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蒋桂华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电话:86417308一、草莓生产特点1、草莓果实为浆果,不耐贮运,既是缺点又是优点。
2、市场需求、气候条件不同会影响草莓品种、生产场地和生产模式的选择。
3、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多;时间跨度大、自然灾害多,技术环节多、复杂,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成为高收益。
二、草莓产业现状123、草莓生产方式日光温室、大棚、露地;立式栽培4、浙江省草莓产业现状省内草莓栽培面积约6.5万亩,产量9万吨;异地种植2.0万亩以上;合计年产值约15亿元。
5、2010年草莓产业形势栽培面积有所扩大。
主产区回升、新兴产区形成、周边省份面积扩大。
总产量大致保持稳定。
因为气候异常,许多地区亩产量有所减少。
效益提高不少。
草莓价格持续高位销售。
新品种比例提高、采摘扩大。
6、浙江省目前草莓栽培品种情况鲜食品种有‘丰香’、‘章姬’、‘红颊’、‘枥乙女’、‘法兰蒂’、;速冻加工品种主要是Camarosa、BF系。
全省范围内‘章姬’、‘红颊’等新品种的在逐步提高,由于这两个品种感炭疽病,育苗困难,丰香品种仍占有较高比重。
草莓果实品质三、草莓品种(一)、分类1、日本系:香甜、促成栽培。
丰香、红颊、章姬、枥乙女、花姬、佐贺清香、幸香;2、欧美美系:个大、耐贮、抗病、产量高。
全明星、弗吉尼亚、达赛、卡姆罗沙、甜查利;3、国内选育的品种。
星都1号、2号、硕丰、硕蜜、石莓1号、2号、3号、书香、天香、燕香、春香、晶瑶、凤冠等。
(二)草莓优新品种1、红颊株形直立,生长旺盛。
平均株高19.7 cm ,比丰香高5.22 cm。
株幅28.3 cm ,与丰香相似。
单叶面积48.5 cm2 ( 丰香45.6 cm2) ,叶厚0.42 mm(丰香0.33 mm) ,叶色浓绿,叶片呈长圆形。
叶片数比丰香少1~2 张。
匍匐茎生长红颊抽发匍匐茎能力比丰香稍弱。
对白粉病、叶斑病、黄萎病及芽枯病的抗性比丰香强,但对炭疽病和灰霉病的抗性比丰香弱,育苗难度高。
红颊花芽分化时间比章姬迟,采摘时间比丰香迟5-7天。
红颊品种定植后,当抽发3~4片新叶后开始抽发第一(顶) 花序,第一花序的平均花数为13.5朵,比丰香少3朵,以后各次花序与丰香相似,至第2年5月采摘结束,共可抽发4次花序。
各花序可连续开花结果,中间无断档。
红颊果实圆锥形,果形端正整齐,畸形果少,果色鲜红美观。
单果重和产量均高于丰香。
可溶性固形物8 %~13 %,降酸快,肉质脆、酸甜可口是其主要特点,且硬度适中,耐贮运。
栽培要点育苗时母株最好在3 月下旬前定植,4 月上旬以后定植则抽发匍匐茎数量相对较少。
5-8月必须注意炭疽病的防治,采用土壤消毒,避雨并结合药剂防治效果良好。
9月5-15日定植。
红颊为大株型草莓品种,易感染灰霉病,因此,要求畦面宽60 cm以上、高35cm ,株距20cm 。
因红颊草莓易感染灰霉病,大棚覆盖后,要严格控制棚内湿度,可采用软管滴灌,全地膜覆盖(畦沟面全部用地膜覆盖)或沟面用稻草覆盖等措施,并结合药剂防治控制灰霉病发生。
红颊草莓品种叶片数少,要注意对有用叶片的保护。
花序出现时无须用赤霉素处理。
各花序连续开花结果,为了保证养分供应要施足基肥,并及时追肥。
2、章姬章姬草莓品种特性株形直立,平均株高19.6cm,比丰香高5.11cm,生长势旺盛。
章姬抽发匍匐茎能力比丰香强。
对白粉病、叶斑病、黄萎病、芽枯病、灰霉病抗性比丰香强,但对炭疽病抗性比丰香弱,在育苗中要注意防治。
章姬草莓定植后,当抽发4~4.5张新叶后开始抽发第1 (顶) 花序,共可抽发4次花序。
章姬的花轴长比丰香大近1倍,且粗硬。
单花开放一般持续5~7天,整个花序先后开放约需20天,各花序可连续开花结果,连续采摘,中间无断档。
花芽分化时间比丰香早1周左右,成熟期可比丰香提早5天左右。
果实呈长圆形,果形端正整齐,畸形果少,果色鲜红美观。
味甜,单果重、产量等大于丰香。
果实柔软多汁,耐贮运性较差。
栽培要点:在育苗期5-8月,必须注意炭疽病的防治,选用无病母苗,采用土壤消毒,避雨并结合药剂防治效果良好。
由于章姬生长势强、花轴长,畦面宽要在60cm 以上, 畦高35cm ,株距20cm。
花序出现时无需用赤霉素处理。
由于章姬每花序着果数多,且各个花序连续开花结果,必须严格进行疏花疏果工作。
每花序保留1至3级果即可,其余疏除。
章姬果实柔软多汁,需长距离运输时,应在果实八成熟时采摘。
3、佐贺清香4、枥乙女5、幸香四、育苗技术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育苗四个阶段:母株定植;匍匐茎抽生;子苗培育管理;促进花芽分化。
1、苗地准备、母苗定植☐选用无病母苗。
☐苗地选择。
土质松,排灌水方便,不能积水,忌连作。
作苗地前不能使用土壤中残留量大的除草剂。
☐放基肥:200公斤饼肥或1000公斤有机肥/亩,全面撒施,做畦,宽1.2-1.5m。
根据土壤肥力,可不施基肥。
☐母苗定植为3月下旬—4月10前;株间距50cm;薄肥勤施。
☐5月上喷赤霉素50ppm2次,间隔10天。
2、匍匐茎促发☐及时摘除花茎、枯叶。
整理匍匐茎和压蔓,均匀分布,通风透光。
☐本阶段肥水管理做到促发匍匐茎,可适时追肥。
☐草害防治:育苗前期中耕除草后可用丁草胺、百草枯封面。
3、子苗管理、农药预防☐4、5月份10-15天,防白粉病、叶斑病、炭疽病、蚜虫等,选用大生、咪鲜胺、乐斯本等。
☐6-8月基本上是7天1次防治草莓炭疽病,轮换使用使用凯润、使百克、百泰等,可配上大生,后期注意斜纹夜蛾。
阵雨后一定要补喷一次。
☐6月底7月上,若子苗已布满哇面,喷100ppm的多效唑2次,间隔15天,提高植株抗性。
☐有条件,高温期可盖50%-75%遮阳网,日盖夜收。
子苗培育管理☐小苗布满畦面后,割除母株,整理小苗,密的地方挖掘小苗进行假植,使留下的小苗均匀分布。
4、花芽分化诱导前后与环境、植株条件的关系因素花芽分化诱导花芽发育低温促进(+)抑制(-)高温—+短日照+ —长日照—+叶片数少+ —叶片多—+体内氮素少+ —体内氮素多—+大田育苗—农药组合防治;大田避雨遮阳育苗方式;基质营养钵及假植育苗方式四、栽培管理1、土壤消毒☐水稻轮作。
淹水处理。
除盐效果较好的是种水稻、淹水处理。
光雨水流洗不够。
喜水分,但要考虑土壤中氧气。
深耕、多施有机肥,保持土壤通透性☐棉隆熏蒸土壤法:7~8月份,整地,施有机肥,翻土,均匀撒施棉隆微粒剂20-30克/M2,亩用量约15公斤,然后耙细土壤,适当浇水使土壤水分保持60%左右,塑料薄膜密闭15天以上。
☐石灰氮太阳能高温消毒法,亩用量70—100公斤,密封15天揭膜7天后,种。
2、施肥、做畦☐基肥(2/3)与追肥☐亩约需施纯氮30、磷8、钾30公斤。
☐有机肥全面撒施。
3、定植及定植后管理☐定植在9月10前后进行。
但最好能参考春节时间。
面积大的可分期种植。
☐定植前2~3天,苗地一定要喷一次农药防治病虫。
☐最好是现挖现栽,种植后仔细浇(灌)水,根茎部一定要保持湿润,促进成活、发新根。
☐品字型、株距20cm左右、小苗弓背朝沟外。
4、保温管理--铺地膜☐盖大棚膜后,根据植株长势适量灌水。
☐花序间叶片数少的品种仅摘除枯叶。
☐及早摘除匍匐茎;或可留备来年母苗用。
☐一般留一芽。
盖地膜前,需松土。
5、保温管理--盖大棚膜☐夜温降至12度,保温开始,10下旬盖大棚膜。
☐严冬季节,通风口迟揭、早放。
☐现蕾~花期,第一花序未至日温27~28度,夜温7度以上。
果实膨大期~收获期,日温25~28度,夜间保温,最低夜温7度。
3下~4月后,大棚开放。
6、畸形果对策☐放置蜜蜂开花前2天-4月放置蜜蜂,位于大棚的北端;喷药时拿出大棚,冬天要防冻。
要喂糖液。
☐花芽发育期,特别是在9月底10月初不要喷穿透性特强的农药或不要添加透性特强粘着剂。
开花期不要喷农药。
☐中午前后要换气、降湿,促进花药开裂。
☐摘果、定期适量灌水,维持生长势。
☐花期喷0.3%硼砂有利于花粉发芽和花粉管生长。
☐(第二花序时),喷赤霉素10ppm、5ml/株;以后,喷赤霉素5ppm、5ml/株,维持生长势。
☐做好防冻。
7、疏花疏果☐及早摘疏小花、小果、畸形果,花序采收结束时,及时把花轴除去。
维持生长势、不会断档。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长势。
第一花序留3~7只果,第二花序留3~5只果,第三花序留3~7只果。
五、植株温、光、气、肥、水管理知识☐栽培中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技术措施,均可提高产量和品质。
☐涉及到叶片、叶绿素含量,温度,光照(叶片受光率)、二氧化碳浓度。
1、植株管理☐保持足够的叶片数,温度低、叶片老化慢,冬季的叶片光合功能可达50天。
☐不可过分密植,红颊草莓株距20~25cm,叶片间不相互遮挡。
要使用清洁薄膜2、大棚管理☐光合作用适温在20度左右,15~27度,低于10或高于30度受影响。
这温度与花粉萌发相符。
☐冬季早晨应尽早去掉内膜,提高透光。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360ppm,施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应在早晨。
☐大棚开闭除了调节温度、降低湿度,还有就是增加棚内二氧化碳。
3、养分管理☐亩栽3吨,N、p、K吸收量为21-3.5-21kg☐土壤中p含量过多积累。
会影响k、Ca的吸收。
☐宁可少施,后期追肥。
4、着果量与根系的关系☐摘除小花对根系生长有益处。
☐结果过多,长势衰弱时,老是追肥并不是好策略。
5、草莓断档现象☐植株成活后,摘叶,避免大量施氮肥;花芽分化促进不能过早;不能过早保温;☐不能过早盖地膜。
☐前花序着果太多会引迟下一花序开花,减少花数。
六、草莓病虫害防治选用无病苗。
做好田间清洁工作,减少病菌、害虫源。
及时摘除病叶、老叶、病株。
保持适当密度,通风透光。
做好温、湿度控制。
使用性激素诱捕器、硫磺发生器、熏剂。
定期喷药防治。
(低毒性、间隔日期)1、草莓炭疽病➢危害症状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
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
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
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
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
➢发生特点: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
在田间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
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
5月下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