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
摘要】数学是义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学科之一,数学思想向一切领域渗透,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现代社会所重视。在现代教育形势下,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
学生素质教育轨道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让当代初中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思维意识去
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学数学、
用数学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中学数学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
存在缺乏应用数学的兴趣、意识和能力方面的问题,数学的应用没有受到应有的
重视。本文分析了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与用的脱节,并且剖析了初
中数学应用意识相关的教学现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参考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1-151-
02

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数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新课标提出: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
材施教。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求学生能体会数学之
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
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概念简介
(一)数学应用意识。当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主动尝试着运用所学数学知
识和方法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它是运用了数学的思想、知识以及方
法的这样一种大脑思维趋势来探讨现实生活。这种意识包括能够较清楚的认识到前人总结的
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最为普遍的应用,这也就意味着 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
界以及能敏锐地直觉洞察其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
(二)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是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
客观世界的种种表象并加工整理和获得解决的能力。它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实际问
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实际数学问题;其次是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解决数学
问题。
二、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现状
(一)学习教材方面。目前相对而言国内的初中数在教材中可以看到八成以上的内容都
是聚集在式的变形、数的运算、平面几何等这些部分,涉及的知识面相对过窄,并且我们在
教学中注重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几何的推理过程要求较高,然而事实上在教材中对具
体事物、现实生活关注实在甚少,比如在生活中被广泛用到的数据处理概率、统计等都不怎
么重视。虽然一些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关应用题的教学,但是范围窄,传统的题目类型也偏少。
还有一些在教学中原本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题目常常会被教师分类归纳成了几种不同
的解题方法,最后在然学生记方法套公式不断的进行练习。所以,老师这种一包到底的教学
方法,脱离现实的题目,在一定程度上是剥夺了学生创造性,降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方面。在一般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容易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老师观
念滞后,长时间对数学应用不够重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反复
的演练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注重教师的传授,而对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应用所学
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现实中实际存在问题的能力都不够重视。我们初中的数学教师早已经习惯
了这种传统的灌注式的教学方式,他们大都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了很多年,虽然他们也接受了
一些新的教育观念,但以前自己的“教学经验”会在生活、工作中解决问题中习惯性的进行应
用,这已经形成了自己教学的数学模型,使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三)学生方面。就目前看来,多数学科教学仍然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课堂教学模
式依然单一,重技能、重知识、重练习,而对知识的应用依然停留在形式上,只是挂在口头
上,大多数老师都不愿意做这个费时费力,又不会明显提高教学成绩的教学改革。因此在这
种教学环境下,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维的应用就少之更少了,这方面的认识和态
度就不言而喻了。在当前的数学教育环境下,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尽管进
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但回过头来还是最终为了应付以后的升学考试。
家长、教师、学生关心的大多数都是能不能顺利升学、能不能考入重点学校,事实上很少有
人去思考学生是否具备了应用的能力,学到了真正的本领。在这种教育的影响下,导致了学
生为考试而学习,对学习产生了消极情绪,最终学生不但没有求知的愿望和也没有了学习的
激情。同时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也不能得到发展和锻炼,反而会受到压抑和遏止。
三、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培养对策
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具有的应用意识应主要体现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实际问
题能主动尝试着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
径,这应该是学生主动地使用数学意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这才能让
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信息,体会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更为广
泛的应用,最终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使自己能够在以后的
学习中重视数学应用的作用。
(一)注重数学知识的缘由。追根问底,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现实生活,为了满足人
们实际需要和数学体系内部的需要。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的大量数学知识均
来源于具体的生活,毫无疑问这就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知识提供了
较多的背景材料。比如,生活中计算银行存款利息等为我们引入方程模型的实际背景;海拔
高度、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成为我们引入正数负数的实际应用背
景。显然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的概念,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以数学思维思考问题、
应用数学方法探讨解决策略、应用实践结果验证所得结论的整个过程,而并非老师整个讲解。
毫无疑问,从生活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引入新知识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魅力以及数学
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用数学思想去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掌握数学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要以发展学生能力,增长学生才干为素质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时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数
学的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如风险投资、证券等金融方面的应用。教学还应
注重实效性,二进制计数已成为现代信息的最终缩影,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须。
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多的引入现代电子教学设备,打破那种使用计算器会使学生计算能力退
化的偏见,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从根本上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古代数学成就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的介绍数学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的缘由,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对于生
产实际的依赖性。这可以通过一些数学史料的讲解,使学生认识数学源于实际,激发学生无
限的学习兴趣。上初中几何课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历史知识,如相传古埃及的尼罗河,在
一年的部分时节总是泛滥成灾,大量的田间界线都被淹没,大灾过后又要重新设法测量勘定,
这也可以看出人类的几何观念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中逐步形成的,为了满足实际的需
要,人们不断思考分析,在长期的实践总结中学会了计算简单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等方
法,对实物的立体轮廓有了几何概念。同时使学生能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小至微观的
中子、质子的探索研究,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而且某些学科的生命力
也依赖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
四、结语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并非靠讲几节数
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
应用能力;也不要认为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总之,
只要我们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知识应用
与实际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就能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数学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 201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