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运动的基本技术训练基本功--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现代汉语词典)基本技术--基本技术是高难度技术的基础,只有基本功扎实,才可能掌握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练出技术绝招。
基本技术的训练不仅是初级训练的主要内容,即使到了高水准训练阶段,基本技术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任何专案的技术动作都是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组合。
因此,训练的全部过程都应坚持不懈地狠抓基本技术的训练。
(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什麼是射箭运动的基本技术?射箭比赛所需核心技能就是射箭运动的基本技术,射箭运动的技术特点告诉我们最核心的也就是最基本的。
其中包括规范动作、起射节奏和适宜的心态三部分组成。
一、规范动作各部分和各环节的技术动作都必须符合规范动作的要求。
(它即符合射箭运动的技术规格,又符合运动员个人的型态特点。
)这是制胜的基础。
二、起射节奏必须具备鲜明流畅的、快的起射节奏。
这是制胜的关键。
三、适宜的心态——平常心这属於心理范畴,把它放在这裏主要是因为它是射好一支箭必须具备的条件。
如果一个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心烦气燥,患得患失,心乱如麻,是不可能射好箭的。
心理素质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比练技术还要难练的技能。
需要经过长期的、系统的、甚至是痛苦的训练才能获得。
是一个运动员思想修养和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
这是制胜的法宝。
射箭运动的基本技术训练——以"平常心"为基础,以提高技术规格品质和鲜明流畅的快节奏为目的,训练就是基本技术的训练。
其中含拉弓、撒放基本功、在比赛距离上对草靶实射、射环靶、记分射、考核等。
基本技术是技能积累的最佳手段,是学习技能、掌握技能、提高技能和调控运动员技术状态的最好方法。
基本技术训练应占多大比重,应根据训练任务、运动员的技术状况和"训练学"上的观点理论来决定。
规范动作:(本文不谈具体的技术规格,谈一谈与技术规格有关的一些问题)。
射箭技术动作上的"直线力"与"分力"。
"直线用力"是射箭运动的基本用力形式,"对称直线用力"是射箭运动的用力特点。
基本技术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强化"直线用力"。
射10环的决定性因素是"直线用力"。
影响射10环的直接因素是"分力"。
最大限度的保持"直线用力"和最大限度减少"分力"的产生是射出高成绩的最基本的条件。
古人射箭的标准是(从后肘至推弓手)"节节相对"和"胸开背紧"。
以"五平三靠"来保证,即:两脚平、两肩平、两肘平、两手平、心平为五平;箭靠嘴、耳听弦、弦靠胸为三靠。
全世界各国的射箭运动员都非常重视"直线用力"。
以美国射箭运动员为例,尽管他们的射箭姿势差别较大,用他们的话说,他们都在"够一条线",这条线就是"直线用力"现阶段讲"直线力"要做到"拉出直线力、瞄出直线力、撒出直线力"。
怎样做才能保证"直线用力"不受干扰,要做到"一个面"和"九条线"。
"一个面" ——即"射箭面"。
弓弦到位,起射的基本姿势形成的同时就形成了一个"射箭面"。
"射箭面"是勾弦点、搭箭点和靶的中心点连在一起所构成的这个面叫"射箭面"。
此平面通过靶心与箭靶正交,并垂直於地面。
" 射箭面"必须与地面垂直。
在起射过程中,要使弓的平面和箭的纵轴位於"射箭面"内,保证撒放后箭在"射箭面"内飞向靶心。
如果拉弓力的作用方向不在推弓力的延长线上,即非直线用力。
那麼,拉弓力的作用会改变弓平面的方向,使它偏离"射箭面",最后导致箭的飞行偏离。
从现在开始,起射过程的一切动作都必须在"射箭面"内,也就是说都不能离开那条连线及沿伸线。
离开了就是"分力",就破坏了"直线用力"。
九条线:第一条线:从正面观(矢状面),应将人体重心垂线落於两脚之间,其标准是体重必须平均落於两脚之上,保持拉弓臂与持弓臂之间的对称"直线用力",使左右的用力保持平衡。
(注意,重心垂线一定要在两脚之间,保持身体的正中位,使左(支撑力)右(拉弓力)的用力保持平衡。
)第二条线:从侧面观(额状面)人体应以踝关节为轴,身体略前倾,使人体重心垂线前移,保持重心在前脚掌。
在人体处於这种身体姿势时,为保持身体的平衡,肩胛骨会自然内收,两臂也会自然后伸。
这样就加强了后背肌群的用力,加强了"直线用力"。
A.开弓前的人体重心垂线。
B.开弓后的人体重心垂线。
C.前额的投影点不得超过自己的脚尖。
★身体重心前移一定要以踝关节为轴。
(有人研究证明,人在自然站立时,人体重心垂线是从枢椎齿突,髋关节中心之后,膝关节中心和踝关节中心之前通过。
这是正常人在自然站立时最稳定,最轻松自然的站立姿势。
)第三条线:从后面观,两肩关节的中心点与推弓点应在一条直线上。
这条线关键的部位是要做到两肩平。
第四条线:从前面观,推弓点、勾弦点与拉弓臂肘关节的中心点应在一条直线上。
箭的沿伸线应从肘关节中心点或中心点的下面通过。
这条线关键的部位除做到两肩平外,还应做好"塌肩抬肘"的动作。
第五条线:从上面观(俯视角),两肩关节的中心点与推弓点应在一条直线上。
这是九条线中最重要的一条线,平时讲的"直线力"指的就是它。
(这也是平常讲的那条"拉力线"。
)第六条线:从上面观(俯视角),推弓点、勾弦点与拉弓臂肘关节的中心点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由於人体形态的差异,这条线会有较大的不同,如果这三个点能在一条直线上,拉弓臂的纵轴应在"射箭面"中,这不仅从理论上讲,还是在实践中证明,都是最合理的。
因为它最符合"直线用力"的原则。
(这也是平常说的那条"拉力线"。
)第七条线:持弓臂(左手持弓者)肩关节的中心点与右脚尖应在一条直线上。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直线用力和防止"内合"力的产生。
第八条线:两肩关节的连线,两髋关节的连线,两踝关节的连线,都应与地面保持水准、并相互保持平行、还应相对重叠。
第九条线:是第五和第六条线撒放后形成的一条正对10环的直线。
这支箭能否射进10环,关键在这条线。
要形成这条直线有两点必须把握好,一是把握好一个"开"字,撒放时要做到胸要开,背要紧。
就是用"胸开背紧"的方法做撒放动作。
二是要把握好以用力线(第五条线)为主,将用力线与拉力线(在五、六两条线的中间)合并成一条线。
具体动作是,在撒放时第五条线前移(身体重心前移)第六条线后靠,这两条线在其中间合并,形成事一个"胸开背紧"的潇洒而又有力的撒放动作。
其中五、六两条线是最重要的,关系是最密切的,是互为影响,互为促进的。
开弓后这两条线形成了两个面,第五条线形成了"身体平面",第六条线形成弓的平面即"射箭面"。
这两个面(两条线)靠的越近越好,撒放后两个面一定要合并成一个面。
在撒放后这两条线在其中间部位合并成一条线(一个面),做到九九归一。
在这九条线的相互作用下,你所射出的这支箭应该是一支10环。
起射节奏:良好的起射节奏是射10环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是基本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运动员基本技术品质的重要标志。
快节奏的起射方法是当今比赛的需要,是当前射箭运动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最具竞争力的技能。
它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动作品质和心理程式不受干扰。
快节奏是我们技术风格的核心,因为它能做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快节奏不仅能表现一个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同时更能表现出一个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状态。
所谓快节奏不是越快越好,可因人的技术风格及性格特点而宜,一般在2秒左右为宜,最长不要超过3秒,也就是在瞄准最佳时机即将形成的同时撒放为最好(参阅《适宜的瞄准时》——此图附后)。
动作的"一致性"是射出理想节奏的基础,各技术环节都准确一致的完成了自身的任务,这种技术规格一致、运动幅度一致、时间一致、运动路线一致就是起射节奏的一致。
在起射一支箭的过程中,各环节越是准确无误,节奏的流畅性就越明显。
"清静无为"的心态是射10环的基础。
高品质的技术规格是射10环的条件。
鲜明流畅的快节奏是射10环的保证。
动作是节奏的凭藉!节奏是动作的统帅!具备高品质的技术规格和快的起射节奏才能成为一名射箭高手。
光有好的动作没有好的节奏或光有好的节奏而无好的动作,只能成为一名平手。
射10环是有条件的,其基本条件就是"动作+节奏",即良好的技术动作与适宜的节奏,也是我们常讲的"动作+决心"。
良好的起射节奏不仅表现一名射手的训练素质,更能表现一名射手的思想修养和心理素质;表现一名射手的勇气和决心,坚毅和刚强。
节奏的快慢是相对的,也是因人而宜的,当前的主要危险是节奏慢。
在最能射10环的时机不放箭,错过了最佳撒放时机,使技术动作品质下降,该射10环的箭射不了10环。
高手之间的竞争,节奏是最强的战斗力,它不仅表现在技术上,而在比赛的气势上,是战胜对手的杀手騐,特别是在一对一的淘汰赛和团体决赛中更能体现出它的优势。
快节奏的目的:说到底就是开弓后,在心态、动作与用力处在最佳状态时将箭放出,不给错误动作和不良心理因素留有活动空间。
如何才能保证起射的快节奏?快节奏的起射关键在两个字,一是"静",二是"满",即"心要静","力要满"。
古人云:"稳满方能得中",就是说心境和动作都达到最佳状态时才能射中。
心"急"是射快节奏的障碍,心"静"才是射快节奉的基础。
有些射手开弓后总想快一点射,在起射过程中越想快射越射不快,因为这种心态是错误的。
快的起射节奏不是想来的,是射手在起射过程中做出来的,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就像老子讲的:"无为而不为"。
适宜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射好一支箭必不少的条件之一,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它起著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也列为基本技术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