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比较文学有其特有的性质、独特的研究对象和自身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和性质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一)前人定义及其评析作为一门学科的规范,尤其是入门的学习,必须有一个能概括学科内涵(实质)和外延(对象)的定义。
举国内一些权威学者对‚比较文学‛的定义:1. 1.季羡林:‚顾名思义,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比较。
这也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
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中国比较文学年鉴》P70,北大出版社1987年)2. 2.钱钟书:‚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学科,则专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中国比较文学年鉴》P48.北大1987年)。
3. 3.乐黛云: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第1卷P135)4. 4.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彼此影响和相互关系的一门文艺学学科,通过对文学现象同与殊异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寻求并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目的在于认识民族文学自己的独创特点(特殊规律),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它是一门有独立的研究对象、范畴、目的、方法、历史的文艺学学科‚。
(《比较文学导论》P7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5. 5.曹顺庆等著:‚比较文字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比较文学论》P47,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二)我们的定义及其阐释作为定义,必须包括学科的目标、实质、方法、对象等,又要求简洁扼要。
试定义‚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这一定义综合了前面定义的内容,又融入了我们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第一、‚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作为比较文学的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学研究不能取代的。
一般的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律,看到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目的。
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文学的参照比较,也是自说白话,‚特色‛无从谈起。
而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研究的是文学的普遍性规律,却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为特点。
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跨文化的文学比较,对‚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个方面都是一种自觉。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
第二、‚跨文化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实质。
不少人定义‚比较文学‛时,常用‚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跨学科‛等,跨文化是最本质的特点,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根本的依据,‚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根本依据。
蒙藏民间文学的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印度英语作家的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的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
这里的‚跨文化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的‚跨文化‛:一是跨越文学的所属的文化体系;二是跨越大系统中与文学同一层级子系统,即跨学科。
对于‚跨学科‛研究,有论者认为不属比较文学,认为‚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必须同时又是跨文化的研究,那才是比较文学,……单单‘跨学科’不是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P104.江西教育社2002年版)。
这是对‚跨文化‛的理解单一。
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跨文化‛,暗寓着比较文学研究必须进入到文化层面的研究,才具有其深度和生命力。
第三、‚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这里强调比较文学研究在方法论观念上的沟通、平等意识。
比较文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方法论基础是‚对话‛。
由俄国学者巴赫金提出的‚对话理论‛,在西方得到热烈反响,借用这种‚对话理论‛,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已经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这是打破‚欧洲中心论‛的多元文化时代比较文学发展的要求。
从方法论上说,也要在总结既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发展和提高。
归根结底,无论是文学现象之间的事实联系,还是文学观念之间平行存在的逻辑联系,或者不同文学理论之间的互相阐释,其实都是文学对话的有机组成部分,或者,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文学对话的不同方式也无不可。
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对话,这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基点也正是通过比较研究,考察乃至建立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交流的对话目的。
比较不是目的,比较中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对话,并通过对话产生互识、互证、互补的研究成果,这才是比较文学追求的目标。
第四、‚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这里概括地指明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提出的‚汇通研究‛,这里的‚汇通‛,强调的是对比较研究的两方或多方都要具有整体的贯通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就事论事作局部的、表面的比附或对照。
这里强调的既是一种研究的观点,也是对比较文学学者的一种高素养要求。
(三)从实例看‚比较文学‛1、影响研究例《源氏物语》与白居易诗歌;卫茂平:《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王锦厚:《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2、平行研究例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其中一篇《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3、不是比较文学的例子《李白与杜甫》,中唐元稹到现代的郭沫若将唐代的两位诗人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经历和诗作特点。
但属于同一文化体系,是国别文学研究中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而不是比较文学研究。
但《李白与拜伦》、《杜甫与歌德》,这样的研究却是比较文学的命题。
《川端康成与日本古典文学》—《川端康成与西方现代主义》。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文学阅读中的读者参与‛等论题,尽管在论述中引证不同民族文学的例子,但它是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一般规律,不是比较文学。
若换成《中西作家对生活的选择》、《中西作家创作形象思维的异同》、《中西文学阅读中读者参与的异同比较》等课题又属于比较文学。
二、比较文学的特点定义是对学科的本质性特征的概括,在了解一门学科在本质性特征和其他特点之前。
先将‚比较文学‛与几个相关概念加以辨析,再来把握其特点。
(一)相关的几个术语1、民族文学。
指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学的民族,其作家遵循共同的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书面和口头文学,如中国的汉族文学、藏族文学、维吾尔族文学、蒙古族文学等;印度的孟加拉语文学、泰米尔语文学、乌尔都语文学、印地语文学等;前苏联的俄罗斯文学、立陶宛文学、爱沙尼亚文学、格鲁吉亚文学等。
民族文学在单民族国家中,与国家文学一致;多民族国家中,是国别文学的一部分,也是总体文学的要素,也是世界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比较文学的基础。
2、国别文学。
又称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人为划分的文学单元。
它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
国别文学往往有统一的语言作为国语,作为国别文学的创作语言。
如中国文学、美国文学、埃及文学等。
国别文学往往是比较文学进行跨文化研究的实体对象。
3、总体文学。
又称一般文学。
其内涵是指为探求文学的普通规律,对所有文学现象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文学研究,与常义上的‚文学理论‛同义。
‚总体文学‛也常被理解为比较文学最终达到的目的。
4、世界文学。
有三种涵义:一是歌德的看法,他最先使用这一术语(Weltliterature),其本意是希望有一天各国文学将‚合而为一,……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而每一个国家的文学都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合唱中演唱自己的一个声部,还认为在人类精神财富的交流方面,世界文学比民族文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歌德自己也认识到这只是一个遥远的理想,困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民族个性,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正是要丰富和弘扬这种个性,从此意义上说,比较文学研究不能将这样的世界文学作为自己未来和终极目标,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文学这一早期概念无疑对比较文学研究观念的产生不无启迪作用;世界文学的第二个含义是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家和作品,如荷马、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泰戈尔、曹雪芹、鲁迅、老舍、巴金等作家及其作品,他们在文学史上取得了经久不衰的地位和影响,大大的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在此意义上世界文学无疑是名家荟萃和名著选评。
按此理解世界文学不必有明确的比较意识,只要将研究重点放在一个个重要的作家作品上就可以了;而比较文学研究却将重点放在比较上,它研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时,决非对每一位作家作孤立的研究,而是将之放在比较的背景上;再者,比较文学研究并不轻视二三流的作家及作品,而这正是这一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不屑或不愿意顾及的,可见比较文学同世界文学的第二种含义也是有区别的。
第三个含义是各国文学的总合,而不管这些文学是否具有世界地位和不朽性。
这一含义同比较文学很接近,但仍同比较文学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它并不强调从比较的角度去作研究。
从性质上说,民族文学、国别文学、世界文学是文学创作的作品(文本)形态;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是文学研究,是理论形态。
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以民族文学和国别文学为研究基础,以达成新的世界文学为目标。
(二)比较文学特性一般教材概括比较文学的特点:1、开放性,2、综合生,3、族际性,4、语际性,5、科际性,6、比较法不是比较文学的根本属性。
我们认为,比较文学区别于‚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特征,除了‚跨文化研究‛这一本质性特征外,重要的特征还有三点:1、开放性;2、比较性;3、汇通性。
第一、关于‚开放性‛。
实际上一般教材上的‚综合性‛、‚族际性‛、‚科际性‛都是开放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