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解读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解读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解读投资我是中国私人投资者,中澳自贸协定是否为我投资澳大利亚提供任何便利?•是的。

澳大利亚已将目前中国私人投资者的一般性外国投资免审上限提高至与美国、日本和韩国投资者一致的10.94亿澳元。

这意味着中国私人企业(在中国注册或成立)在澳大利亚低于10.94亿澳元的一般性投资意向无需根据根据澳大利亚外国投资规则向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申请批准。

这一较高的免审上限仅适用于中国对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

我是中国政府投资者,中澳自贸协定是否为我投资澳大利亚提供任何便利?•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和主权财富基金适用的外国投资规则没有变化。

中国国有企业和主权财富基金的直接投资无论投资规模大小仍将需要根据澳大利亚外国投资规则申请批准。

目前规则有一定的灵活度,即低于10%的被动投资将不会被视为直接投资。

中澳自贸协定下较高的投资免审上限是否适用于澳大利亚所有行业?•否。

较高的免审上限不适用于某些行业,即“敏感行业”和农业。

这一规定与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贸协定是一致的。

•澳大利亚经济中的“敏感”行业包括国防相关的材料和活动、电信、加密和安全技术和通信系统、运输、大部分土地及铀和钚的提取。

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敏感”行业开展任何超过免审上限的投资(2015年为2.52亿澳元,每年调整)仍将需要申请批准。

投资电信行业达到或超过5%(无论价值)也需要申请批准。

•另外,中澳资贸协定规定农业土地和农业企业新的投资免审上限分别为1500万和5300万澳元。

1500万澳元的农村土地免审上限(累计计算,包含目前已持有的农村土地)已从2015年3月1日起生效,而5500万澳元的农业企业投资免审上限将于2015年12月1日起生效。

澳中两国的投资承诺是否会有进一步变化?•澳大利亚和中国已同意在自贸协定生效后3年内对投资法律框架进行复审。

复审结束后,澳中两国将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反映复审结果的综合性的投资章节,中方将按照负面清单的模式规划投资承诺。

什么是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ISDS)机制?对投资有何意义?•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对投资中的主权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如果投资发生问题,可通过国际仲裁的方式直接向中国或澳大利亚政府行使追索权。

这就意味着两国将通过中立的国际平台解决争议,并将根据国际性的法律判断是否已经按照中澳自贸协定的要求对待澳大利亚投资者的投资。

•这种主权风险保护将在参议院引起激烈讨论,因为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条款使得澳大利亚政府因为烟草普通纸包装立法而被起诉,而且还处于商讨中的碳税改革也很可能导致类似的结果。

对于澳大利亚公众来说,其争议在于限制了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政策的出台。

但对于希望对澳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一消息反映了澳大利亚政府可能会否认其在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条款下的约定、保留对中国投资进行干涉而不进行赔偿的权利。

这些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条款将不会影响澳大利亚对公共利益进行合理监管,但可能会要求政府在其法规与自贸协定中的投资承诺不符及影响投资价值时对外国投资者进行赔偿。

与中韩自贸协定相比投资者在中澳自贸协定下将获得何种优势?•中韩自贸协定–中国实现零关税的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

韩国实现零关税的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

•中澳自贸协定–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产品将全部实现零关税,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将在2019年以前实现零关税。

澳大利亚将放松对中国私人投资者和非政府投资在非敏感行业的限制。

澳大利亚服务供应商将被与允许成立合资期货公司,但澳大利亚股权比例不得超过49%。

中国将允许澳大利亚证券经纪和咨询公司提供跨境证券交易账户。

自然人移动中国公司是否可以输入中国劳动力协助开展项目?•中国和澳大利亚已互相承诺允许两国公民为公司内部调动、合同或商业目的开展互访。

•某些在澳大利亚注册的中国公司如在澳大利亚开展价值超过1.5亿澳元的大型基础设施开发项目将可以就灵活的劳动力安排开展谈判,以输入中国劳动力协助中国主导的项目工作。

但这一过程需在澳大利亚现有签证体系的框架下开展,员工仍需遵守澳大利亚就业法律和标准。

什么是投资便利化协议?•在澳大利亚注册的公司如主要或实质上由中国企业持有,则该公司将能够对价值超过1.5亿澳元的大型基础设施开发项目的劳动力安排开展谈判,这类谈判将根据个案的实际情况进行。

•投资便利化协议与此前资源领域引入的企业移民协议(EMA)大体类似,但相比而言将更具可行性,因为:•投资便利化协议的项目价值和劳工适用下限较低–投资便利化协议适用于预计资本支出为1.5亿澳元以上的项目,而企业移民协议的下限为20亿澳元和1500名工人;•适用于一系列行业的项目,包括食品和农业、能源、交通、电信、资源供给、环境以及旅游业。

•投资便利化协议将放宽标准签证担保条件如对劳工技术水平的要求(允许低技术水平外国工人在澳大利亚工作)和劳动力市场测试要求。

投资便利化协议既方便了中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雇佣外国劳动力,也满足了澳大利亚雇佣条件最低标准。

•中澳自贸协定同时也承诺降低两国之间的劳务流动壁垒。

特别是,中国将对澳大利亚公民及永久居民发放下列类别的签证:企业内部派遣人员,合同服务人员、安装人员及维修人员以及商务访客(若有效期在12个月以上,则向其随行配偶及其他家属同时签发)。

相应地,澳洲也将为中国的上述类别人员提供签证。

什么是假日工作安排?•中澳自贸协定将为中国公民提供假日工作安排,每年最多将有5000名中国公民获得假日工作签证。

行业: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中澳自贸协定对澳大利亚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有何影响?•中澳自贸协定将在未来4-9年大幅度降低澳大利亚食品和农业出口关税,尤其是乳制品、牛肉、羊肉、活畜出口、葡萄酒、海鲜和园艺。

•关税降低将减少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成本,令相关澳大利亚产品与其他国家类似产品相比更具竞争力。

•随着中澳自贸协定下关税降低,中国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澳元兑人民币汇率降低,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是澳大利亚北部),对澳大利亚农业和加工食品行业的投资将进一步增长。

澳大利亚需要通过进一步投资支持行业增长,加强澳大利亚的生产能力。

澳大利亚企业根据中澳自贸协定与其竞争者相比有何优势?•根据中澳自贸协定,澳大利亚与主要农业竞争者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相比将具备一定的优势。

同时也将获得新西兰和智利分别于2008和2006年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后所获得的竞争优势。

•新西兰是澳大利亚在乳制品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目前与中国已签订双边自贸协定,享受较高的关税优惠。

中澳自贸协定将逐步缩小这一差距(所有乳制品关税将降为零)。

•另外,新西兰与中国签订的自贸协定针对大量乳制品设置了多项限制性的保护措施,即一旦新西兰出口超过一定的额度,中国将重新开始征收关税。

与此不同的是,中澳自贸协定下澳大利亚面临的仅仅是中国对保护措施的自由量裁权,保护触发仅适用于全脂奶粉,其限额远远高于目前两国的贸易水平,并将每年调高一次。

澳大利亚在所有其他乳制品方面将获得没有限制的优惠准入。

•审查机制规定如果中国进口的这些澳大利亚产品未对本国行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保证措施可以移除。

牛肉进口关税降低政策是否有任何资格要求?•是的。

中国保留了在进口超过预设年度“保护”触发额度时决定是否对本国牛肉(不含内脏)进行保护的权利。

该触发额度下限为170,000吨,超过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牛肉历史最高值10%。

超过这一额度后,关税将重新生效。

•审查机制规定如果中国进口的这些澳大利亚产品未对本国行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保证措施可以移除。

中澳自贸协定下对水稻、小麦、棉花和糖类是否有任何优惠?•没有。

水稻、小麦、棉花和糖类是中国的“重要敏感主食”,对这类产品将继续采取进口保护措施。

但羊毛将获得某些税收减免优惠:澳大利亚将得到特有的三万吨净羊毛免税年出口配额(大约等同于4.3万吨汗羊毛)。

这个指标将每年增长5%,直到在2024年达到将近4.5万吨净羊毛(大约等同于6.43万吨汗羊毛)。

•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议定书,中国对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糖类和植物油设定了进口限额。

这一限额适用于所有WTO 成员,包括澳大利亚。

限额内进口关税分别为:羊毛、水稻、小麦、棉花和玉米仅1%;植物油和相关产品8-10%;糖类15%。

植物油进口不再通过限额进行管理。

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上述产品须遵守现有的WTO安排。

•根据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的消息,中国已同意在三年内重新审查中国在这些主食方面的政策。

在中澳自贸协定下投资澳大利亚农业企业有何优惠?•多数减税都在4到9年内才能生效,但对于希望充分利用中澳自贸协定下投资机会的企业来说没有等待的时间。

制定投资和贸易策略以及利用大部分机会是需要时间的,包括了解行业、开发关系、建立投资以及获得相关监管批准。

在监管批准方面,尽管中澳自贸协定建立了一个旨在增加透明度和最大限度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框架,效果也不是立时可现的。

例如,澳大利亚牛肉产品出口必须获得AUS-MEAT(澳大利亚肉类规格管理局)认证、澳大利亚检疫检查服务证书和农业部出具的出口许可。

这就要求企业证明在某些农场和肉类加工要求方面的合规性。

澳大利亚肉类分销商还必须在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登记其用于冷藏、屠宰和/或剔骨的加工设施(视情况而定)。

这一申请过程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

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解决各类非关税方面的壁垒,企业业务发展很可能受到限制。

•中国对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需求最终将超过澳大利亚的产能供应。

为了实现中国政府到2050年实现95%自给的目标,中国投资者除了投资农产品和食品外,应积极投资并澳大利亚优秀的农业科技和服务行业建立关系。

中澳自贸协定提高了对中国私人投资者的一般性外国投资免审上限,中国企业(在中国注册或成立)对研发和创新产业进行不超过相关免审上限(初步上限为10.94亿澳元,每年调整)的投资将无须向FIRB申请批准。

根据自贸协定,部分外资所有的研发服务和农业相关服务供应商将在中国享受与中国服务供应商同等的待遇。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和政府采购中澳自贸协定对与中国客户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小企业有何影响?•中澳自贸协定重申对中澳之间的电子传输不征收关税。

•但澳大利亚政府在其最近的预算中提出可能对某些电子交易和下载征收10%的商品服务税。

中澳自贸协定将对中国知识产权义务产生何种影响?•中澳自贸协定第11章旨在通过加强双方对建立透明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维持适当的保护和执法机制的承诺,促进贸易、投资和创新。

各方重申了其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议)和其它相关知识产权双边协议中的承诺,并就进一步履行义务达成了一致。

•国民待遇和透明体系•根据中澳自贸协定,两国同意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向对方国家公民提供不次于本国公民的待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