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是什么

法理学是什么

第一讲 绪论

法学

法学的概念

法学的性质

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思维及其特点

法理学

法理学一词的含义及演变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第一节 法学

一、法学的概念

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依特定的概念、原则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法学是一门实践知识,是实践之思。

二、实践性构成法学的学问性质

1、法学研究总指向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

法制兴则法学繁荣;法制衰则法学不振

2、法学具有事务性

关注、面向现实的世俗生活

寻找法律法律解决方案

确立法律的基本原则

为法律决定做出合理有说服力的论证

3、反映人们经验理性的学问

法律经验、知识、理性和智慧

4、法学是职业法学家的知识体系 语言冷静、刚性、简洁、合逻辑

5、研究的是一门价值性事实

价值意义的事实,反映人生观世界观

三、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律现象

1、法律制度

2、社会现实(社会生活关系问题)

法律意义、法律的关联性

例如:好友的背信弃义(放弃约会)

3、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如何对应的问题

例如:知假买假《消法》第49条

主审法官认定不属于消费者

按照自己解释进行否定判断

什么是“消费者”?

“知假买假”构成条件与后果?

四、法律思维及其特点

法学学者在思考法律现象时,所持的思考立场、态度、观点、价值和方法。

1、实践思维

非追求纯粹的知识,是实践的知识

2、以实在法为起点

3、问题思维 (立法执法、解释推理)

4、论证的思维

理由优于结论

5、评价性思维

价值目标(公正)

经济学效益最大化、伦理学道德之善、政治学利益衡量(合目的性)

第二节 法理学

第一讲 法理学是什么

法理学在法学中的位置

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差别

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

法理学视野中的案例

一、法理学在法学中的位置

(一)法理

法无规定的,依习惯;无习惯的,依法理。(台湾、香港、澳门)

“法理就是法的原理”。史尚宽语

一般指法律的原则和精神

民法通则:

第6条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第7条 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我国 《 刑法 》 第 3 条规定: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二)法理学

1、法理学研究法的一般理论的学科,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制度以及制度运行机制等内容。

(理论法学、最一般理论)

2、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

3、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理论具有方法论价值)

4、两者之间的关系: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普遍性)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抽象性)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部分,排除专门性原理)

二、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差别

1、一般认为:研究内容基本相同,只是视角差异

(看成法理学中深奥的部分)

2、之间差别:

学术传统上:

哲学的分支,法学的分支 正义的学说(什么是正义的法;如何才能认识并实现正义的法)

研究内容上:

偏重实质问题(存在、效力,自然法、正当性、道德)

偏重形式问题(概念、结构、逻辑等)

研究方法上:

直觉与思辨;语言分析与逻辑论证

在什么语境中使用,代表学术传统与方法

三、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

海瑞断案:

他充当地方行政官员兼任司法官,所有诉讼,十之六七,其是非可以立判定。只有少数案件,是非尚待斟酌。

标准:“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

(一) 法律方法

法律人员在适应法律过程中,解决分析法律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法律人 适用过程 独特性

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

(二)法学方法 研究法律现象的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在法学内的运用

例如:哲学方法(辩证分析法)

一般社会科学分析方法

1、价值分析法

通过认知与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介绍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

揭示法的应然状态或价值属性,回答法应当是什么

制裁什么、保护什么,蕴含价值标准

冲突利益的取舍,求助于价值标准

(非法律因素的衡量)

2、实证分析法

是通过经验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来建立和检验各种理论命题。

经验事实:

法律文本的词语、句法和逻辑结构;法的制定与实施的事实

揭示法的实然状态,回答法实际上是什么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1、法律应用;法律研究(领域)

2、解决纠纷;知识系统(目的)

3、密切联系;综合适用( )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四、法理学视野中的案例

邱兴华案件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刑法第18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一)案例分析的三种类型

规范——制度分析:

法律规范、法律文本和法律制度等静态现象为对象的分析

行为——关系分析:

法律关系、法律行为和法律秩序等动态的法律现象为对象的分析

意识——观念分析:

法律意识、法律学说和法律秩序等理论的法律现象为代表

(二)法理学案件分析的特点

1、法理学案例分析侧重于意识、观念的分析

2、即使涉及前两类分析,从一般的、共同的、普遍的角度原理范畴和方法介入

3、分析模式的多样性 模式是指事务的标准样式。

分析依据理论观点进行

分析的角度多元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