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评价PPT课件
成人慢性便秘患者
I
电针治疗
C
枸橼酸莫沙必利或普卢卡必利治疗
O
主要结局指标:自主排便次数、自主排便时间、
大便性状次要结局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值变化、
胃泌素及生长抑素监测等
S
RCT/CCT
2019/11/12
.-
14
2.检索策略
中P
便秘、功能性便秘
I
电针
C
枸橼酸莫沙必利、普卢卡必利及其他商品名(快力、贝络纳等)
研究结果
最终纳入11项研究684例患者,经meta分析发现电针组和药物组在周自主排便次数、粪便性 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焦虑和治疗有效率方面的影响相当;电针组在24周远期疗效、便秘 相关生活质量、抑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效果优于药物组;药物组与电针组在排便困难程 度方面的疗效需进一步论证。
研究结论
电针与促胃动力药物在疗效上差异不大,但电针组患者的便秘相关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不良 反应发生率优于促胃动力药物组,尚需开展更多研究进行论证。
结局指标
主要指标 (1)周自主排便次数 次要指标 (1)排便困难程度(2)粪便性状(3)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 (4)治疗有效率(5)不良事件发生率(6)周自主排便次数24周远期疗效
文章的排除标准
(1)研究对象描述不清; (2)干预措施描述不清; (3)纳入研究的终点观察指标无以上任一结局指标; (4)无法获得全文或未提供本研究所需详细数据; (5)未比较基线数据或基线数据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6)重复发表文献(学位论文与期刊内容一致者仅纳入一篇文献)。
10
1.文章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研究类型
出版与未出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无语种的限制。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年龄≥18岁; (2)符合现有的慢性便秘诊断标准(功能性罗马指标II/III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便秘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 医内科学等)的成人慢性便秘患者。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发展, 临床试验发现电针可以显 著增加便秘大鼠结肠中肠 嗜铬细胞的数量以及5HT与TPH的表达量,由 此促进结肠运动并改善便 秘症状[9];临床上也将 电针治疗作为便秘治疗手 段之一。
同时愈来愈多的研究发现电针较促 胃动力药治疗效果好,但也有研究 显示两种疗法结局无明显差异本文 拟对此进行meta分析,判断电针治 疗是否对便秘患者比促胃动力药治 疗效果好。
2019/11/12
.-
12
2019/11/12
1:文章的纳入排除标准
2:检索策略
3:文献筛选 4:资料分析方法
.-
目 录 Contents
13
2.检索策略
结构化循证问题
P
符合现有的慢性便秘诊断标准(功能性罗马指标
II/III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便秘标准、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等)的
2013年《中国慢性便秘 诊治指南》提出治疗方式 有:调整生活方式,药物 治疗,精神心理治疗,生 物反馈及其他方法,如益 生菌、针灸(缺乏循证医 学依据)等及手术治疗。 在药物治疗中,世界胃肠 组织便秘指南(2010) 版将促动力药普卢卡必利 的循证医学证据定为I A 级,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促 动力药为普卢卡必利和莫 沙必利。
2019/11/12
目的
判断电针在功能性便 秘患者中的治疗有效 性和安全性是否好于 促胃动力药。
.-
4
研究的方法、结果、结论
研究方法
检索 Cochrane Library 、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 ( JBI )、 PubMed 、 Ovid 、CMB、 WangFang Data、 VIP中关于电针与促胃动力药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 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 RevMan 5.3 软件行 Meta 分析。
系统评价作业汇报
电针与促胃动力药比较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系统评价
小组成员:黄玺 沈阳
2019/11/12
.-
1
2019/11/12
第一章:摘要 第二章: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结果 第五章:讨论
.-
目 录 Contents
2
2019/11/12
PART 01
摘要
.-
3
研究目的
O
自主排便次数、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生活质量等
S
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
英文检索词
P
Constipation、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
Electric acupuncture、 electroacupuncture
C
Mosapride Citrate、prucalopride
2019/11/12
.-
7
2019/11/12
PART 03
研究方法
.-
8
2019/11/12
1:文章的纳入排除标准 2:检索策略 3:文献筛选 4:资料分析方法
.-
目 录 Contents
9
2019/11/12
1:文章的纳入排除标准
2:检索策略 3:文献筛选 4:资料分析方法
.-
目 录 Contents
(1)肠易激综合征; (2)便秘继发于其他疾病者; (3)认知障碍、不能表达主观不适症状者及精神病患者; (5)合并心血管、消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等严重消耗性疾 病的患者;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019/11/12
.-
11
1.文章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干预措施
试验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或者普卢卡必利治疗。两组均不与其他药物 (包括抑酸 药和其他影响胃肠动力药物)或治疗方式(包括腹部按摩等)联用,其他非药物治疗(如一般饮食、心理 治疗及护理方式等)在两组间一致。电针治疗的穴位、频率、治疗周期和药物的剂量、疗程、给药途径 均不限。
2019/11/12
.-
5
PART 02
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2019/11/12
.-
6
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慢性便秘可由功能性疾 病和器质性疾病引起, 功能性便秘占病因首位。 功能性便秘通常的定义 是以持续性排便困难或 排便有不尽感和/或排便 次数减少(每3-4天1次 或更少)为特征的疾病, 没有报警症状或继发病 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我国功能性便秘的发病 率约为10%~15%。功能 性便秘发病常呈慢性、 进展性,并极大影响患 者日常生活并降低其社 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