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任务书 (2)1 正文 (3)1.1文献综述 (3)1.1.1槐米的历史背景 (3)1.1.2槐米的来源,性状及产地 (3)1.1.3槐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4)1.1.4槐米的药理作用 (5)1.1.5槐米的研究进展 (5)1.2实验方案设计 (6)1.2.1 实验目的 (7)1.2.2 实验意义 (8)1.2.3 实验原理 (8)1.2.4 实验流程 (9)1.2.5 实验步骤 (9)1.2.6 实验安排 (10)1.2.7 实验预算 (11)参考文献 (13)1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实验任务书一、题目: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二、实验任务1.查阅文献资料并写出槐米化学研究进展的文献综述2.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案应包括目的意义,设计原理、流程、实验方法、时间安排、需要的仪器与试剂)。
3.对实验材料进行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写入实验报告中。
4.完成槲皮素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鉴定数据应包括熔点、旋光度、紫外图谱。
5.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6.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少量槲皮素样品。
三、实验要求1.实验中要求学生不完全依赖现成条件,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完成实验。
2.实验方法应有一定的创新性。
3.实验数据准确,须注明实验条件。
4.要求提供的样品袋上注明样品名称、熔点、旋光度、制备者姓名、日期四、实验报告内容1.题目2.实验目的3.基本原理4.实验所用试剂、仪器的型号及生产厂家5.分离方法创新之处6.自制或创造了那些实验条件条件7.实验流程及操作方法8.结果与分析9.结论10.在所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11.合理化建议3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一.文献综述1.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他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多以苷的形势存在,如芦丁、槲皮苷等,经酸水解可得槲皮素。
荞麦的杆和叶、沙棘、山楂、洋葱中含量较高。
许多中药如槐米、侧柏叶、三七、银杏等均含此成分。
槲皮素在槐花米中含量高达4%左右,而且提取分离方法也较简单。
2. 槲皮素(Quercetin):又名栎精,槲皮黄素,Meletin Sophoretin。
分子式 C15H l007,分子量302.23。
黄色结晶(C15H l007·2H20),mp313—314℃(分解),无水物mp316℃。
溶于热乙醇、冷乙醇、甲醇、乙酸乙酯、吡啶等;不溶于石油醚、苯、乙醚和氯仿,几乎不溶于水。
芦丁(Rutin)又名芸香苷,紫槲皮苷,维生素P,Rmoside Vi01aquercitrin,是槲皮素的3-O-芸香糖苷,属黄酮类物质。
分子式C27H30O16,分子量610.51,本品黄色或淡黄、绿色、极细微的针状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或微带原植物的特殊气味。
在空气中色渐变深,加热到185℃-192℃即变为棕色的胶状体,约在215℃分解。
难5溶于冷水(1:8000),略溶于热水(1:200)和冷乙醇(1:600),溶于热甲醇(1:7)、冷甲醇(1:100)和热乙醇(1:30),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易溶于碱中呈黄色,酸化后复析出,也可溶于浓硫酸或浓盐酸呈棕黄色,加水稀释后复析出。
3. 槲皮素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90年代以来,有关槲皮素抗肿瘤、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氧自由基、扩血管等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近年来发现槲皮素有抗多种病毒的作用.抗肿瘤作用:槲皮素能显著抑制促癌剂的作用,抑制离体恶性细胞的生长,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DNA/RNA 和蛋白质合成。
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槲皮素B 环上的邻苯二酚结构和2、3位的双键对其抗增殖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康铁邦等报导槲皮素可抑制白血病细胞中的PKC 及TPK 而产生抗癌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顾振纶等采用体外试验观察了槲皮素对血小板的作用。
结果发现槲皮素可显著抑制二磷酸腺苷、胶原、钙离子载体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5-羟色胺的释放反应,并探讨了有关作用机理。
抗氧化作用:通过槲皮素的抗超阴离子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的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而减少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及其超氧阴离子的作用。
其他作用:槲皮素还对糖尿病的肾脏、肠粘膜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有抗忧郁、抗心胸肥大、降压等作用。
二实验阶段槲皮素及其糖苷的提取方法槲皮素及其糖苷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浸渍法、碱提酸沉法、回流法和超声法等(1)浸渍法浸渍法是最简单的提取方法,即选用一定量的溶剂,将被提取物浸渍一定时间,过滤除去滤渣,浓缩滤液即可。
该方法耗时长且得率较低,故近年来很少用于化合物的提取,但在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优劣时可用作对照。
王文清等以70%乙醇作为溶剂,分别采用超声提取30min,加热回流1h,浸渍12h三种方法提取20g细梗胡枝子药材,得到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4. 89、5.39和 4.71μg/ g,芦丁的含量分别为36.70、37.53和34.68μg/ g。
结果显示,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槲皮素和芦丁的提取率均较高,浸渍法提取率最低。
(2)碱提酸沉法碱提酸沉法是提取植物中槲皮素及其糖苷的传统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是利用黄酮苷类化合物易溶于碱性水溶液,难溶于酸性水溶液的性质。
赵希等提取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时,20g的槐米粗粉加入0.4%的硼酸水溶液200ml,用石灰乳调节pH值8~9。
在微沸条件下搅拌提取30min,将滤液用浓盐酸调节pH值2~3,静置12h后离心处理, 沉淀用pH值1~2的浓盐酸洗涤一次,蒸馏水洗涤至中性,沉淀物经65℃真空干燥得到芦丁粗品。
精制芦丁后取1g,用2%的H2SO4溶液80ml,加热回流90 min转化得到槲皮素。
(3)回流法回流法也是提取槲皮素及其糖苷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是将药材加入到一定溶剂中进行回流,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吴杰等分别用回流法与浸渍法提取仙人掌中的槲皮素,结果得到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分别0. 2423、0. 2018 mg / g,可见回流法的提取率比浸渍法更高。
该研究还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溶剂、溶剂浓度、回流时间、仙人掌粉末粒度四个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回流提取条件为过60目筛的干燥仙人掌粉末10g ,加95%甲醇200ml,回流3 h。
用回流法提取槲皮素及其糖苷操作简单,提取率高,但存在溶剂有毒以及加热时易发生危险等缺点。
(4)超声提取法近年来, 超声提取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时间短、得率高、安全、可靠、无毒等优点。
吴景林以不同提取试剂分别用回流法和超声提取两种方式提取鱼腥草中的槲皮素,并对提取率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的提取率稍低于回流提取,差异不显著,但超声提取更简捷、快速。
因此,考虑到经济性,超声提取法优于回流提取。
本试验用法7提取芦丁的方法有很多,简便的超声法,高效率的回流法,但这两种方法在生药学实验中都已经做过,所以这次实验我想用对于我来说比较陌生的碱提酸沉法,并以实验室常用的槐米作为提取槲皮素的实验材料,而且槐米中芦丁的含量也比较高。
实验原理利用芦丁中含有较多的酚羟基,可溶于碱中,加酸酸化后又可析出芦丁结晶的性质,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并用芦丁对冷、热水的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进行精制。
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
实验目的掌握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掌握槲皮素的纯度检测及结构鉴定的方法实验材料槐米(100g)、石灰乳、硼砂5g、2%的硫酸溶液、95%乙醇、浓盐酸、氯仿,甲醇,甲酸,1%的三氯化铝乙醇溶液、1%芦丁乙醇溶液、1%槲皮素乙醇溶液、广泛pH试纸实验器材1000ml烧杯两个,500ml烧杯一个,250ml烧杯两个,电热套一个,搅拌器一台,棉花少许(过滤用),玻璃棒一根,长劲漏斗一个,布氏漏斗一个,抽滤瓶一个,真空泵一台,滤纸一张,250ml三口圆底烧瓶一个,温度计一个,球形冷凝管一个,玻璃板一块,量筒10ml 一个,量筒100ml一个实验流程9)硼砂 加热煮沸30min 趁热过煮沸30min趁热过滤PH 至4~5蒸馏水洗至中性,抽滤芦丁10倍量的2%硫酸溶液,加热微沸回流90min冷却 静置 过滤沉淀水洗至中性 抽干 60℃干燥槲皮素粗品95%乙醇回流30min 趁热过滤滤液大量蒸馏水稀释 静置24h 过滤槲皮素精品(黄色针形结晶)实验药材的鉴定槐米的鉴定可以通过性状鉴定,对槐米的性状、大小、颜色、质地、气味来识别是否是槐米药材。
槐米为花蕾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
花萼黄绿色,下部有数条纵纹。
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
花梗细小。
体轻,手捻即碎。
无臭,味微苦涩。
槲皮素的鉴定槲皮素的理化鉴定槲皮素为黄绿色结晶,熔点为315~317℃,紫外灯下显蓝色荧光,加AlCl3乙醇溶液萤光变黄绿色,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
薄层鉴定用薄层色谱将槲皮素标准品和制得的槲皮素分别点样比较,吸附剂为硅胶G,105℃下活化2h,展开剂为氯仿:甲醇:甲酸(15:5:1)溶液,显色剂为三氯化铝试剂(显黄色斑点)。
紫外鉴定紫外光谱(UV)槲皮素在375nm和255nm有两个吸收峰,分别属(A 环)电子跃迁和(B环)电子跃迁,分别对应两个生色团组成:375nm吸收带由肉桂酰生色团产生,为I带;250nm吸收带由苯甲酰生色团产生,为I带。
将紫外光下的图谱与标准图谱对照,基本相同。
实验安排3月14日芦丁的提取陕西科技大学称取槐米100g,在乳钵中研碎后,投入500ml硼砂溶液的沸水溶液中煮沸2-3分钟,在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调pH8~9,煮沸40分钟(注意添加水,保持原有体积,保持pH8~9),趁热倾出上清液,用棉花过滤。
残渣加100ml水,加石灰乳调pH9,煮沸20分钟,趁热用棉花过滤,二次滤液合并。
滤液保持在60℃,加浓HCl,调pH3-4,放置过夜,则析出芦丁沉淀。
3月15日芦丁的水解在析出的芦丁中加入10倍量的2%的硫酸溶液,加热微沸回流90min之后加入适量的水稀释,静置,过滤。
用水洗滤渣至无酸性,至80℃干燥,得槲皮素粗品。
3月16日槲皮素的精制置槲皮素粗品于烧瓶中,加入20倍量95%乙醇,加热回流,使其溶解,趁热过滤,取滤液用20倍量蒸馏水稀释,静置24 h,滤过。
得槲皮素精品3月17号槲皮素的结构鉴定和纯度分析制做薄层板,活化,将自制的芦丁、胡朴素与标准芦丁、槲皮素点样对照,并用三氯化铝试剂显色,在紫外灯下进行观察。
取制得的槲皮素少许,进行熔点的测试。
实验预算材料规格数量11槲皮素提取及结构鉴定浓硫酸20ml 无水乙醇100ml 硼砂5g 浓盐酸50ml 氯仿80ml 甲醇30ml 甲酸10ml 硅胶G 50g 三氯化铝5g芦丁2ml 槲皮素2ml仪器规格数量烧杯1000ml 2 烧杯500ml 1 烧杯250ml 2 电热套 1 搅拌器 1 玻璃棒 1 长劲漏斗 1 布氏漏斗 1 抽滤瓶 1陕西科技大学真空泵 1三口圆底烧瓶250ml 1温度计 1玻璃塞 1胶头滴管 1乳钵 1量筒10ml 1量筒100ml 1玻璃板 1参考文献【1】惠秋沙,槲皮素及其糖苷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概述《药物服务与研究》,2011,11(4):1671-2838【2】刘明学,魏光辉,胡朴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中国药房》,2010,21(2):2581-2583【3】赵希,张黎明,高文远,芦丁槲皮素的几种快速鉴定方法《分析实验室》,2008,27(9):243-246【4】胡杰,周本宏,槲皮素提取条件的优选《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3):25-26【5】王艳芳,王新华,朱宇同,槲皮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2-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