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矿井规划方案为适应集团公司大提速、大发展的总体需要,全面贯彻煤业公司“打破常规、形成合力、壮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创建“四个一流”的奋斗目标。
根据我矿创建绿色环保现代化矿井的规划要求,高点定位,快速推进,力争到2005年年底,把我矿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数字化矿井。
一、建设国内一流数字化矿井的最终目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自动化和监测监控技术,将全矿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在网络的层次上进行集成,全面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通过建设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数字化矿井”,提高矿井建设的高技术含量,达到用人少、效率高、安全好的目的。
二、一流数字化矿井达到的效果采用网络化、数字化和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及日常管理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改善现场安全生产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准确及时提供经营管理数据,实时反映经营状态,为矿领导及上级部门提供详细的决策支持信息,实现真正的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另一方面:通过搭建贯通井上、井下的光纤环网,搭建综合自动化测控平台,可以对矿井安全生产实现进行综合监测监控,井下环境参数动态监测,下井人员动态监测,瓦检员动态监测,矿压自动观测,地面生产系统集中控制,井下运输皮带远程控制,井下变电所远程监控,井下大巷电机车集中控制,对井上下主要作业场所实现24小时电视监控,并通过DLP调度大屏幕、无线与有线通讯相结合等先进技术指挥调度安全生产工作。
三、需要建立的系统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建设一流数字化矿井需要建立四大系统,共20个项目。
四大系统分别是:综合管理系统、调度指挥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和生产运输系统。
四个系统相互配合,为全矿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
其中:经营管理系统包括:管理信息(MIS)系统、梁煤网站、一卡通消费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4个项目。
调度指挥系统包括:调度大屏幕显示系统、三维信息显示系统、多媒体会议室、行政交换机改造、矿井无线通讯系统5个项目。
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系统、井下瓦检员定位系统和综采支架远程监测系统4个项目。
生产运输系统包括:井下皮带集控系统、井下供电监控系统、井下大巷电机车信集闭系统、地面生产系统集控、工业电视系统、综合数字网络系统集成和核子称改造7个项目。
四、项目建设情况经过2004年一年及近期工作,以下项目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一期)、多媒体会议室、梁煤网站、行政交换机改造、地面生产系统集控、调度大屏幕显示系统、一卡通消费系统。
1.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一期工程自2003年7月开始施工,2004年3月完成。
集团公司提供网络交换机、服务器、副井至主井光纤主干线路,我矿自行敷设副井工广、主井工广、办公楼内网络线路。
目前已经具备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能力。
2.多媒体会议室2004年7月施工,当月投入使用,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一流的多媒体会议室。
系统采用了等离子电视、红外摄像机、无线话筒、中控系统、电动幕和电动窗帘等先进设备。
可以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
3.梁煤网站自2004年7月开始建设,9月底完成。
首先设计完成了梁煤主页,然后全矿各个部门都设计完成了自己的主页。
梁煤网站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传输,发布矿区新闻、通知通告,安排重点工作,全方位的介绍梁家矿及每个单位的风貌。
4.矿行政交换机改造工程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实施,对行政交换机进行了更换,扩大了设备容量,提高了通讯系统的稳定性。
5.地面生产集中控制系统包括3部分内容,一是采用PLC技术对生产系统的所有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对皮带进行综合保护;二是对生产系统全面实施电视监控;三是设立集控室,集控室内安装4块DLP投影显示单元、LED电子屏、2*9工业电视墙,用来显示系统设备运行情况。
6.调度大屏幕显示系统是调度指挥系统的重点工程,包括10块DLP投影显示单元、LED电子屏、2*9工业电视墙,用来综合显示全矿安全、生产信息。
7.一卡通内部消费系统近期投入使用,系统安装20台消费机,矿内餐饮、洗浴、超市、理发、洗衣等均实现划卡消费,且在整个煤业公司范围内一卡通用。
8.还有两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系统一期工程。
安全监测系统原采用KJ75系统,由于矿井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决定改造成KJ95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系统不仅包括安全环境参数的监测,包括采掘设备、风门、风筒、水仓、煤位等生产内容的监测监控。
工业电视系统主要包括主井上下井口、副井工广、副井下井口3块区域,对17处重要生产场所进行电视监控。
2005年,我们还要建设如下13个项目。
1.管理信息(MIS)系统内容:采用Intranet技术,利用矿内局域网络系统,开发一套具有梁煤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在全矿范围内实现无纸化办公铺平道路。
主要包括以下16个业务处理软件子系统:综合办公、计划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调度指挥系统、机电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党务工作、工会团委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区队综合管理、科技信息管理、物资供应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煤炭管理、领导综合查询系统。
2.三维信息显示系统内容:在调度大屏幕上显示矿井自动化系统信息。
与综合数字网络系统密切配合,将该系统采集的各子系统数据信息送入实时数据库,加工处理后,结合矿井三维立体模型,在调度大屏幕上显示。
另外,该显示系统与矿井MIS系统紧密结合,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的综合处理与显示。
3.矿井无线通讯系统内容:在全矿井上、井下建立无线通信系统,信号覆盖办公楼、工作区、职工生活区、各类巷道、工作面,系统基于中国电信公众通信系统PHS(小灵通)技术,并按照“煤安标办”标准做了安全技术处理,移植、延伸到煤矿井下,作为井下无线通信网络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井下无线通信水平,本系统还可以接入公众通讯网,系统扩容升级方便。
基于本系统,可以实现井下人员的追踪与定位。
4.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内容: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由无线编码发射器、井下数据监测分站、地面中心站及数据传输信道组成。
无线编码发射器发出具有代表身份特征的射频信号,经数据监测接收,再发送到地面中心站。
中心站接收来自数据监测分站上的编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各种文件,使管理人员能及时查询各种信息。
由于2004年已经建成KJ95安全生产监测系统,为节省投资,该系统将采用KJ95的传输线路和分站。
5.井下瓦检员定位系统内容:在井下不同地点设立信息采集设备,瓦检员下井路过该地点划卡,信息采集到地面后统一处理。
用来监视瓦检员下井时间与经过路线。
6.核子称改造内容:我矿井下在用两台核子秤,2000年安装使用至今,部分元器件已老化,需进行改造方能并网。
通过改造并网,使我矿井上、下皮带运煤量能实时反映到调度大屏幕上。
7.综采支架远程监测系统内容:采用监测设备对工作面支架载荷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电话线传输到地面微机处理,通过监测手段的提升促进现场顶板管理,指导采场支护设计与控制。
8.综合数字网络系统集成内容:搭建贯通井上、井下的100M环型工业光纤网络,安装环网交换机、服务器,搭建综合自动化软件平台,利用该平台采集所有数字化子系统的数据信息,再传输给上一层进行处理。
9.井下皮带集控系统内容:采用PLC技术,对井下主要运输皮带实施集中控制与保护,利用工业电视系统,对皮带运行过程进行全程监视。
地面设立皮带集控中心,由地面值班人员对皮带实施控制,实现井下皮带监控。
10.井下供电监控系统内容:对变电所供电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优化作业现场,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313变电所2004年进行改造时,所选用的高低压开关都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因而首先对-313变电所进行改造,实现地面自动控制,无人值守。
井下其他变电所的改造计划2005年要开始实施,逐步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
11.井下大巷电机车信集闭系统内容:井下大巷运输采用信集闭控制,由井下调度站对轨道运输进行完全控制。
信号通过主干光纤传输到调度室,地面调度只能监测不能远控。
以井下调度站为控制中心,将PLC机及扩展机安装于调度站内的微机控制柜内,信号传输采取多根多芯电缆向车场辐射的形式。
车场内设二级电缆分线箱,以解决车场控制距离过长及电缆敷设标准化问题。
系统的检测及控制信号经过电缆分线箱直接连接到井下调度站内。
12.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二期)内容:购置管理系统服务器、防火墙、UPS电源、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防毒软件,完善矿内光纤主干网络,配备办公用微机。
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做硬件上的准备。
13.工业电视系统(二期)。
内容:利用现有工业电视传输系统,安装32台井下工业摄像机,敷设井下工业电视光缆,信号传输到地面调度室。
五、规划措施1、项目工期安排及投资概算2、具体措施①组织领导成立数字化矿井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崔常兴副组长:王泮飞成员:矿副总以上领导、各科室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信息中心,于建正任主任,侯立民任副主任。
②采用专家负责制每个新建项目设立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及专家组。
并根据项目投资情况缴纳抵押金。
如果不能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建设,将扣除抵押金。
③调研与设计针对项目内容,安排有关人员外出调研,了解参标厂家的资质情况,考察实际应用案例。
聘请有成功经验的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对我矿自动化系统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指导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作。
④维修队伍建设成立一直专业的数字化维修队伍,负责所有项目的维修维护、系统升级、技术咨询工作。