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课程 苎 教法 
专业教学 卜 ̄UANYEJIAQXUE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衣黎明 
摘要:为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传统文化视觉性表达在现代社会生活 
中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从现代视觉设计的主体、文化象征意义与融合程度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使传统文化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合理,从而使传统文化得到更为准确的表达。 
关键词:传统文化设计视觉传达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传统文化。随着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更需要对这种文化进行 传承与融合。设计理论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无处不在, 优秀的设计有利于设计师意图的表达以及国家整体形象 的提升。在现代社会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进 行合理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较为重要的设计手段与方式。 而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进行完美 的体现,是设计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就现 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 讨。 一、传统文化视觉性表达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对发展速度极快的现实社会而言,其缺乏的,正是 一种文化的支柱与依托。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 达设计中进行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传播,已经形 成了特征较为鲜明的、与国外文化区分明显的较为成熟 的文化体系。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社会中时 刻面临着生活方式与文化方式的冲击,在我们的生活中, 文化自身的冲击也无处不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 责任也有义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传播,使其充 分融入到现实的、较为复杂的社会体系之中,使之适应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人到现代化的 设计中,也会使设计本身增添浓厚的文化色彩,使设计 本身更能表达设计者的内心情怀。 2.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 在各国文化不断交织与共同发展的今天,保持中国 传统文化的合理发展与传承是每一个国人的使命。对中 国传统文化进行拓展与传承,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将其 与现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其充分融人到社会生活中 来,从而营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中国特色 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会给设计本身带来较为可观的商 业与审美回报。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融人中 国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播与设计的表现效果都具有推动作 用。 二、现代视觉传达传达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分析 1.现代视觉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借鉴应以设计为主体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不是传统文 化代表性事物简单的重复利用,也不是仅仅表现于对传 统事物的重现,而是应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 
中来,以设计为主体展开对传统文化的传达。在经济发 
展极为迅速的今天,设计者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 
还应对设计的元素进行深究,使自身的设计重点不仅仅 
表现在商品经济的需求上,还应表现出设计的艺术价值 
与文化价值。 
2.传统文化视觉表达过程中应考虑文化的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时,应对 
文化的象征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博 
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设计者在设计应用时,可将中 
国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将文化内容的运用与当地的风俗 
文化结合起来,使其更符合当地的设计特色,从而能够 
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中华民族长久 
的历史发展过程,是通过人民不断的社会劳动下来的。 
因此在设计时,还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充 
分利用文化的象征意义。 
3.应注意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 
在现代化设计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不应该仅 
仅停留在表面的利用层次,应该充分考虑现代化设计与 
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一项设计,如果与中国传统文化 
偏离较远,则无法充分表达中国特色,与传统文化氛围 
营造的理念相悖;如果在设计中,过分对中国传统文化 
进行生搬硬套,则会使设计显得生硬,缺乏技术含量, 
反而无法起到美学与文化传播效果。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合理运用能够使 
设计本身发挥魅力,并能对传统文化起到传播作用。为 
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论文分析了传统文化视觉性表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 
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从现代视觉设计的主体、文化象 
征意义与融合程度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使传统文化在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更为规范与合理。成果有利 
于我国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内容的丰富,对于我国传统文 
化的发展与传承具有有益作用。 
参考文献: 
…1强小宁.传统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 
用.电影评介,2009(1 o) 
【2]李贺东.浅谈传统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 
应用.艺术科技,2013(3) 

蒙士矗有・职教版08/2014 l 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