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务筹划风险分析

税务筹划风险分析


三.美国奥利特公司通过转让定价避税
美国奥利特公司拥有一项专利权,研制费用为20万美元, 有效年限为20年。奥利特公司欲将此项专利转让给中国的 亚联公司,因为美国、中国市场上无同类专利可比价格, 双方将转让价格定为6万美元,转让期为10年。中国亚联公 司又在本国市场上以10万美元的价格将此项专利转让出去。 又知美国所得税税率为15%,中国所得税税率为30%,毛 利率20%,成本分摊率为60%。 因为此项专利权无市场可比价格,可按组成市场价格来确 定其价格。4.8(万美元) 则美国奥利特公司应纳所得税=4.8万×15%=7200(美元) 中国亚联公司应纳所得税为:(10万-4.8万)×30%=1.56万元
外企每年避税300亿
中国外企避税招数
招数四:钻税法漏洞是外企避税的另一个途径。 中国的税法并不完善,税法难免有许多漏洞,为企业的避 税提供了空间。如现在,中国对消费税是按照出厂价进行 征收。因此,一些厂家便成立自己的销售公司,用较低的 出厂价把产品卖给销售公司,这样便可避税以增加利润。 招数五: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招数六:增加工资发放的次数
国际避税实例 一.苹果被控在欧洲违法避税 或被罚数十亿欧元
2014年9月29日消息,欧盟委员会将在本周公布报告, 指控爱尔兰在1991年以及2007年和苹果达成税率协定时向 后者提供了非法的“国家补助”,苹果或将面临着数十亿欧 元的罚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苹果通过设在爱尔兰科克市 (County Cork)的子公司来开展国际业务。根据《金融时报》 的报道,苹果新任首席财务官卢卡· 马埃斯特里(Luca Maestri) 表示,苹果曾在1991年爱尔兰法律修改后和爱尔兰当局就 税收问题达成协议,这份协议的有效期持续到2007年。 1991年以前,苹果在爱尔兰的子公司不需要缴税。
共应纳税:7200+15600=22800(美元)
实际上,美国奥利特公司只收取了6万美元的转让费,其税 负变为: 奥利特公司应纳所得税=6万×1S%=9000(美元) 亚联公司应纳所得税=(10万-6万)×30%=12000(美元) 奥利特公司、亚联公司共纳税额:9000+12000=21000(美元) 这样,母子公司利用美、中两国税负不同,专利权转让又 无市场可比价格,通过关联公司交易少纳税1800美元。
外企每年避税300亿
中国外企避税招数
招数一:外企的转让定价直接侵犯合资或合作企业中方利益 外企的主 要避税手段是转让定价,这要占到避税金额的60%以上。 专家指出,所谓的转让定价是指集团内的关联企业之间,为了确保集团 利益的最大化,在集团内部人为地控制定价,这包括产品价格、贷款利 息、无形资产转让价格、劳务费用等等。
3、建立独立自主的信息体系 信息是反避税工作的生命线,反避税本质上是一场信息战, 对手有时是跨国公司,有时也可能是与之利益相关的国家。 所以,独立自主的信息体系是反避税成败的关键。
我国反避税现有的数据库是由税务部门建立的,主要是外 购的BVD公司数据库和美国标准普尔数据库,既不独立,也 称不上体系,是远远不能满足反避税需求的。
国际避税的相关风险
环境的不确定性使跨国经营企业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国际 避税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从国际避税的角度, 将避税风险及投资风险统称为国际避税相关风险。 第一,避税风险。避税风险指依据母国相关税收法律对跨 国企业(即避税企业)初始纳税结果进行再调整的可能性, 该纳税结果的再调整不仅会恢复避税企业的正常税收负担, 使之前的税收策划失去效力,甚至可能涉及避税企业及其 法人代表的法律责任。
跨国公司在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方面有便利的条件。国际贸易总额中 约有60%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所形成的。跨国公司在制定内部交 易价格时,往往可以便利地采用转让定价办法,达到减少税负从而增加 利润的目的。 对中国来说,外企的转让定价无疑会损害国家的利益。而对与外商进行 合资或合作的中方来说,转让定价将直接侵犯自己的利益
完善我国反避税机制的建议
1、正确区分逃与避,建立惩罚制度 目前我国对上述避税和逃税行为没有明确划分,处理方法 是进行纳税调整和加收利息,这样的处理手段将从客观上 刺激企业的避税偏好,反而会加大反避税的难度。对避税, 特别是逃税行为的采取适度的惩罚,可以增加企业避税的 成本,从而有效地遏制纳税人的避税动机。在国际上,美 国对逃税、避税行为采取较为严厉的惩罚措施,在最近通 过的HIRE Act法案中也作了反避税的处罚规定。 因此,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做法,对避税和逃税行为加以区 分,在现有加息处罚的基础上,建立惩罚制度将有利于反 避税工作的开展。
中国外企避税招数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每年光跨国企业避税行为而 损失的税收收入约为300亿元。换句话说,跨国企业避税在 我国一年便高达300亿元,这约相当于去年中央财政收入的 三十分之一。这还仅仅是跨国企业避税,若加上内资企业 的避税,数字将会十分惊人。 300亿元如何算出? 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了40多万家外企,相当数量的 外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利润,造成从账面上看,外企 大面积亏损,亏损面达60%以上,年亏损金额达1200多亿元。 按照税法的规定,以后的赢利是可以弥补前年度的亏损。 因此,我国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税约300亿元。
二.美国伊思雅跨国公司在国际避税港建立公司避 税
美国伊思雅跨国公司,在避税地百慕大设立了一个伊美子 公司。伊思雅公司向英国出售一批货物,销售收入2000万 美元,销售成本800万美元,美国所得税税率30%。伊思雅 公司将此笔交易获得的收入转到百慕大公司的账上。因百 慕大没有所得税,此项收入无须纳税。 按照正常交易原则,伊思雅公司在美国应纳公司所得税为: (2000万-800万)×30%=360(万元) 而伊思雅公司通过“虚设避税地营业”,并未将此笔交易 表目前本公司美国账面上。百慕大的伊美子公司虽有收入, 也无须缴税。
2、建立以司法为主导的反避税机制 国际税收管理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其主要特色。反避税 工作往往关系到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影响国家间的利益关 系,是一项影响重大的工作。发达国家对这项工作都在严 格的法律限制下开展,奥巴马总统的反避税措施也只能通 过法律提案,给过国会批准后才能执行。而在我国以税务 审计为主导的现行反避税机制中,反避税工作大都是在税 务总局的文件指导下开展的,立法、司法部门基本未介入 这项工作。实际上是由税务部门独立承担了反避税的重任, 从国际实践来看,这一重任根本不是一个行政部门能负担 得起的。从实际工作中来看,现行机制既不利于国际接轨, 也难以突破地方招商引资政策的困扰。因此,建立以司法 为主导的反避税机制克不容缓。
成因:
①国与国之间的税收负担不平衡,轻重不一,促使跨国纳税人把收入 和资产由高税国家或地区向低税国家或地区转移;
②跨国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国际化和收入多元化为国际避税提供了条件;
③各国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交叉和重叠形成双重征税,对国际避税产生 了催化作用;
④税收制度不完备,征管网络不严密,为国际间避税提供了条件; ⑤跨国纳税人过度追逐高额利润的欲望是产生国际避税的主要原因。
PPT个人制作,如有不足,请 同学们多包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企每年避税300亿
中国外企避税招数
招数二:向银行贷款不仅仅是缺少资金也是一种避税办法 目前,许多外企到中国投资前后,向境内外的银行借 大量的资金,其中不乏一些实力雄厚的著名国际公司。促 使这些企业向银行贷款,不仅仅是缺少资金,这也是一种 避税的办法。根据税法的规定,利息支出是在税前扣除。 企业适度地负债,利用税前列支利息,先行分取企业利润 而达到少交或免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外商投资中国的资金中,60%以上是借贷资金,自有资金 比例并不高。这种资本弱化避税的手法实质是降低了资本 最低回报率,为企业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增加利润。
第二,投资风险。(1)政治风险。由于东道国政治形势的 不确定性及其政府所实施的包括国有化在内的各种国家行 为给跨国经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2)经济风险, 由于东道国乃至整个国际市场(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 等)上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给国际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的 可能性。
跨国公司 避税视频
外企每年避税300亿
跨国并购——反避税的新挑战 我国反避税工作的严峻性,还来源于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 的挑战。在各种新情况中,并购问题最为突出。先看一个 国外案例:2000年沃达丰公司通过其设立在卢森堡的一家 控股公司收购了德国电信业巨头曼内斯曼公司。英国税务 机关指控它违反了受控外国公司原则,经过一系列的法律 程序,沃达丰于2010年7月以支付了12.5亿英镑才达成了和 解协议。该公司于2007年通过其设在荷兰的子公司从注册 在开曼群岛的某公司收购了印度第三大移动通信服务商和 记爱莎67%的股份,印度税务部门以交易涉及印度资产为由 向沃达丰公司开具了一张高达26亿美元的预提税税单⑻。 从沃达丰公司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跨国并购往往涉及到复 杂的避税问题,而且金额巨大,应引起充分关注。
我国反避税严峻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 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纳税人跨国交易行 为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 纷纷建立专门的国际税收管理部门,负 责跨国纳税人的跨国纳税事务管理和 国际税收协调。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在正式成为WTO成员之后,将要面对 大量外资在更广泛的领域进入中国,国 内企业也将更多地走出国门的新局面。 因此,借鉴各国经验,完善反避税法规, 解决日益严重的国内外避税问题,成为 当前税收理论界和税收业务部门的一 个重要课题。
外企每年避税300亿
中国外企避税招数
招数三:在国际避税港建立公司也是避税的一种方法。
在国际避税地建立公司,然后通过避税地的公司与其他地方的公司进 行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税地的免税收或低税收 减少税负。 国际避税地,也称为避税港或避税乐园,是指一国或地区政府为吸 引外国资本流入,繁荣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在本国或本地区确定一定范 围,允许外国人在此投资和从事各种经济贸易活动,取得收入或拥有财 产而可以不必纳税或只需支付很少税款的地区。 世界上30多个被称为 “避税天堂”的国家和地区:中美洲的巴拿马和伯利兹;非洲的利比里 亚;印度洋地区的马尔代夫;太平洋地区的马绍尔群岛,汤加、库克群 岛、瓦鲁阿图、西萨摩亚、塔仑、塔埃岛;中东地区的巴林;欧洲的列 支敦士登、泽西岛、直布罗陀、费道尔、摩纳哥;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哈 马、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 维尔京群岛、安圭拉、安捷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圣卢西亚、特克斯 和凯科斯、格林纳达、多米尼加共和国、蒙塞拉特、阿鲁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