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 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3) 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主体——合同的当事人,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内容——债权人的权利和债务人的义务,主要是指合同债权和合同债务客体——物或行为双务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相互享有权利和相互承担义务的合同,典型的双务合同有买卖、租赁、借款、运输、财产保险、合伙等,建设工程的各类合同均为双务合同。
单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只享有权利而不负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只负义务而不享受权利的合同。
典型的单务合同有赠与合同、无偿保管合同和归还原物的借用合同区分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的意义,主要在于确定两种合同的不同效力。
即:1) 是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2) 在风险负担上不同。
3) 因一方的过错可致合同不履行的后果不同。
有偿合同是指一方通过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而给对方某种利益,对方要得到该利益必须为此支付相应代价的合同。
无偿合同,是指一方给付对方某种利益,对方取得该利益时并不支付任何报酬的合同。
各类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均属有偿合同,而借用合同、赠与合同等则属无偿合同有名合同,又称为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已经确定了一定的名称及规则的合同。
如我国合同法所规定的15 类合同,都属于有名合同。
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能产生法律效果的合同,即“一诺即成”的合同。
实践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要式合同是指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方式而成立的合同。
例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属于应当由国家批准的合同,只有获得批准时,合同方为成立。
抵押合同依法应登记而不登记的,则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不要式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依法并不需要采取特定的形式,当事人可以采取口头方式,也可以采取书面形式。
合同除法律有特别规定以外,均为不要式合同。
主合同,是指不需要其他合同的存在即可独立存在的合同。
从合同,就是以其他合同的存在而为存在前提的合同。
如建设工程合同中,施工承包合同为主合同,为承包方提供履约担保的合同则为从合同。
预约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将来订立一定合同的合同;本约为履行预约而订立的合同。
预约的效力在于使当事人负有订立本约的义务。
如果预约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其订立本约的义务,则另一方有权请求法院强制其履行订约义务并承担违约责任。
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在特殊情况下,订约当事人并非为了自己设定权利,而是为第三人的利益订立合同,合同将对第三人发生效力。
特种:第一,第三人不是订约当事人,他不必在合同上签字,也不需要通过其代理人参与缔约。
第二,该合同只能给第三者设定权利,而不得为其设定义务。
第三,该合同的订立,事先无须通知或征得第三人的同意。
合同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1.合同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2.合同是承发包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
3.合同是处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依据。
第二章合同法基本概念统一合同法具有以下5 个方面的特点:(1) 从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和贯彻了总结本国立法经验与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2) 充分体现了合同意思自治原则。
(3) 在价值取向上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公正、交易便捷与交易安全。
(4) 充分体现了合同法制定和实施的时代特点。
(5) 特别注重法律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我国合同法的立法宗旨:1.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合同法的调整对象:1.合同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具有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
2.合同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以财产流转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的主旨和根本准则。
1. 合同自愿原则。
合同自愿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5 个方面:(1) 当事人有订立合同的自由及选择相对人的自由。
(2) 当事人有确立合同内容的自由,法律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3) 当事人享有合同形式自由,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当事人可自主确定以何种形式成立合同。
(4) 当事人有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自由,经协商一致,当事人可以随时变更或解除合同。
(5) 当事人有选择违约补救方式的自由。
2. 诚实信用原则(1) 在合同订立阶段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2) 合同订立后在履行前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在合同订立后,尚未履行前,当事人双方都应严守诺言,认真做好各种履约准备。
(3) 合同的履行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4) 合同终止以后应遵循保密和忠实的义务。
(5) 合同的解释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3. 合法原则4. 鼓励交易原则指鼓励合法、自愿的交易。
1) 减少了无效合同的范围。
2) 减少了无效合同的类型。
合同法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大部分组成,共23 章428 条。
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就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
(1) 存在双方或多方订约当事人。
一个人无法成立合同。
(2) 订约当事人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的实质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达成一致,合意的达成是合同成立的根本。
(3) 合同成立一般要经过要约和承诺阶段。
除以上基本条件之外,合同因性质的不同,还可能有其他特别成立要件。
如实践合同,以标的物的实际支付为成立要件。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应具备以下条件:(1) 要约是由具有订约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2) 要约必须是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
(3) 要约须向要约人希望与其缔结合同的人发出。
(4) 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
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投标人向招标人递交投标书是一种要约。
要约邀请,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人不受要约邀请的约束。
属于要约邀请:(1) 寄送的价目表。
(2) 拍卖公告。
(3) 招标公告。
(4) 招股说明书。
(5) 商业广告。
但商业广告具备要约条件的构成要约。
要约的法律效力又称要约的约束力。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要约的法律效力表现在两个方面:(1) 对要约人的拘束力。
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不得随意撤销、变更要约。
(2) 对受要约人的效力。
要约使受要约人得到了承诺的权利。
受要约人可以不承诺,但不可以将承诺的资格让与他人。
要约可以撤回,要约撤回是指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前,取消要约的意思表示,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先于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要约也可以撤销,要约撤销是指要约生效后,要约人取消要约使其效力归于消灭。
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如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投标人在开标前可以撤销、变更要约,但开标后不得撤销和变更要约,否则,招标人可依法没收其投标保证金。
要约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受要约人。
(2) 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3) 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4)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承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 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2) 承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3) 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但法律并未要求其绝对一致时,承诺可以对要约作出非实质性变更。
(4) 承诺的方式须符合要约的要求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承诺可以撤回,撤回应是在承诺生效之前。
因而撤回承诺的通知必须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承诺同时到达要约人。
此时,允许承诺人撤回承诺,不会损及要约人的利益。
合同成立的地点为承诺生效的地点: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诚信原则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责任。
法律特征:(1) 此种责任发生在合同订立阶段,合同尚未成立,或虽成立,但被确认无效或者撤销。
(2) 一方违反了依诚信原则而产生的义务。
此种义务不是约定义务,而是一种法定义务。
3) 造成了另一方信赖利益损失,此种损失基于信赖而发生。
几种类型:(1) 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 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 泄漏或不正当地使用他人商业秘密。
如产品的性能、销售对象、市场营销情况及技术诀窍等。
(4) 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合同的内容表现为合同的条款,合同条款确定了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
1. 提示性合同条款:(1) 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 标的。
(3) 数量。
(4) 质量。
(5) 价款或者报酬。
(6)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 违约责任。
(8) 解决争议的方法2. 合同的主要条款;是指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如果欠缺它合同就不成立。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应有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条款,这些条款即为施工合同的主要条款。
3. 合同的普通条款,合同的普通条款是指合同主要条款以外的条款合同权利又称合同债权,是指债权人根据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并予以保有的权利。
1) 合同债权是请求权。
2) 合同债权是给付受领权,3) 合同债权是相对权。
4) 合同债权具有平等性。
5) 合同债权具有请求力、执行力、依法自力实现、处分权能和保持力。
保持力是指债务人自动或受法律的强制而提出给付时,债权人得保有该给付的效合同义务包括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
给付义务分为主给付义务与从给付义务。
合同形式是合同当事人合意的表现形式。
1. 书面形式。
2. 口头形式。
2. 口头形式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包括下列4 个条件:(1)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达真实。
(3)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4) 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附条件合同中所附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1) 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已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
(2) 条件是不确定的事实,其将来发生与否不能确定。
不可能发生的或者必然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
(3) 条件是由当事人约定的事实,而非法律规定的条件。
(4) 条件必须合法。
违法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事实不能作为合同的条件。
(5) 条件不得与合同的主要内容相矛盾。
附期限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合同效力发生或消灭根据的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虽已成立,但是否发生法律效力尚不确定的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主要包括以下3 种类型:(1)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2) 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
(3) 无权处分合同。
无权代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根本无权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