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精神中学教学论文

人文精神中学教学论文

人文精神与中学教学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高中政治课教
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主要从科学精神与
人文精神的关系中强调人文精神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一是有利于
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有利于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构建和谐校园
环境。
【关键词】人文精神;素质教育;培养人才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对立统一的一对概念,也是高考的两个
重要目标。科学精神是人们探索事物(包括自然、社会、思维)本
质、规律的精神及其活动,就是通常讲的“求真”;人文精神则是
以人为中心,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不同时代人之
间关系中形成的一种思想道德观念,就是通常讲的“求善”。科学
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科学精神可为人文精神创造
技术和物质基础,人文精神则为科学精神指明正确发展方向,并提
供强大精神动力。
人文精神反映在中学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
关心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
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不仅要教会学生处理好生生、师生间的关系,
培养团结合作共进的精神,而且要教会学生关心社会,培养良好的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能力的提高则重在阅读概括能力、记忆
思维能力、运用创新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
人文精神在中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
才。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
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
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
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
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
助于把全面发展的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
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
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实现这一任务的一个关键环节之一是教师必
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思想前提,
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思想保证。人文精
神的核心思想是对人性的关怀,对教师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关怀,视
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教学的功利色彩才可能淡化。在这
种精神指导下,教师不仅会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十分关心学生
的身心健康;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实状况,更会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
展;不仅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会关心学生获取知识的方
法;不仅关心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关心学生与同学合
作相处的能力;不仅关心学生思考解答问题的结果,更会关心学生
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培养了不少的高素质
的专业人才,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工作中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或者
取得的成就完全被另一种行为所吞噬,造成这些结果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人文理念的缺失。
其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意引导学生关心自然与社会问题,关心人
们生产、生活的各种需要,关注人类发展的未来,正确认识社会发
展与个人发展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产生解决以上问题的紧迫感
和求知欲。而这些问题也正是中学各学科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的内
容,并试图加以从理论知识(而不仅仅是经验)高度进行解决。现
在有了人文精神的熏陶,书本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纸上谈
兵,问题的提出有了现实依据,学习起来就会产生巨大兴趣和动力。
这在自然与人文学科教学中都不胜枚举。例如汶川大地震把众多房
子夷为平地,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害,其原因之一是房子的
抗震功能低,由此激发了不少高三学子报考建筑专业的热情,发誓
要在抗震建筑研究领域取得成就。
再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构建和谐校园。师生感情
的融洽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授课能力与敬业精神。这两个因素无
不与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关。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一个人文知识丰富
并升华为较强人文精神的教师,不仅讲课语言生动形象,人情味浓,
表现力强,浅显易懂,而且课件内容丰富,能激发学生想象力,活
跃学习气氛,有利于提高授课能力。一个能实现学生在快乐中求知、
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教师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事情往往是这
样,两个教学水平相当的教师,其中一个对学生高度负责,处处关
爱学生,更能得到学生的尊敬。理由无非是两个,一个是与学生打
交道多,感情得到交流与升华,二是关爱学生的一言一行最易触动
学生心灵深处的感激之情。本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师徒
之间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敬畏之情,融洽的师生关系必须经过长久的
交流与磨合才能建立起来,这就需要一种坚定顽强的敬业精神,而
以人性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则是爱岗敬业的精神支柱。有了这根
支柱,我们就不会歧视差生,就不会包容高材生,学生面前一律平
等的伟大形象就会树立起来。
人文精神还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提高命题质量、正确把握考试方向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它与科学
精神一道成为了指导我国中学教学科学发展的基本价值导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