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2、 国家(政府)失灵:指的是仅仅依靠 政府的行政手段(如计划、命令等), 也无法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3、 格里.斯托克的观点p44 鲍勃.杰索普的观点
(二)善治及其基本要素
1、 善治的定义: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 社会管理过程。
2、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 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 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 状态。
(5)治理理论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 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这个政 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
二、“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 1、 相同点: ➢ 作为一种政治管理过程,也像政府统治一
样需要权威和权力 ➢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推
动社会发展 2、本质区别: ➢ 主体不尽相同:社会公共机构;强调多元性 ➢ 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自上而下;
第一节 治理理论概述
一、治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含义 (一)治理理论的提出 ➢ 治理一词原意主要指控制、指导或操纵 ➢ 在英语国家中指的是在特定范围内行使权
威 ➢ 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
一词 ➢ 治理理论的研究热潮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1、一些国际性组织纷纷以“治理”为中心议
题发表报告 2、以推进治理为目标的国际性组织和刊物相
继问世 3、大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治理”理论进行
阐释
(二)治理理论的含义
1、关于治理概念的种种定义
➢不同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术背景出发 必然产生有所差异的理解,代表人物有:
奥利弗《治理机制》、青木昌彦《比较 制度分析》、詹姆斯《没有政府统治的 治理》和《21世纪的治理》
➢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颇具代表性和权 威性:
4、关于治理理论的主要论点 代表人物:格里.斯托克
(1)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 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2)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 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限和责 任方面的模糊之点。
(3)治理理论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 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 依赖。
(4)治理之行为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 主自治的网络。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管理过程 ➢ 管理的范围不同:以领土为界的民族国家;
可以是特定的领土界限内的民族国家,也可 以是超越国家领土界限的国际领域 ➢ 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主要源自政府的法 规命令;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
三、善治及其基本要素
(一)关于治理失败的讨论
1、 市场失灵:指的是仅运用市场的手段 (如竞争、效率等),无法实现资源的 最佳配置,即无法达到经济学中的帕雷 托最优。
(二)经济全球化 1、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 2、 定义:主要是指商品、资金、信息、 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经济要 素在全球范围内加以合理配置。 3、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两大推动力: (1)私营领域中运输、通讯成本降低 (2)公共领域内限制贸易、投资的政策 障碍的减少
全球化就是时空压缩,全球化使得人类 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的社会。
个人与公私机构管理其自身事务的各种 不同方式之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 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 的过程。
2、关于治理概念的不同用法 (1理的治理 (4)作为“善治”的治理 (5)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 (6)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1、 治理理论概述 2、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 3、社区治理理论及其背景 4、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
治理、社会治理、全球治理是近些年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潮和理论,其产生和发展的 背景十分复杂,包括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各国政 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范围内“结 社革命”的兴起,以及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 等。在治理理论的影响下,作为城市和乡村的 基层的社区的治理话题,也提上了议程。目前 中国城乡社区的管理与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经 历的过程一样,正处于由社会控制向社区治理 的历史性转变中,但由于中国历史和现实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独特性, 中国城乡社区治理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又 独具特点,这是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必须认识 清楚和认真对待的。当我们致力于社区治理这 一新的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探索时,别国和中国 过去实践所依据的理论概念,如社区发展、社 区建设、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工作等, 有重要的比较和参考价值。
(三)全球化影响下的人类政治生活变 迁
1、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 领土、 主权、 人民
2、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的形象 和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1)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领土要素 提出了严重挑战
3、关于治理理论的含义 (1)在主体上,超越企业治理的局限,
也突破一国治理的范围 (2)在基础上,超越国家权力中心论,
对内不再享有唯一的、独占性的统治权 威;对外国家主权或自主性观念受到各 类超国家体制概念的挑战和削弱 (3)在方式上,既实行正式的强制管理, 又有行为体之间的协商;既采取正统的 法规制度,又要自愿接受并享有共同利 益的非正式的约束 (4)在目的上,各行为体在互信互利的 基础上进行协调,合作,化解矛盾,维 持秩序,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 的最大化
3、 法国学者玛丽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四 个要素p45
4、中国学者俞可平提出善治的十个要素: P45
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 有效、参与、稳定、廉洁、公正
第二节 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
一、全球化时代人类政治生活的变化迹 象
(一)全球化及其分类 1、定义:全球化是指多大陆之间形成
的相互依存网络构成的一种世界状态。 2、分类: ➢经济全球性 ➢军事全球性 ➢环境全球性 ➢社会和文化全球性 ➢政治全球性 ➢法律全球性
本章的重点
对治理理论的出现背景、概念含义、从治 理理论到社区治理理论的过渡,以及与其相 关的理论范畴,进行总体的介绍。
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治理理论的产生背 景;掌握治理理论的含义及其与统治概念的 区别;重点掌握社区治理理论的含义、社区 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与社区治理相关 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