,通过ITO原位聚合工艺与醇类等助剂进行反应。

在成膜树脂基料的制备方面,采用微波辐射的成膜物质改性工艺,对透明类树脂(包含聚氨树脂、氟碳树脂、硅类树脂、无机醇溶透明树脂等)进行改性,制备出侧链含有硅烷基团的成膜物质乳液,并利用多种高分子醇类助剂将改性树脂乳液和经过聚合的IOT复合纳米浆料等材料,经过反复研究实践,最终组合起来,获得最终成品的各项高效性能。

1.1 ITO原位聚合原理ITO纳米材料在涂料体系中分散和稳定是研制透明隔热保温复合涂料的关键,本项目利用对ITO其透明聚合特性,采用ITO原位聚合工艺对ITO纳米材料进行聚合改性,通过加入六硼化镨或六硼化铈等无机助剂对ITO纳米材料进行聚合反应,并利用在氨水等颜料调节的PH值环境为8~9之间进行超声分散,再通过加入相应的三乙醇胺、TiO2和助剂,获得分散性和稳定性良好的ITO复合纳米浆料,该浆料中降低了ITO颗粒之间羟基导致的氢键,使得表面的疏水性得到极大提升,促进ITO能够良好的进行分散。

1.2成膜物质改性原理产品的成膜改性过程一般采用溶剂挥发涂料干燥成膜,它不发生化学反应,是一种物理现象,一般在普通涂料行业中应用。

另外一种是通过化学交联反应成膜改性,能够提高成膜物质的性能和对其性能进行改性,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项目产品其应用特殊,对于树脂的要求更为严格,需要对树脂进行特殊改性,因此采用后一种类的化学交联反应进行。

项目的树脂基料利用透明类树脂(包含卷聚氨树脂、氟碳树脂、硅类树脂、无机醇溶透明树脂等)的优异特性和在微波条件下的合成方法,将透明类树脂与丙烯酸酯混合,利用去离子水为反应介质,通过成膜改性工艺和乳液聚合法基料树脂复配工艺,在常温的条件下合成出丙烯酸聚合树脂基料,该树脂基料能够良好的改变共聚物表面性能,使得透明隔热保温水性复合涂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易去污性、耐酸碱性、硬度、粘度、拉伸强度、表干时间均非常理想,并且提升了涂料的施工性能。

1.3产品的配方原理本产品通过独立研发的透明隔热复合涂料配方工艺,对涂料进行制备,其流程原理图如下:涂料制备过程如下:涂料主要分为A、B两组分进行配制(A组分为ITO复合纳米浆料,B组分为丙烯酸聚合树脂基料),最后通过透明隔热复合涂料配方工艺将A、B组分进行复配获得最终产品,其制备原理流程主要如下:(1)将ITO与六硼化镨或六硼化铈等无机助剂混合后,在温度60~80摄氏度真空环境下干燥2小时后,通过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加入KH-570偶联剂,在PH值为8~9的环境下超声分散,利用原位聚合工艺获得分散液;并通过添加助剂BYK-180和三乙醇胺、TiO等助剂和颜填料进行反应获得ITO复合纳米浆料,该浆料平均粒径在50~100 2纳米。

(2)选用透明类树脂(包含卷聚氨树脂、氟碳树脂、硅类树脂、无机醇溶透明树脂等)和丙烯酸酯,通过去离子水为反应介质,在常温下进行搅拌均匀并添加入一定量粘接剂,反应30分钟至1小时后获得侧链含有硅烷基团的丙烯酸聚合树脂基料。

(3)所制备出的ITO复合纳米浆料和丙烯酸聚合树脂基料在超声条件下按照1:1的比例添加进入乙醇溶剂中,通过高速搅拌熟化处理5分钟后,完成整个涂料的制备。

2、项目关键技术及解决的关键问题2.1关键技术如下:(1)成膜物质改性工艺;(2)透明隔热复合涂料配方工艺;(3)ITO原位聚合工艺;(4)乳液聚合法基料树脂复配工艺;(5)保温隔热均匀涂装结构工艺;2.2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1)研发出ITO原位聚合工艺,对ITO纳米功能材料进行原位聚合反应,获得了具有良好光学性能和理化性能的ITO复合纳米浆料,在保证优良的隔热和保温性能同时透光率达到95%以上,同时降低了项目对于ITO的用量,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投入。

(2)在对于涂料中的成膜基料树脂过程中添加透明聚合物进行改性,提高涂料在常规加热合成过程中使涂料的品质提高、反应时间缩短、产率提高等,同时该过程生产出的树脂基料不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

(3)透明隔热复合涂料配方工艺,使得整个涂料的生产制备流程简单,易于操作,涂料的品质得到提升的,并且涂料非常适合在涂装过程中的施工,节省了相关应用的大量人力和物力。

资料三建筑隔热涂膜玻璃建筑涂膜玻璃试制、生产总结报告一、涂膜隔热玻璃工艺说明本工艺涉及分离和混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对玻璃进行涂膜加工的技术,是一种涂膜隔热玻璃及其生产方法。

现有技术中,隔热玻璃如镀膜玻璃、LOW-E在线玻璃和LOW-E离线玻璃广泛应用在建筑物和车辆的节能隔热措施中。

隔热玻璃包括玻璃、电介质层、保护层和银层,其中银层可以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线,起到主要的隔热作用。

但是银层会造成光污染,并降低可见光通过率,影响采光,并且材料价格昂贵且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受腐蚀,寿命短暂。

虽然可以在表面再溅射一层氧化钛,来保证其在空气中的稳定性,但其内部还是有一层银,光污染和可见光通过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镀膜材料在液体状态时存在气泡,采用喷涂工艺时需要添加消泡剂来消除气泡,但是消泡剂会影响镀膜材料的成分指标。

采用刮涂工艺时会留有刮印,接头处有明显的痕迹,色差明显。

采用淋涂工艺时会出现上薄下厚、技术指标不平均和色差等问题。

本发明的这种纳米防紫外线隔热玻璃包括一块玻璃板,其中,所述的玻璃板的表面覆盖有一层氧化锡锑膜,所述的氧化锡锑膜的厚度在7-10um之间,所述的氧化锡锑膜中分布有复数个氧化锡锑颗粒,任意一个所述的氧化锡锑颗粒的直径均在1~100纳米之间。

本工艺还提供了一种生产上述涂膜隔热玻璃的方法,所述的这种方法包括一个在玻璃板上形成氧化锡锑膜的过程和一个将氧化锡锑颗粒分散在水体中的步骤,所述的氧化锡锑颗粒的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其中,在所述的在玻璃板上形成氧化锡锑膜的过程中,利用玻璃洗片机对玻璃板进行清洗并对清洗后的玻璃板进行烘干,在对玻璃板的清洗过程中,去除玻璃板上附着的油脂,利用一个液体循环过滤加热装置对含有氧化锡锑颗粒的水体进行过滤和加热,同时利用热红外热风发生器对含有氧化锡锑颗粒的水体吹热风直至消除其中的气泡,将清洗烘干后的玻璃板匀速通过一个平面淋涂装置的涂布口的下方,利用所述的平面淋涂装置将含有氧化锡锑颗粒的水体形成液体幕后涂布到玻璃板上,然后利用温控红外线照射箱对玻璃板及含有氧化锡锑颗粒的水体进行红外线照射,最后对玻璃板进行冷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