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成立大豆蛋白生产加工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成立大豆蛋白生产加工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成立大豆蛋白生产加工公司 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当前,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面临产能相对过剩、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等问题,企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压力甚至传导至上游大豆加工企业和大豆收购价格。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严控新增产能,摆脱产能过剩局面;另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创新,拓宽应用领域,完善品牌建设,健全产业链。同时,还要加强政策引导,让国内大豆蛋白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大豆食品蛋白是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近年来不断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不过,国内大豆蛋白产业存在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陷入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的怪圈,导致企业经营十分艰难。国产大豆蛋白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合理控制新增产能,提升竞争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xxx实业发展公司由xxx科技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410.0万元,占公司股份74%;B公司出资150.0万元,占公司股份26%。 xxx实业发展公司以大豆蛋白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实业发展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实业发展公司计划总投资8811.9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986.02万元,占总投资的79.28%;流动资金1825.97万元,占总投资的20.72%。 根据规划,xxx实业发展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1433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144.25万元,税金及附加148.72万元,利润总额3191.75万元,利税总额3780.71万元,税后净利润2393.81万元,纳税总额1386.90万元,投资利润率36.22%,投资利税率42.90%,投资回报率27.17%,全部投资回收期5.18年,提供就业职位283个。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第一章 总论 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 (一)公司名称 xxx实业发展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二)注册资金 公司注册资金:56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 xxx实业发展公司由xxx科技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410.0万元,占公司股份74%;B公司出资150.0万元,占公司股份26%。 (四)法人代表 侯xx (五)注册地址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六)主要经营范围 以大豆蛋白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 xxx实业发展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无为而治”的企业管理理念,以“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别人”的企业文化核心思想为指针,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咨询与合作。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实业发展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 根据规划,依托某经济技术开发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大豆蛋白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由于大豆对于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全球对于大豆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大豆蛋白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分离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新型大豆制品,其有着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优点。大豆蛋白虽然甲硫氨酸极少,但不含胆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还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第二章 公司组建背景分析 一、大豆蛋白项目背景分析 大豆蛋白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分离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新型大豆制品,其有着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优点。大豆蛋白虽然甲硫氨酸极少,但不含胆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还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豆蛋白也有缺点——怕高温、气味怪。100℃的开水会破坏大豆蛋白质结构,降低其营养价值。同时,大豆蛋白含有的大豆异黄酮等物质会使大豆蛋白质在冲食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腥味。 大豆蛋白从功能性上可分为大豆浓缩蛋白(蛋白含量65%以上)、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蛋白含量68%以上)、大豆分离蛋白(蛋白含量90%以上)、大豆组织蛋白(蛋白含量55%以上)、大豆拉丝蛋白。大豆蛋白有凝胶性、保水保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特性。 大豆浓缩蛋白是工艺上去除了非溶性的蛋白,还有一部分的纤维未去除,里面蛋白含量一般为60-70%的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蛋白质含量一般都超过90%,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与奶、蛋、肉类中的蛋白质具 有同等的营养价值。同时大豆分离蛋白不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所以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大豆组织蛋白是经过组织化且具有稳定网状结构的大豆蛋白。组织蛋白有粒状、块状、片状、丝状等不同形态,呈不同深浅的黄褐色,其网状结构成定向排列,形成具弹性、韧性的纤维束或积层,食用时有类似肉食肌肉组织的咬劲。典型的组织蛋白含蛋白质60%左右。 大豆拉丝蛋白是大豆蛋白质经特殊工艺生产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类似肌肉纤维质感的纤维状植物蛋白,可取代高脂肪、高热量的肉类食品,又称“仿真肉”。大豆拉丝蛋白一般状态为干燥的淡黄色固形物(水分含量约10%,水分活度Aw约0.43),如果把它放到水里泡几分钟,就会蓬松起来,很像半熟的普通瘦肉。植物拉丝蛋白的分类是按其结构来分,有粗丝型、细丝型、软丝型、硬丝型、滑丝型、涩丝型等,根据不同的丝型结构与丝的拉力强度,有多种组合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多用于香肠、鱼丸等肉食品的添加剂,起到保油包水增加弹性的作用。 大豆组织蛋白也可以用于肉食品的添加,可1:5保水,主要用于人造肉,营养丰富、口味鲜美。 浓缩蛋白跟分离蛋白差不多,用于肉食品中,有凝胶性和乳化性,也添加进软糖、雪糕、饮料中。 二、大豆蛋白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面临产能相对过剩、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等问题,企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压力甚至传导至上游大豆加工企业和大豆收购价格。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严控新增产能,摆脱产能过剩局面;另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创新,拓宽应用领域,完善品牌建设,健全产业链。同时,还要加强政策引导,让国内大豆蛋白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大豆食品蛋白是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近年来不断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不过,国内大豆蛋白产业存在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陷入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的怪圈,导致企业经营十分艰难。国产大豆蛋白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合理控制新增产能,提升竞争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大豆蛋白是对豆粕的深加工,加工出大豆蛋白粉、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品种。其中,大豆分离蛋白是我国大豆蛋白企业加工的主要品种。我国大豆蛋白产业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投资建设,随着我国植物蛋白应用市场的日益扩大, 尤其是肉类制品应用量的迅速扩大,国内掀起一股大豆蛋白投资热潮。2000年至2004年,是我国大豆食品蛋白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产能快速扩张,食品蛋白出口量占全球市场一半份额。2008年以后,受到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国内一些大豆分离蛋白加工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一些企业没能实现转型升级而被迫退出市场。 然而最近几年,我国大豆蛋白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大多数加工企业艰难维持经营,开工率不足30%,产能相对过剩成为全行业的首要问题。最近,吉林松原市一家大豆分离蛋白加工企业,因为一直无法扭转不利的局面,宣布停止销售大豆蛋白产品。相似案例不断上演,给本已形势严峻的大豆蛋白加工行业再浇一盆冷水。 由于近年来政府没有合理规划大豆食品蛋白加工的产能,新增产能没有限制,行业协会也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导致整个大豆蛋白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陷入了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的怪圈,企业普遍陷入经营困境,压力传导至上游大豆加工企业,致使大豆加工企业也处于亏损状态。大豆加工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得不降低大豆收购价格。这也是造成国产大豆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卖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大豆蛋白分离协会负责人认为,控制新增产能是大豆食品蛋白行业摆脱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国家在产业规划上要严格控制大豆蛋白行业产能,要像禁止大豆油脂加工行业新上产能一样。同时,在协会引导下,加强行业内的沟通、协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增强以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以民企民资为重点,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和知名品牌示范区。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长期积累形成的风险有可能会集中释放,进入风险易发高发期。本文对金融、房地产、政府债务、产业转型、人口老龄化、社会分化、外部冲击等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领域风险点多,影响面广,且相互叠加,传导机制复杂,如果应对不当,有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较大影响。为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针对性,本文尝试用德尔菲法,对各领域风险的交互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