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上海市闸北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历史试卷 (2014.1)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1-3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欧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的社会转型期间,不曾发生的是 A.推行重商政策 B. 文艺复兴运动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2.‚阶级对抗从一开始就毒化了革命,致使和平改革成为不可能,并使许多资产阶级毫不迟疑地萌生破坏性的激进情绪。‛此言概括了某一事件爆发的深层原因,这一事件是 A.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工业革命 D.明治维新 3.伏尔泰曾讥笑说:旅行法国者改遵法律次数之多,犹如换马匹一样。这一现象在何文献颁布后得到改变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的核心内容当是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5.一位英国学者发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一般人听到‘马克思主义’这个词还要更晚一些‛。而马克思政党学说产生于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 6.他有许多容克的观念,他曾宣称普鲁士必须抓住任何有利时机进行扩张,建立一个新的德意志联邦的思想在他脑海里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他是 A.俾斯麦 B.舒曼 C.阿登纳 D.勃兰特 7.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曾感叹:‚当我们谈论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不久之后,俄国开始“前行”。这次“前行”的起点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8.下方是一幅遮住图例的地图,题为“1914年的亚洲”。图中 /// 阴影覆盖地区属于 2 / 7
A.英俄殖民地 B.法俄租借地 C.英俄势力范围 D.法俄势力范围 9.巴黎和会上大国共同约定至少在欧洲承认民族自决权的原则,即按照语言划定的每一个民族或者种族,原则上都能建立拥有自己的主权和独立的民族国家。而某种现实与这一原则相悖,19年后最终酿成了 A.五四运动 B. 十月革命 C.慕尼黑危机 D.柏林危机 10.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200到300万,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据此推断,图书管理员可能听到借阅者说的是 A.‚幸好有图书馆,我中午可以打个瞌睡、晚点回公司‛ B.‚幸好有图书馆,我和全家不至于冻死在街头‛ C.‚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每天守在壁炉边收听广播。‛ D.‚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11.二战结束时,它已占据了世界工业生产量的三分之二,拥有世界黄金的三分之二,它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39年增加了两倍半,而出口增加了三倍。它因此得以在战后实施 A.马歇尔计划 B.莫洛托夫计划 C.西欧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 12.某区域,1919年协约国决策者曾考虑将它作为防止布尔什维主义的缓冲区;二战后,有11个国家和1亿人口被置于共产党政府的统治之下。以该区域的国家为主体成立的组织是 A.北约 B.华约 C.欧盟 D.联合国 13.一场猛烈的排外运动,其领导者是长州藩和萨摩藩的领主,他们试图推翻德川的统治,领导一次民族复兴。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A.“脱亚入欧” B.“明治维新” C.“尊王攘夷” D.“废藩置县” 14.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推倒柏林墙 B.结束越南战争 3 / 7
C.撤出古巴导弹 D.成立独联体 15.某组织条例规定:‚在根本利益上与各成员国相一致、确实可实现原油净出口的任何国家,在为全权成员国的三分之二多数接纳,并为所有创始成员国一致接纳后,可成为本组织的全权成员国。‛以下不是该组织成员国的是 A.伊朗 B.以色列 C.利比亚 D.沙特阿拉伯 16.近代某文论写到:‚斯宾塞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该文作者当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梁启超 D.严复 17.下列表明洋务派之思想的是 A.“君民共主,权得其平” B.“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C.“西学本身,体用兼典”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有学者认为:“如果①可称为造船制炮的改革,则②不妨称为编预算写宪法的改革,虽说康梁等人胸中另有城府,他们的志向超过目前之规划。” ①、②当是 A. 洋务运动 公车上书 B. 清末新政 请愿运动 C. 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D. 清末新政 仿行宪政 19.右图中沿“外滩”的斜线网格 所示区域划定的时间当是 A.1840年 B.1842年 C.1845年 D.1860年 20.19世纪60年代经常有人借用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中兴,称誉当时 为清代中兴。这一评价依据的主要 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开办京师大学堂 21.中国近代思潮的演进轨迹可概括为 A. 派系斗争十分尖锐 B. 政权更替相当频繁 C. 抗争、变革和启蒙 D. 忧患、抗争和共和 22.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清末新政 D.太平天国运动——中日战争——辛亥革命 23.“其根本用意在于本乎现代西方最先进的科学并结合中国固有的思想,以指点出人文与社会进化必须遵循的自然道理及中国文化所应发展的方向。”“其”当指 A.《天演论》 B. 《时务报》 C. 《新史学》 D. 《新青年》 24.右侧漫画所绘现象的世界背景是 4 / 7
A.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扩展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 25.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 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 国而是战胜国。‛此观点的依据是 A.战胜国掀起瓜分狂潮 B.战胜国要求扩大市场 C.战胜国扩大资本输出 D.战胜国希望利益均沾 26.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 其枢纽,皆在银行。‛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列强已控制中国银行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D.中国半殖民地化最终形成 27.右图漫画(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所示事件后的政治局势是 A.暴力革命 B. 军阀称帝 C. 分裂割据 D. 民国初建 28.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中国历史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C.梁漱溟:将来全世界都要走“中国的路,孔子的路”。 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29.下图为上海著名食品企业凯司令的商标。据此推测,与它的成立有关的是 A.辛亥革命的胜利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北伐战争的完成 D.上海解放的捷报
30.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有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如果进行反驳,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提出的是 ①松冈环:《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 ②禹硕基 等主编:《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暴行》,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 5 / 7
③李克痕:《沦陷后之南京》,汉口《大公报》1938年7月13日 ④ 张生、吴凤照、费仲兴 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39——幸存者调查口述续编(下)》,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31-3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3分,其余各项可能为0分或1分,多选得0分。 31.据统计:17世纪全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估计约有500万;18世纪时,超过一个亿。此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拿破仑战争光大了启蒙思想 B.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对外扩张 C.新航路开辟扩大了英国市场 D.英国一直走在现代化的前列 32.1876年奉派的第一任驻英大臣郭嵩焘在英潜心考究后,多次提到‚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具有本末‛,他意在表明 A.西方国家历史悠久,政治清明。 B.西方国家历史同中国一样长,也有农业和商业。 C.西方国家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船炮技术,还有制度文化。 D.西方国家建国才两千年,政治和宗教始终在修订,经济部门也很完备。 33.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反映了描述者 A.反对地方宣传自由 B.赞成宪政,反对清廷专制 C.肯定报纸教化有功 D.鼓吹新政,反对满清统治 34.‚您可知道阿贝的原意就是父亲吗?您若是作了阿贝,……国家又从您这儿多添一个会思维的生灵。这件事倒还有点儿神圣的意思在内哩。可是倘若只是由于剃了发,穿一件披肩,一件短袍,终日期待着一项微薄的收入而做了阿贝先生,那可就配不上阿贝这个称号了。‛对伏尔泰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 “阿贝”是神圣的 B.“阿贝”很贪财 C. “阿贝”收入微薄 D.“阿贝”神圣性已丧 35.某论文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 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B.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C. 世界经济多元化的趋势 D. 欧洲、日本的重新崛起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 国家形式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类社会有三种好的国家形式和三种不好的国家形式,它们一一对应的是:君主制和暴君制,贵族制和寡头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