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抚州民俗风情

江西抚州民俗风情

江西抚州风景民俗介绍
我的家乡——抚州,位于江西东部,“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东邻福建,南接赣州市
达广东,北临鄱阳湖。隋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
州从此定名。抚州市下辖10县1区,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380万,市政府驻临川区。
抚州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抚州人杰地灵,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
誉。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电影院、ktv、酒吧、迪厅、健身、茶馆、洗浴中心、咖
啡厅作为主要的娱乐场所,但是古老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仍然没有被人们遗弃,比如抚州傩
戏、抚州采茶戏、跳花灯等传统艺术表演方式依然受到收到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每个地方的习俗大不相同,一种习俗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
的、有习俗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视觉享受同时又让人身心愉悦。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抚州的一
些风景民俗。
一、拗九节(农历正月二十九)
又称孝顺节、送穷节。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和红糖煮拗九粥(有的人
家头天夜里就开始煮),里面放上红枣、花生、豇豆、芝麻、荸荠,烧成后用来
祭祀祖先,并且作为全家人的早餐。凡已经出嫁的女儿,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
父母,意为祝愿平安度过“九”这一关。
这种节的来历据说是古时目连的母亲很凶悍,死后被送进地狱受苦。目连长
大后,每日给母亲送的饭都被小鬼吃掉,后来他用黑米煮了一碗颜色发黑的粥,
小鬼们都吓得不敢吃,他的母亲终于吃到了儿子送来了粥,不再受饥了。后来人
们便把这一天命名为孝顺节。
二、抚州采茶戏
抚州采茶戏是江西临川汉族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采用抚州赣
语说唱。旧名“三脚班”、“半班”。清初,抚州诸县连年灾荒,民多流徙,
一部分难民以卖艺为生,将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与灯采的表演形式相结合,
开始脱离灯采表演,形成独立的“三脚班”,产生了一批单台戏和单台调。
其发祥地就是宜黄、临川、崇仁、乐安四县的交界地区。该地区早就流行的
宜黄戏,为抚州“三脚班”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学习和借鉴条件。
初期的抚州“三脚班”仅有一旦一丑, 外加一个“坐堂”(锣鼓手),演唱
单台戏和小戏。至康熙、乾隆年间,才增加了小生行当。清末民初,“三脚班”
开始向“半班”过渡,人员由三个增至七、八个,并增加了花脸老生行当,生旦
净末丑齐全,伴奏乐器也增加了二胡、三弦、笛子、唢呐等。1934年,崇仁县
航埠采茶戏著名艺人张佑民组建抚州采茶戏的第一个职业半班“佑民堂”。尔
后,职业半班相继成立。一些抚州傀儡戏的部分老艺人,也加入“半班”演出,
并将本剧种的大量剧目、伴奏曲牌和一些唱腔带进了采茶戏。抗战胜利后,丰城、
高安的丝弦班进入抚州,同抚州“半班”艺人汇合,又给采茶戏带来了“本调”、
“小花调”等新腔,与本地单台调、会田调相结合,分别发展为抚州“本调”和
“抚调”。
然而现在临川有一个上百号人的专业剧团,曰"临川抚州采茶戏剧团",政府
每年支付百万元以上人头费,但设备陈旧,人员老化,青黄不接,人才不足何谈
发展、传承。民间戏班众多,但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随着文化娱乐元
素的不断增加,抚州采茶戏面临四面楚歌,后继无人的局面,那么临川历史上的
"夜伎优伶演剧、通歌达旦、计一年所费、不下数万"之描述将风光不再。
记忆中的美好瞬间将会永存脑海,永不消散。一座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魅力
桃都让我每每想起内心都充斥着温暖与爱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