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一、填空1、在三段论的第三格中,中项M在大前提中处于主项的位置,在小前提中处于主项的位置。
2、根据性质判断词项周延性的规定,全称判断的主项都是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
3、若一个推理正确,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推理的前提正确,推理的形式有效。
4、根据简单真值模态判断间的对当关系,必然P与可能P之间具有差等关系;可能P与可能非P之间具有下反对关系。
5、在下列三段论形式中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形式:M I PM(A)SS(I)P二、简答1、运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有的被告是罪犯”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1)有的罪犯是被告;(2)并非所有被告不是罪犯;(3)有的非被告不是罪犯。
例(1)可以推出:用换位法:SIP→PIS;例(2)可以推出: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SIP→并非SEP例(3)不能推出:因为此判断用符号来看是:非SOP,而SIP是不能用判断变形直接推理推出非SOP来的。
2、“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是无效合同,这个合同不是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所以这个合同不是无效合同。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三段论。
错误。
原因:大项P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3、“如果不充分掌握证据,那么就不能公正准确地执法;某法院司法人员不能公正准确地执法,所以,是他们没有充分掌握证据。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肯定后件式,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犯了“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4、“只有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才能成为国家干部;某甲未成为国家干部,所以,某甲没有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否定后件式,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犯了“从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5、“甲、乙两人对同一个刑事案件进行分析,两人所得结论不同。
甲说,或者你分析判断有误,或者我分析有误。
后来乙发现自己的分析有漏洞,甲说,既然你错了,那么可以肯定是我分析对了。
”请问甲的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相容选言推理。
错误。
原因:违反了“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6、同时断定“甲是盗窃犯并且是抢劫犯”和“或者甲不是盗窃犯,或者甲不是抢劫犯”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若违反,则违反了什么规律?为什么?违反了逻辑基本规律。
前者违反了不矛盾律,后者违反了排中律。
原因:一个是联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q,真值情况是:真、假、假、假,一个是相容选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q,真值情况是:假、真、真、真,两者是矛盾关系,对两个是矛盾关系的判断,同时断定为真是违反了不矛盾律,同时断定是假,则是违反了排中律。
三、表解1、运用真值表判定A和B两个判断之间是否具有等值关系。
A、并非只有贪污,才犯罪。
B、没贪污,却犯了罪。
如果设“贪污”为P;设“犯罪”为q,则A的逻辑形式为:并非P←q;B的逻辑形式为:P∧q。
代入真值判定二者是否具有等值关系:P q 非p P←q 并非P←q 非p∧q 真真假真假假真假假真假假假真真假真真假假真真假假以上真值表的情况表明:等值。
2、请列出联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的判断的真值表。
P q p∧q P要么q 当且仅当P,则q真真真假真真假假真假假真假真假假假假假真一、填空1、在三段论的第四格中,中项M在大前提中处于谓项的位置,在小前提中处于主项的位置。
2、根据性质判断词项周延性的规定,特称判断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肯定判断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3、若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值为假,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的值一定是真的,而后件q的值一定是假的。
4、根据简单规范模态判断间的对当关系,禁止P与允许非P之间具有差等关系;必须P与允许非P之间是矛盾关系。
5、在下列三段论形式中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形式:M(E)PS(A)MS E P二、简答1、运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1)并非有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是无神论者;(2)所有无神论者是马克思主义者;(3)有的无神论者是马克思主义者。
例(1)可以推出:是性质判断对当关系的推理,前提是:SAP,结论是:并非SOP,两者是矛盾关系。
例(2)不能推出:这是换位法,从SAP不能推出PAS,因为P在前提中不周,而在结论中周延了。
例(3)可能推出:这是换位法,从SAP可能推出PIS。
2、“火灾的发生或者是自然起火,或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现已了解到,这次火灾中确实发生过自然起火,所以,人为因素可以排除。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相容选言推理。
错误。
原因:违反了“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3、“诈骗行为是违法行为,李某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所以,李某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三段论。
错误。
原因:大项P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
4、“只有精神上没有缺陷的人,才能充当法庭证人;李某精神上没有缺陷,所以,他能充当法庭证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否定后件式,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犯了“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5、“如果被告是故意犯罪,那么,应受到刑罚处罚。
某甲不是故意犯罪,所以,某甲不应受到刑罚处罚。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滞正确?为什么?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否定前件式,违反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犯了“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6、同时断定“甲和乙都不是犯罪”和“或者甲是罪犯,或者乙是罪犯。
”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若违反,则违反了什么规律?为什么?违反了逻辑基本规律。
前者违反了不矛盾律,后者违反了排中律。
原因:一个是联言判断,逻辑形式是非p∧非q,真值情况是:假、假、假、真,一个是相容选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q,真值情况是:真、真、真、假,两者是矛盾关系,对两个是矛盾关系的判断,同时断定为真是违反了不矛盾律,同时断定是假,则是违反了排中律。
三、表解题1、运用真值表判定A和B两个判断之间是否具有等值关系。
A、并非如果背熟了逻辑规则,就能解决逻辑问题。
B、背熟了逻辑规则,但不能解决逻辑问题。
如果设“背熟了逻辑规则”为P;设“能解决逻辑问题”为q;则A的逻辑形式为:并非p→q;B的逻辑形式为:p∧-q。
代入真值判定二者是否具有等值关系:P q 非q p→q 并非p→q p∧-q真真假真假假真假真假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假真真假假以上真值表的情况表明:等值。
2、请列出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P q p并且q P或者q 当且仅当P,则q真真真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假真假假假假假真一、填空1、在“所有犯罪嫌疑人都是罪犯”这一判断中,从项的周延性方面看,“犯罪嫌疑人”是周延的,“罪犯”是不周延的。
2、性质判断AEIO中,主谓项都不周延的是I,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的是O。
3、如果一个必然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 一定是假的,而后件q一定是真的。
4、运用假言易位推理,由“如果甲是罪犯,那么乙也是罪犯”,可以推出p→q由“只q←p;有具备作案时间,才能作案”,可以推出。
q←pp→q。
5、在下列三段论形式中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形式:M O P(M)A(S)S O P二、简答1、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有的司法干部是贪污腐败分子”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1)有的贪污腐败分子是司法干部(2)并非所有的司法干部都不是贪污腐败分子(3)有的非司法干部不是贪污腐败分子例(1)可以推出:用换位法:前提是SIP,而结论是PIS,从SIP可以推出PIS;例(2)可以推出: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前提是SIP,而结论是并非SEP,根据矛盾关系,可以推出。
例(3)不能推出:因为此判断用符号来看是:非SOP,而SIP是不能用判断变形直接推理推出非SOP来的。
2、“凶手是到过案发现场的,嫌疑人某甲是到过案发现场的,所以嫌疑人某甲是凶手无疑。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三段论。
错误。
原因:中项M在前提中两次不周延,犯了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错误。
3、“只有精通法律,才能做好律师工作‘小李精通法律,所以,小李能做好律师工作。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肯定前件式,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犯了“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4、“这个审判结论错误的案件,或者是因为依据的法律条文有误,或者是因为遗漏了某些证据。
这个审判结论错误的案件是因为依据的法律条文有误,所以,不是因为遗漏了某些证据。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相容选言推理。
错误。
原因:违反了“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5、同时断定“如果遵守法纪,那么是一个合格的好公民”与“某人遵守法纪但不是合格的好公民”这两个判断的同真或同假,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为什么?违反了逻辑基本规律。
前者违反了不矛盾律,后者违反了排中律。
原因:一个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q,真值情况是:真、假、真、真,一个是联言判断,逻辑形式是p∧非q,真值情况是:假、真、假、假,两者是矛盾关系,对两个是矛盾关系的判断,同时断定为真是违反了不矛盾律,同时断定是假,则是违反了排中律。
6、“如果司法机关不公正执法,那么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某地司法机关得不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所以,该地的司法机关一定不公正执法。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
错误。
原因:这是肯定后件式,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犯了“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三、表解题1、运用真值表判定A和B两个判断之间是否具有等值关系。
A、并非只有李某犯罪,王某才犯罪。
B、李某不犯罪但王某犯罪。
如果设“李某犯罪”为P;设“王某犯罪”为q,如何用真值表判定二者关系?则A的逻辑形式为:并非p←q;B的逻辑形式为:非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