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雏鹅的饲养技术

雏鹅的饲养技术

雏鹅的饲养技术
雏鹅的潮口与开食雏鹅出壳后的第一次饮水俗称潮口,第一次吃料俗称开食。

开食时间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
活率。

雏鹅出壳24h左右,当大多数雏鹅站立走动、伸颈张嘴、有
啄食欲望时,就可进行潮口。

具体方法:将雏鹅放入篮中,将鹅篮浸入清洁的浅水中(以不淹
到雏鹅的颈部为宜),让雏鹅自由活动和饮水3~5min,然后,将鹅
篮提出水面放到温暖的地方,让鹅理干绒毛。

也可在室内用小盆盛
水潮口。

经几次调教,便可以自由饮水。

天气炎热、雏鹅数量较多时,可人工喷水于雏鹅身上,让其互相吮吸绒毛上的水珠。

或用饮
水器直接给雏鹅初饮;初次饮水可以刺激雏鹅的食欲,促使胎粪排出。

由于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温度对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

大群饲养可利用煤炉加热或暖气供热来进行,密度控制
在20~30只/m2。

1.-25日龄温度26~280C,湿度60%~65%;6~lO
日龄24~26℃,相对湿度65%;11~15日龄22~24℃,相对湿度65%~70%;16~20日龄20~22℃,相对湿度70%左右。

这样经过
10~20日龄后,选择晴朗天气就可将雏鹅进行放牧饲养。

雏鹅在开水、开食之前,应根据出雏时间的迟早和雏鹅的强弱,进行第1次分群,给予不同的保温制度和开水、开食时间。

开食后
的第2天,可以根据雏鹅采食情况,进行第2次分群,将那些不吃食,或吃食量很少的雏鹅,分出来另外喂食。

一般每群以100~150
只为宜,分群时还应注意密度,一般每平方米雏鹅饲养数为:1~5
日龄20~25只,6~10日龄15~20只,11~15日龄12~15只,15
日龄以后8~10只。

雏鹅喜欢聚集成群,如果温度低时更是如此,
易出现压伤、压死现象。

雏鹅在10日龄以后,条件适宜即可放水和放牧。

22~70日龄仔鹅可采用全舍饲和放牧结合补饲两种方式,其中
以后者较多见。

一般全舍饲饲养每只鹅需要全价饲料lOkg左右,放
牧结合补饲饲养每只鹅需要全价饲料5.6kg。

体重可达到3.2~
3.5kg以上。

春秋季雏鹅10日龄在气温暖和,天气晴朗时可在中午放牧;夏季时可提前到5~7日龄,刚开始时1h左右,以后逐步延长,到30~
40日龄可采用全天放牧,并尽量早出晚归。

放牧时可结合放水,时
间从15rain逐渐延长到O.5~1h,每天2~3次,再过渡到自由嬉水。

[1]
放牧场地要有丰富优质的鹅喜食的牧草。

鹅喜食的草类很多,一般只要无毒、无刺激、无特殊气味的草都可供鹅采食。

牧地要开阔,可划分成若干小区,有计划地轮牧。

牧地附近应有湖泊、小河或池塘,给鹅有清洁的饮水和洗浴清洗羽毛的水源。

牧地附近应有蔽荫
休息的树林或其他蔽荫物(如搭临时荫棚)。

①放牧群一般以250~300只为宜,由2人放牧,放牧地开阔时
可增至500只左右,甚至可达1000只,由3~4人管理;
②放牧时应注意观察采食情况,待大多数鹅吃到7~8成饱时应
将鹅群赶入池塘或河中,让其自由饮水、洗浴;
④放牧时驱赶鹅群速度要慢,防止践踏致伤;
⑤避免在夏天炎热的中午、大暴雨等恶劣天气放牧。

应用全价配合饲料饲养,日粮中代谢能11.7MJ/kg,粗蛋白质18.O%,粗纤维6.O%,钙1.2%,磷O.8%。

育肥鹅育肥期间的日粮组成:前期精饲料60.O%,粗饲料40.O%;后期精饲料80.0%,粗饲料20.O%。

全舍饲鹅生长速度较快,但饲养成本较高。

全舍饲法也是放
牧鹅后期快速育肥的一种方法,育肥期约1周。

(二)加强疫病控制,进行科学免疫。

雏鹅的免疫力低,疫病会致使它们大量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的原则,制定适合当地养殖场的科学免疫程序。

当出现疫病时,要
及时隔离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