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型白血病病毒(ALVJ)的诊断及控制
禽白血病病毒(ALV)隶属于反转录病毒科反转录病毒属,导致一系列以肿瘤性病变为特征的疾病。
ALV的病毒粒子具有多种酶活性成分,反转录酶存于核芯,由pol基因编码。
此外,该病毒核芯含有由gag基因编码的非糖基化蛋白,其中的p27作为主群特异性抗原(GSA〕,成为多种诊断试验的检测目标之一。
病毒囊膜上含有env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其中的p85决定病毒表面的球形结构,并据此将白血病病毒分为A、B、C、D、E和J亚群。
其中A和B亚群为实际中最为常见的外源性病毒,引起法氏囊衍生的细胞的病变并导致淋巴白血病,C和D亚群在田间鲜有报道,E 亚群包括在几乎所有正常鸡群中都存在的内源性ALV,J亚群由Payne (1991)和Fadly (1996) 分离鉴定,并予以报导。
从生物学特性上讲,J亚群的ALV中除gag和pol基因具有与其它亚群的ALV 高度的同源性之外,env基因与ALV中EAV序列组中的env和类env基因有75%-96%的同源性。
这些发现说明白血病病毒J亚群是外源性病毒和内源性病毒EAV的重组体。
外源性ALV是引起鸡只肿瘤病变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激活宿主细胞中onc基因,造成细胞转化,并可水平和垂直传播。
内源性ALV无致病能力,存在于包括SPF鸡在内的正常鸡只的基因组中。
因此,在诊断时有必要将致病的外源性ALVJ 与非致病性的内源性病毒加以区分。
ALVJ亚群对骨髓细胞具有高度侵蚀性,而对法氏囊细胞侵蚀性较低。
因此,可导致骨髓型白血病,并在临床引起龙骨、脊柱、肋骨、肝、脾和肾的肿瘤样病变,这些肿瘤以髓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变化为特征。
在肉鸡中ALVJ所引起的致病性不尽相同,低水平的传播可不表现肿瘤,不引起明显的死亡率且对生产性能影响较低。
而在有些病例中可见超过1-2%的死亡率。
在严重发病的鸡群中也可因应激或其它野毒的侵袭导致免疫抑制。
诊断
对ALVJ感染的诊断应从对肿瘤细胞的病理诊断和对病毒的血清学诊断两方面进行。
肿瘤常见于肋骨、龙骨、骨盆、下颌骨和颅骨表面,可呈结节状或弥散分布,通常为多个、柔软、易碎且黄白色肿瘤。
肿瘤浸润也可见于内脏,如肝、肾、脾
等。
但必须与马立克氏病和禽白血病仔细区分。
肿瘤细胞需作罗曼诺夫斯基或吉姆萨染色,镜下可见大量而均匀变性的成髓细胞,其胞浆中充满大量的嗜酸性圆颗粒。
当ALVJ为人们所认识时,仅有两种方法可用于诊断:直接ELISA和病毒分离。
近年来另外的两种方法也为人们所应用,即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抗体试验。
但遗憾的是,上述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尚无一种单独的方法完美无缺且可作出100%准确的诊断。
为此,诊断时必须将这几种方法组合进行。
直接ELISA试验的优点是简易快速,可同时检测大量样本且费用低廉。
检测样本包括胎粪、蛋清和泄殖腔采样。
但直接ELISA试验有一些缺点,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其结果常被错误理解。
因为直接ELISA试验检测的是P27(GSA),其阳性结果只表明P27的存在。
而P27 是外源性和内源性ALV都具有的蛋白,故此直接ELISA 试验无法确认P27的来源。
因为ALV普遍存在于所有的商业鸡群中,仅仅检出ALV 并不意味着找到引起肿瘤的元凶。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所有品种(包括SPF)的鸡只中可发现类J亚群的内源性白血病病毒,这也许可说明PCR和抗体试验有时出现不确定性结果的原因。
现在市场上有诊断试剂盒利用抗体试验检测ALV囊膜蛋白P85。
因ALVJ并不是P85的唯一来源,所以这种方法也有与直接ELISA试验同样的弊病。
现在,使用这种方法10%的抗体阳性反应一般被认为是正常情况。
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病毒分离。
象其它的几种试验方法一样,病毒分离也有其缺点。
最主要的是花费昂贵且费时。
即便在条件最佳的实验室中,样本从开始试验到检出结果也至少需要10天的时间。
病毒分离试验是利用 Avian Disease and Oncology Laboratory 培育一种特殊的细胞-C/E。
这种细胞只容许外源性ALV生长,而不容许内源性ALV生长。
因此当C/E上有病毒生长时,即证明有一种外源性ALV 存在。
此时,无需证明该种病毒是J亚群还是A或B亚群,即可凭此进行鸡群净化。
如想确认病毒种类,可用病毒分离样本进行PCR试验。
预防与控制
目前尚无ALVJ的治疗药物与疫苗,而且对该亚群的遗传抵制力还未被确认。
因此,利用上述诊断方法淘汰阳性鸡只为主要的控制手段。
但这是一个复杂、耗时且花费昂贵的程序。
在实际生产中,下述生物安全和管理措施可有助于减少病毒感染
及临床发病的机会:
1.公母分饲
公鸡和母鸡应分开饲养。
如条件有限,应至少在前6周公母分饲。
这将减少不同性别的鸡只相互竞争而导致的应激,以减少病毒横向传播的可能。
2.免疫接种
因免疫接种时,ALV可经感染的针头相互传播,所以在公母分饲时为不同性别的鸡只注射疫苗时应更换针头。
在采血时也应注意这一点。
3.体重和营养
保证鸡只摄取足够的营养,并按建议的体重上升。
这将确保鸡只均匀生长且其免疫系统得到足够的发育。
同样,前6周的饲养对鸡只获得最大的抵御ALVJ及其它疾病的能力至关重要。
4.入舍密度和饲喂空间
应激是引起免疫抑制、生产性能下降及对疾病易感性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鸡群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十分重要,这将减少应激,确保鸡群充足的生长发育,并提高成活率、产蛋率、孵化率以及后代的健康水平。
5.公母比例
公母比例过高对公鸡和母鸡都是一个重要的应激因素,这时公母鸡争夺有限的采食空间,而造成应激并引起争斗。
此外,如公鸡过多,性成熟后在荷尔蒙的作用下会导致公鸡对母鸡的过度残害。
采取适宜的措施并控制公鸡数目可减少此类应激。
除管理因素外,在实际生产中某些疾病因素也对肉用种鸡感染ALVJ和发病水平有所影响。
多数情况下,单纯感染ALVJ对鸡群的总体健康及生产水平影响不大。
但当肿瘤发生时,引起鸡只渐进性消瘦,并最终导致淘汰或死亡。
对下列疾病的防御可减少肿瘤的发生及与ALVJ水平和垂直传播相关的损失:
马立克氏病
在马立克氏病防治失败时,骨髓型白血病的临床发病较多。
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失败主要是因为鸡群受到早期攻毒和/或受到高致病性、高免疫抑制型强毒的侵袭所致。
应用更为有效的马立克疫苗品系或联苗,配合完善的鸡场卫生消毒措施可改善这种情况。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交叉感染可导致较高的肿瘤出现。
因此需使用优质的由鸡胚或细胞培养制备的活苗,以保证其中未受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感染。
●其它的免疫抑制疾病
在鸡群受到ALVJ侵袭时,有其它一些病因可影响其建立充足的免疫力。
其中呼肠孤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因子和霉菌毒素为最常见的因素。
同样,应提高相应的母源抗体水平,通过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来减少或推迟野毒侵袭,采用合理适宜的免疫程序以及确保并保持饲料品质。
鸡场卫生消毒始终是控制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特别是早期饲养中,上述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协同作用,可对免疫系统造成早期损害,从而导致鸡群对ALVJ易感性和发病程度增加。
如果将一日龄雏鸡放置于肮脏的环境中,将肯定会导致鸡群对包括ALVJ在内的多种致病因子耐受性降低。
因此,实际生产中还应在接雏前对房舍及场区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并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手段,有效地防止ALVJ的感染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