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及遗迹(遗迹至少8个):1.南京,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王府等。
2.扬州,有唐城遗址、史公祠、平山堂、瘦西湖、何园、个园等文物古迹。
3.常熟,有仲雍墓,言子墓,辛峰亭,兴福寺等。
4.徐州,汉代戏马台遗址、兴化寺、大土岩、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刘邦“大风歌”碑等。
5.淮安,有青莲岗古文化遗址、文通塔、镇淮楼、韩侯祠等。
6.镇江,有焦山碑林、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等。
7.苏州,虎丘、瑞光寺塔等。
8.无锡,泰伯墓,阖闾城遗址等。
9.南通10.宜兴二、江苏历史文化名人及遗迹(至少20人):秦少游,郑板桥,张士诚,吴承恩,韩信,沈括(梦溪园),阮元,唐寅,朱元璋(明孝陵),刘邦,项羽,祖冲之,冯梦龙,范仲淹,范成大,刘备,韦应物,曹雪芹,伍子胥,顾恺之三、成语典故及历史人物(至少20个):◆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刘邦◆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刘邦,樊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萧何◆萧规曹随萧何曹参◆破釜沉舟。
项羽◆四面楚歌。
项羽◆一决雌雄。
项羽,刘邦◆唐伯虎点秋香,唐寅◆千金小姐,伍子胥◆张旭:颠张醉素◆范仲淹:断虀画粥◆陆机:毁宗夷族◆顾恺之:空前绝后◆唐寅:画蛇添足◆顾炎武:归奇顾怪◆萧统:爱不忍释◆刮目相看孙权◆吴下阿蒙孙权◆调虎离山孙策◆单刀赴会鲁肃四、与南京相关的明清文学名著1.桃花扇2.红楼梦3.儒林外史五、建都南京的十个朝代东吴(229-280年)、东晋(317-420年)、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年)、南唐(937-961年)、明初(1368-1420年)、太平天国(1851-1864年)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1)。
六、南京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的遗迹南朝陵墓石刻,栖霞寺,明孝陵,总统府,江南贡院,中山陵,雨花台,明城墙,江宁织造府七、描写南京、扬州、苏州的著名唐诗(每个至少5篇)南京1.《进艇》(杜甫)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2.《梅雨》(杜甫)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3.《寄当阳袁皓明府》(杨夔)高人为县在南京,竹绕琴堂水绕城。
地古既资携酒兴,务闲偏长看山情。
松轩待月僧同坐,药圃寻花鹤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爱,莫教空说鲁恭名。
4.《送人南游》(郑巢)南京路悄然,欹石漱流泉。
远寺寒云外,扬帆暑雨前。
雁行回晓岫,蜃色上湖田。
更想清吟处,多同隐者眠。
5.《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6.《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扬州7.《酬崔待御》(李白)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无非太白醉扬州。
8.《解闷》(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9.《纵游淮南》(张诂)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基田。
10.《忆扬州》(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11.《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苏州12.《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3.《再游姑苏玉芝观》许浑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14.《代诸妓赠送周判官》白居易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15.《渡吴江》杜牧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16.《吴越怀古》李远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
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八、江苏籍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代表作品及相关遗迹(不少于5人)1.郑板桥,《板桥全集》《兰竹图》,石头城,桃叶渡。
2.文徵明【明代】--传世画作有《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潇湘八景册》、《惠山茶会图》等等;传世书作有《醉翁亭记》、《滕王阁序》、《赤壁赋》等3.秦观(少游)【北宋】--《游龙井记》4.叶圣陶【近现代】--《苏州园林》5.黄公望【元代】--《富春山居图》以江苏历史文化的某一主题设计一旅游线路以楚汉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路线,从徐州到南京,感受古人的智慧徐州景点:九里山古战场,龟山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淮海战役纪念馆。
徐州,自古以来都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徐州,最多的无疑是两汉时期的文物和历史,有“两汉文化看徐州”之说。
我们将旅游的首站定在徐州,将会参观徐州的龟山汉墓,戏马台,狮子山楚王陵。
详细介绍有关于楚汉文化的内容,让大家回到楚汉相争的那个战争年代,了解刘邦和项羽的故事,给我们更多地感悟和启迪。
龟山汉墓:徐州历史文化旅游界有这么一种说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
” 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历史文化遗存特别丰富,特别是古文化遗产中的汉代三绝,即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其中又以汉墓位列第一。
迄今为止,徐州汉墓已发掘清理近300座,在这些形式各异的汉墓中尤以十几座汉代王侯陵墓最具规模,而在这十几座王侯陵墓中,龟山汉墓以其规模的巨大,建筑的精美,神秘的色彩而独占鳌头。
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1981年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时发现。
1985年,文物普查中征集到该墓出土的刘注龟钮铜印,从而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
龟山汉墓是徐州汉墓中唯一确定了主人的墓葬。
戏马台: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
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奎书院、耸翠山房、碑亭等。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移世变,昔日的建筑物已湮没殆尽。
现经整修,戏马台以巍巍壮观,重光溢彩的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
在戏马台,我们将会感受到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看想到项羽在此兴建时,肯定不会想到将来的命运,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九里山古战场:据古文记载,从春秋战国鲁成公18年(公元前573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在徐州一带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战事就有400余起。
“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就是对此最好的写照。
公元前573年,晋、楚两国争霸,围绕宋国的彭城邑发生了一场大战争。
涉及13个国家,前后历时8个月。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彭城是义军的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为最终摧毁暴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淮海战役纪念馆: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三个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们的革命精神而建立的纪念馆。
1959年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1960年奠基,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馆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南郊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内。
游记:总统府一位好友到南京游玩,于是带着好友来到总统府参观。
总统府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
南京总统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南京解放的100多年里,作为中国近现代政治中心的南京,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
这一建筑群,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
刚到总统府门楼前,想起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南京时将胜利的旗帜插在门楼上的情景,门楼原址为清两江总督署头门,太平天国时建天朝宫殿“真神荣光门”,又称“皇天门”或“凤门”。
1864年清兵攻破天京后将此门拆毁,重建两江总督署大门。
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新建了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在大门前举行了入城式,并在门侧悬挂第十六师团部木牌。
继而为“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及汪伪政府监察院等机构的大门。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仍为国民政府大门。
1948年5月“行宪国大”召开,主席改称“总统”,即将“国民政府”换嵌“总统府”三字。
直至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将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门楼。
进入总统府来到东朝房,“东朝房”清代建筑。
清朝时为两江总督署吏、户、礼科房。
太平天国时为官员等候天王接见的地方。
后为总统府警卫团兵舍。
接着走到西朝房,“西朝房”清代建筑。
清朝时为两江总督署兵、刑、工科房。
太平天国时为官员等候天王接见的地方。
后为总统府交通科和警卫团兵舍。
紧接着来到大堂、二堂,“大堂”中式建筑,抱厦五间面阔七间,硬山顶单层双檐,与二堂以穿堂相连,呈“工”型殿。
原为太平天国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相传洪秀全病逝后即葬于此。
清兵攻占天京后,大殿被毁,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两江总督署大堂。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就在大堂后的西暖阁举行。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作为国民政府的大堂。
1929年国民政府部分改建时,将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挂于大堂正中横梁上。
以后,大堂先后被国民政府和总统府沿用。
至今保存完好。
“二堂(中堂)”清代晚期建筑,原为太平天国的内宫建筑。
两江总督署时期为二堂。
民国年间,为举行礼仪活动的场所,如外国使节向中国政府首脑递交国书,举行各种仪式等。
举行会谈前也在这里进行礼节性晤面。
民国时期曾多次改建,内部保持了中式风格,北墙门外却是西式门廊。
参观完大堂、二堂便来到了子超楼,“子超楼”是总统府的主要建筑,位于总统府中轴线北端。
这幢办公大楼是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所建。
林森字子超,且任国民政府主席时间最长,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子超楼”。
该楼于1934年开工,至1935年12月竣工。
“子超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
第一层,先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后成为总统府文书局的办公室。
第二层是总统、副总统办公室。
朝南的这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朝北的这间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
第三层是国民政府会议室。
走出了子超楼来到煦园,“煦园”明朝初年为汉王府花园,以汉王朱高煦名中的“煦”字而得名。
清朝为两江总督署花园。
太平天国建天朝宫殿时予以扩建。
因花园位于宫殿西侧,又称“西花园”,与东花园相对称。
清军破城时被毁,曾国藩予以重建。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起居室就在煦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