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骨髓炎致大段骨缺损中masquelet技术的运用进展

慢性骨髓炎致大段骨缺损中masquelet技术的运用进展

慢性骨髓炎致大段骨缺损中masquelet技术的运用进展发表时间:2019-04-02T14:46:56.6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作者:李明李钊伟陈海岳唐保明李泽清[导读] Masquelet 技术也被称作是膜诱导技术。

其可以作为节段性骨缺损修复的一项新技术。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青海西宁810001)【摘要】Masquelet 技术也被称作是膜诱导技术。

其可以作为节段性骨缺损修复的一项新技术。

特别是对于,长时间感染骨坏死导致这种疾病的情况,利用这项新的技术为一些原先无法保肢的患者创造了保肢机会。

这篇文章就是介绍利用这项技术,如何治愈此类疾病。

【关键词】masquelet技术慢性骨髓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306-02慢性骨髓炎时病灶骨清除后会遗留骨缺损,其在治愈过程当中由于有空隙的存在,再加上骨髓慢性炎症的影响,骨缺损的自我愈合困难重重。

由masquelet等[1]提出的诱导膜技术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时病灶骨清除后遗留大段骨缺损的一种新策略,对于骨愈合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机制,可以更大几率的愈合[2]。

在masquelet技术的实践运用中,有文献指出[3],对于长度不超过4-5 cm骨缺损的重建中,其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大。

如果缺损的范围比较大,在其修复中取出固定器、反复清创扩髓、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等方式时,容易发生炎症复发、骨不愈合、骨吸收和皮质化不全等问题而应用很少。

而Masquelet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骨髓炎目前为止比较难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尽可能的降低感染还有就是重建的问题。

后者相比较而言更加困难。

现就在慢性骨髓炎时病灶骨清除后遗留骨缺损中运用进展阐释如下。

1 控制感染,诱导成膜阶段1.1 膜诱导要点在修复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尽可能降低感染,需要仔细清理,在手术的中间进行必要的细菌培养。

将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放入空隙之间。

其具体的量就是超出两者间皮质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骨水泥会产生热效应而破坏与之接触的断端骨质、诱导膜及周围软组织,因而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在填充过程当中,包覆的光滑性对于整个过程的治愈修复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而周围组织对形成的诱导膜组织学特性有明显的影响,组织中的纤维细胞数量、血供、机械张力及微动环境可能是影响诱导膜组织学特性的因素[4]。

去除的死骨及废用组织需进行病理分析。

术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1.2 膜诱导阶段固定方式的选择在固定器的选择上,在第一阶段先采用外支架固定,第二阶段可改内固定[5]。

固定方式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术者对所选择固定方式的掌控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外固定方式选择较多。

术后定期复查病人的感染指标,在一个半月-两个月期间内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时,我们便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了。

1.3 膜的基本属性利用骨水泥进行填充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之后,诱导膜已经大致上长成型了。

这层膜一般有滑膜样上皮、纤维细胞层两种。

前者里面拥有非常多的毛细血管,上皮组织,后者里面不仅含有毛细血管还有很多纤维状的胶原 [6]。

其最核心的作用就是是使得骨水泥与膜进行反应。

其在反应过程当中产生的细胞数量也高出原始膜的11倍之多。

在诱导膜形成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大量的淋巴细胞,其也远远高出原始膜含量,尤其是CD45+的数量也高出其31倍之多。

这就说明其相对于原始膜来讲,其活性更大。

但是两种膜都能够表现出成骨的性能。

这样对以后的修复非常重要。

骨水泥诱导膜可以产生BMP-2、VEGF 等产物,在整个修复过程当中是有着核心影响地位的。

1.4 抗生素骨水泥研究慢性骨髓炎时由于骨髓及周围骨组织存在炎性改变,所以在诱导成膜前对骨缺损及可能存在炎性改变的区域进行彻底清创,消除感染,一般要使用万古霉素[7]。

傅景曙[8]等对25 例Masquelet 技术治疗长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和局部使用不同剂量的万古霉素对骨愈合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其中局部常规剂量抗生素组( 12 例) ,1 例切口延迟愈合,3 例炎症复发,局部大剂量抗生素组( 10 例),术后无复发病例。

在对其使用过的病人血液里此种药物浓度的定期检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在使用范围内,这种药物一般对于人体是没有害处的。

证明了这项技术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2 膜内植骨,缺损骨重建阶段2.1 前期准备一般在骨水泥填充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如果没有出现问题的就能接着进行下一轮的治疗了。

首先要对软组织进行清创,取出骨水泥,有时不能够很轻易的进行,使得手术失败,有些研究人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使用骨凿、咬骨钳等工具将其取出。

还有的一些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首先,对比缺损大小,直接体外操作骨水泥并塑形。

接着,将半干状态的骨水泥从中间纵向切开,接着将他们放入骨缺损部位,用线进行固定,然后用一点骨水泥将他们连到骨头上,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避免温度较高的问题了。

对于二次手术也是极为有利的。

但是如果发生了异常情况,我们就需要重复之前的操作了。

2.2 膜内植骨要点取出骨水泥时,我们找到了一种叫 “诱导膜”的物质。

其特征为:表面比较光滑,厚度在0.1cm。

需认真的处理周围的软组织,保护好诱导膜,接着就可以就行自体松质骨填充了。

往往自体松质骨骨量不足,Masquaelet通过研究证实能够利用皮质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其量不能超过含量的1/3.如果超过了就可能阻碍愈合。

所以,诱导膜囊腔内放入自体松质骨依旧为“金标准”。

膜内植骨完成后行内固定或外固定。

术后1,2,4,6,8,12,18,月复查,复查的依据为Samantha X 线的方式。

[9]:3 总结和展望经过多方面的发展改进,Masquelet 技术在慢性骨髓炎病灶骨清除后遗留大段骨缺损中运用较为普遍,以其对供骨要求低、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等特点[10]已被多方所认可。

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未能研究出可以完全替代原始骨的方法。

随着我国的科研实力越来越强,肯定会不断的产生新的技术,会使得其治疗效果越来越好的。

组织工程技术制造出的人工骨是目前为止,效果最好的一种材料。

但是其仅仅以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目前来看其转移到人体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需要继续优化这项技术,从而为Masquelet技术提供材料保证。

还有一个更大的趋势就是将不同高科技技术之间相互结合,获得一种更大的协同效应。

使用诱导膜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怎么确定生物性属性、植骨材料、以及隔离体的选取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1] Masquelet AC,Fitoussi F,Begue T.Reeconstruction of the long bones by the induced membrane and spongy autograft[J].Ann Chir Plast Esthet,2000,45(3):346-353.[2] Viateau V,Guillemin G,Calando Y,et al.Induction of a barrier membrane to facilitate reconstruction of massive segmental diaphyseal bone defects: an ovine model[J]. Vet Surg,2006,35(5): 445 - 452.[3] Hertel R,Gerber A,Schlegel U,et al.Cancellous bone graft for skefetal reconstruction.Muscular versus periosteal bed--preliminary report.Injury,1994;25(Suppl 1):A59-A70.[4] 柳海晓,徐华梓,张宇,等.骨水泥表面粗糙度对诱导膜组织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骨伤,2012,8: 662 - 666.[5] 孙振中,顾三军等,修复长段骨缺损的Masquelet技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24):2495-2498.[6] Masquelet AC,Begue T. The concept of induced membrane for reconstruction of long bone defects[J]. OrthopClin North Am,2010,41( 1) : 27-37.[7]Auregan JC,Begue T. Induced membrane for treatment of critical sized bone defect: a review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s[J]. Int Orthop,2014,38 ( 9 ) :1971-1978.[8] Spapen HD,Janssen van Doorn K,Diltoer M,et al.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possible renal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continuous infusion of vancomyci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Ann Intensive Care,2011,1( 1) : 26.[9] Salkeld S L,Patron L P,Barrack R L,et al. The effect of osteogenic protein-1 on the healing of segmental bone defects treated with autograft or allograft bone[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1,83-A( 6 ) : 803 -816.[10]陈要林,张伟滨等.masquelet技术治疗骨缺损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杂志,2010,31(5):270-2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