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进行实验室误差分析

怎样进行实验室误差分析

科I技l论}坛 
怎样进行实验室误差分析 
褚艳华 
(铁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黑龙江铁力152500) 

科 

摘要:质检机构检验结果的精确程度必须有赖于质栓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质检水平的有效途径就是必须搞好实验室误差分析。 
关键词:质检机构;实验室;误差分析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以下简称质检机 构)是受上级政府质检行政部门领导,具有第三 方公正性和非营利性的法定检验机构。法定检 验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它所出具的检验结果必须 具备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 国民经济健康民展和质检部门行政执法提供真 实基础和可靠依据。质检机构检验结果的精确 程度必须有赖于质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质检 水平的有效途径就是必须搞好实验室误差分 析。 实验室误差分析就大的方面而论,主要分 为软件方面、硬件方面和其它方面。软件方面实 验室误差分析主要包括检验人员的主要因素, 实际操作、检验方法和检验理论;硬件实验室误 差分析主要包括检验设备和环境条件;其它方 面实验室误差分析主要指由于科技水平限制而 无法预知的那些方面。其中,软件方面实验室误 差分析和硬件方面实验室误差分析是实验室误 差分析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实验室误差 分析,主要就是搞好软件方面和硬件方面的实 验室误差分析。其次,还与检验方法是否合理, 所涉及的环境、标准溶液、产品标准与方法标准 配套等因素有关。 l软件方面实验室误差分析 软件方面实验室误差分析是实验室误差 分析的关键。它是实践技能、检验方法、检验理 论、检验信息过程的综合体。要搞好软件方面的 实验室误差分析必须对这个综合体加以分析并 予以改进。对综合体分析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 行: 1.1人员误差分析。检验人员由于主观因 素和实际操作水平的不同必然会实验带来误 差。其中主观因素的误差尤其难以控制,因为每 个人的生理特点、个性和习惯各不相同,要想预 防和消除这些由主观因素带来的误差,就必须 要求检验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工作认真负 责,严格执行实验室检验人员规章制度,力求尽 量最大可能摒弃那些可能影响实验的不良因 素。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不但需要检验人员具 备熟练的检验测试技能,而是还要具备丰富的 科学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检验人员不懈的 努力实习和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 I.2检验方法(检验理论)误差。检验方法误 差主要指检验理论不十分完备,特别是忽略和 简化所引起的误差。通用的实验、检验方法是在 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加以完善的。特别 是在实际应用中,本着简单、快速、准确的要求, 对检验方法进行合理的压缩和简化,压缩和简 化后的检验方法虽然提高了检验速度和检测效 率,但潜在地增大了实验误差。如检测碳酸饮料 中的有机酸含最,采用倾折法消除饮料中二氧 化碳对实验后果的影响。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 检验速度,但倾折法对饮料饮料中二氧化碳消 除并不十分明显,所以说,倾折法并不是一个理 想的压缩和简化的实验方法。因此,在进行实验 室误差分析时,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同时, 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检验方法,从试样 制备、检验操作直至检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进 行控制分析,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硬件方面实验室误差分析 硬件方面实验室误差分析是实验室误差分 析的基础。搞好实验室硬件建设是减少实验误 差,提高质检水平的根本。实验室的硬件主要指 检测仪器、设备和工作环境。 2.1检测仪器、设备误差。仪器、设备作为 讲师器具,其本身的结构、工艺以及磨损、老化、 故障都能引起误差。因此,对检测仪器、设备的 保养、维护和使用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检测设备 的规定,防止因检测仪器、设备人为磨损和不正 当操作损坏而引起的器具误差。另外,大多数检 测仪器、设备都是按相对测量法设计的,因此, 在检验前或检验过程中必须用标准物质定度, 以消除检测仪器、设备误差。 2.2工作环境误差。工作环境主要包括温 度、湿度、大气压强、电场、磁场、振动等因素。可 以说,在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工作环境是经常被 考虑到的因素。如我们在实验室检验时经常记 录下的当时室内温度和湿度这两个环境参数, 其实就是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分析实验的影响。 环境误差作为实验室一种误差来源,是我们无 法彻底消除的克服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改 善实验条件,减少来自环境方面的误差。这就要 求我们的各级政府都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并给予 积极的财政支持,保证实验室正常开展工作。 3标准溶液、产品标准与方法标准的分析 3.1标准溶液误差。标准溶液是滴定分析 的基础,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 1988年,国家颁布了“化学试剂,滴定分析用标 准溶液制备”标准,即GB601—88,根据此标准 制备的标准溶液,准确度很高,其相对误差不大 于0.1%,这对于某些要求很高的分析检验,如 化学试剂纯度的测定,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食 品中某些常量的分析测定,就有些小题大做了。 根据食品的特点,各项指标一般要求精确 到,4-I或±0.1。以蛋白质含量为例,标准要求≥ 8.0为合格,按有效数字的概念,绝对误差不超 过末位数的半个单位,上述数值的绝对误差 为±0.05,相对误差为±0.6%,列于这样准确度 要求的检验,强调用误差为0.1%的标准溶液来 滴定,显然是不合理的。 一个常规分析实验室所其备的仪器、环境 条件等,可以确保标准溶液的准确度达到 0.2%,这种准确度的标准溶液,既能满足一般 分析工作的需譬,又有比较广泛的适用性。 3.2产品标准与方法标准配套的误差。标 
准,具有科学性和严肃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产 
品标准与方法标准有时会不匹配,主要表现是: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远远高于结果要求的准确 
度,或分析过程中各参数的准确度不一致的问 
题。 
例如:某一产品,标准要求的水份含量要小 
于等于5.O%,也就是说检验结果要求准确到 
0.1,而方法标准则要求用分析天平来称取样 
品,虽然分析天平的误差很小(绝对误差为± 
0 0002),但与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要求相比,使用 
分析天平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我国现行标准中类似上述的问题还很多, 
这种情况的存在,既没有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 
度,也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 
重视。 
从以上的分析和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只 
要我们切实抓好实验室软件方面和硬件方面及 
标准溶液、产品标准与方法标准的误差分析,我 
们就能有效地提高质检水平,从而为人民生命 
健康、财产安全和国内外贸易提供有力保障。 


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